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B08013)

作品数:14 被引量:386H指数:10
相关作者:席居哲左志宏桑标张明月石静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心理
  • 5篇心理弹性
  • 4篇儿童
  • 3篇心理韧性
  • 2篇幼儿
  • 2篇抗逆
  • 2篇抗逆力
  • 1篇心理弹性研究
  • 1篇心理理论
  • 1篇研究进路
  • 1篇以人为中心
  • 1篇幼儿园教师
  • 1篇远端
  • 1篇哲学
  • 1篇甄别
  • 1篇职业承诺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人际
  • 1篇儒道
  • 1篇儒道释

机构

  • 14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堪萨斯大学

作者

  • 14篇席居哲
  • 13篇左志宏
  • 4篇桑标
  • 1篇张明月
  • 1篇马伟军
  • 1篇张衍
  • 1篇石静
  • 1篇吴蔚

传媒

  • 3篇心理科学
  • 2篇学前教育研究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心理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心理发展与教...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理弹性儿童的心理理论被引量:30
2011年
本研究探讨了心理弹性儿童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心理理论的差异及其心理弹性发展意蕴。对523名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中小学生利用多信源汇聚操作甄别法,通过逆境/压力综合评定与心理社会发展功能综合评定,甄别出心理弹性儿童99人和缺乏心理弹性儿童176人。对全部被试施测12类心理理论任务。在控制了阅读能力、性别和年龄所进行的多元协方差分析(MANCOVA)结果发现:心理弹性儿童在心理理论得分总体上显著高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对12类任务分别进行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两组儿童心理理论得分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诸如假装、讽刺、说服、双重欺骗、误解等5类任务上,白谎任务上组间差异临界显著,其余任务组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显著性水平。以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所进行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心理理论与心理社会发展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最后较详细讨论了心理理论对心理弹性发展的意义。
桑标席居哲左志宏Wu Wei
关键词:心理弹性儿童心理理论
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性质认知被引量:4
2015年
文章旨在考察高抗逆力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性质认知特点。文章采用抗逆力结果性定义,通过多信源汇聚操作法从247名10-14岁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中筛选出25名高抗逆力者和42名低抗逆力者,利用E-prime 2.0自编计算机程序呈现积极、消极人际关系性质情境图片,记录两组被试的积极、消极人际关系性质认知正确数量(准确性)、程度评价得分(认知偏向)和正确作答反应速度(认知反应时)。独立样本均数差异t检验结果表明,与低抗逆力同辈相比,高抗逆力组儿童青少年能更准确地判别积极、消极的人际关系,对积极人际关系有相对更积极的认知,在消极人际关系性质上的认知偏向不明显,在积极、消极人际关系性质认知的反应速度上也不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结果提示,相对更准确的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和积极人际情境下的人际关系性质积极认知偏向,是身处压力/逆境儿童青少年抗逆力发展中重要的主体保护性因子。
席居哲左志宏
关键词:抗逆力儿童青少年
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被引量:43
2011年
心理弹性儿童是如何看待其曾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严重压力/逆境的?解读这一问题或可促进对聚焦于儿童自身的心理弹性机制的探查。为考察心理弹性儿童压力/逆境认知特点,利用Visual FoxPro 8.0平台自编计算机程序和故事测验法,分别从压力/逆境的敏感程度、觉知到的压力/逆境严重程度、觉知到的压力/逆境影响持久程度和觉知到的压力/逆境可应对程度四个方面对心理弹性组儿童和缺乏心理弹性组儿童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敏感程度高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表现为前者在压力/逆境指标回忆量、压力/逆境再认敏感性指标和模糊情境下压力/逆境偏向性上的得分均比后者高,而且,前者的压力/逆境指标再认击中平均反应时比后者短,反应标准亦比后者宽松。(2)心理弹性儿童在觉知到的压力/逆境严重程度、影响持久程度和可应对程度上两亚类实验任务("你认为主人公如何看?"和"若你是主人公如何看?")上的得分与反应时,除设身处地的压力/逆境影响持久程度认知外,其余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提示,心理弹性儿童所觉知到的严重压力/逆境影响远没有缺乏心理弹性儿童所认为的更为持久。文章探讨了儿童更为敏感的压力/逆境觉知和相对而言认为严重压力/逆境没有那么持久影响力之于心理弹性发展的意蕴。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
关键词:心理弹性
暴食症的诊断、治疗及其疗效被引量:7
2011年
暴食症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三大进食障碍之一,我国患者亦不在少数并有增加之势,但对暴食症的研究与治疗尚属起步阶段。文章回顾了暴食症的表征及其诊断技术,简要介绍了常见的三种治疗方法(即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及伴随症状改善法),并讨论了影响暴食症疗效的诸个体因素。暴食症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进食障碍检测评估表(EDE)(治疗者用)和进食障碍检测问卷(EDE-Q)(患者用),并结合过往病史和伴随症状。三类治疗方法在理论与操作层面各有倚重,均可收到一定治疗效果。但各疗法的效果与预后会因患者而异甚或迥乎相异,这是因为暴食症疗效还受到患者自身人格、社会和认知诸因素的影响,治疗者应根据特定患者选择适合该患者的疗法。
张衍席居哲
关键词:进食障碍暴食症疗效
图画书指导阅读对幼儿挑战行为的改善被引量:9
2012年
幼儿挑战行为指幼儿不适宜的、烦扰或有害的行为,具体体现为行为过多或不足、不合时宜、漫不经心、无事生非或节外生枝。具有挑战行为的幼儿在同龄群体中占有较高比例且有增加之势,寻求有效干预幼儿挑战行为的途径是当前学前教育工作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已有的干预方案因条件的可控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探索与幼儿教育生态紧密结合的干预方法将更具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自编幼儿社会行为观察表筛选出36名具有挑战行为的幼儿,并将其分成对照组(18名)和干预组(18名)。对照组不进行任何特别的教育处置,对干预组则进行为期2周每天20分钟的图画书指导阅读;采用5个时间点采集两组儿童社会行为得分。结果发现:干预组幼儿与对照组幼儿在基线期挑战行为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至第1周周三即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幼儿挑战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幼儿;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预组幼儿的挑战行为得到明显的改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干预组幼儿社会行为随时间推进表现出极其显著的改善。这一研究结果证明幼儿的挑战行为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选择适宜的图画书进行指导性阅读,是改善幼儿挑战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
左志宏席居哲石静
关键词:图画书
不同心理韧性高中生的日常情绪状态与情绪自我调节方式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比较高、中、低心理韧性水平高中生的日常情绪状态及情绪自我调节方式。方法:选取202名高中生,施测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正负情绪情感量表(PANAS)和情绪调节方式问卷(ERQ)。依据RSCA得分分为高(n=87)、中(n=61)、低心理韧性组(n=54),比较不同心理韧性组日常情绪状态及积极、消极情绪的调节方式差异。结果:高心理韧性组PANAS积极情绪情感得分高于中、低心理韧性组[(33.3±6.2)vs.(30.8±5.2),(29.4±6.9);P<0.001],低心理韧性组PANAS消极情绪情感得分高于高、中心理韧性组[(27.5±7.7)vs.(22.3±6.0),(24.0±7.3);P<0.001]。在积极情绪调节方式上,高心理韧性组ERQ重视得分高于低心理韧性组[(3.4±0.6)vs.(3.0±0.8);P<0.05],宣泄得分高于中、低心理韧性组[(3.2±0.7)vs.(3.0±0.6),(2.8±0.9);P<0.01],而抑制得分低于中、低心理韧性组[(1.4±0.5)vs.(1.6±0.5),(1.8±0.8);P<0.01];在消极情绪调节方式上,高心理韧性组抑制得分低于中、低心理韧性组[(2.2±0.7)vs.(2.5±0.6),(2.6±0.8);P<0.05],而低心理韧性组重视得分高于高、中心理韧性组[(2.1±0.7)vs.(1.8±0.5),(1.9±0.5);P<0.001)]。结论:不同心理韧性高中生日常情绪状态存在差异,高心理韧性高中生倾向于对积极情绪采用更多的重视、宣泄和更少的减弱调节,对消极情绪则采用更少的重视和抑制调节。
席居哲左志宏WU Wei
关键词:心理韧性高中生
心理弹性研究中发展威胁指标诸问题被引量:7
2013年
发展威胁指标被视为心理弹性的"试剂",对其整体状况进行恰切评定,是展开心理弹性研究的重要基础步骤,可靠、有效的发展威胁因子评定则赖于对逆境、压力、危险因子属性及其功能特征的深入把握。复杂生态系统使个体可能面对的威胁因子多种多样,这给把握发展威胁指标带来了挑战,研究者需要注意一系列重要问题:已有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外部威胁因子,对内部因子不够重视;发展威胁因子需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才能较好检测(非)心理弹性;研究者需在兼顾远端危险(危险指示)的前提下,着重考察近端危险(危险媒质)的作用过程;还需识别那些可在危险资源连续体上游滑之因子,即危险/资源因子。心理弹性研究者了解这些问题,对于提高研究的揭示效力与概括化程度大有裨益。
席居哲左志宏马伟军吴蔚
关键词:心理弹性逆境
心理弹性儿童的人际关系认知被引量:23
2011年
探查儿童寻求信任性人际关系建立和向他人求助启动阶段的人际关系认知,检验心理弹性儿童是否比缺乏心理弹性儿童拥有更准确、快速的人际关系类型和更积极、快速的中性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利用自编人际关系类型认知和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实验程序,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心理弹性儿童(99人)和缺乏心理弹性儿童(176人)实施实验,记录被试的反应结果和反应时。以年龄和性别为协变量,分别对两组儿童人际关系类型认知得分及反应时、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得分及反应时进行组间差异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支持部分研究假设:心理弹性儿童人际关系类型认知总分显著高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心理弹性儿童在中性情境下人际关系性质认知积极与消极维度总分、积极—消极连续体上的振幅均显著小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但心理弹性儿童对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更具积极偏向;两组儿童在所有任务指标上的平均反应时差异皆不显著。提示,儿童对人际关系类型的准确把握及对人际关系性质谨慎却相对积极的认知,可能是有效寻求和建立人际关系、获取社会支持资源以良好应对严重压力/逆境的重要主体性因素。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Wu Wei
关键词:心理弹性儿童生态系统理论
心理韧性儿童的社会能力自我觉知被引量:49
2011年
旨在考察心理韧性儿童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相比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以探究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的心理韧性发展意蕴。利用量表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99名心理韧性儿童和176名缺乏心理韧性儿童,分别测量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与内隐自我觉知,并从2个信息源多角度测量其实际社会能力。结果发现:心理韧性儿童比缺乏心理韧性儿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社会能力自我觉知与心理社会发展功能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的正向关联;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低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显著正相关,缺乏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接近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两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与实际社会能力之差的差异极其显著;心理韧性儿童在内隐社会能力自我觉知测验不相容任务与相容任务上反应时之差显著大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这提示,外显上谨慎一致的高水平社会能力自我觉知和内隐上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有能力或为心理韧性发展的主体性机制原因之一。
席居哲左志宏桑标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内隐联结测验
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被引量:134
2012年
心理韧性研究自发轫至今出现了若干可供遵循的进路,主要有:以人为中心模型、以变量为中心模型、时间路径模型和因素-过程模型等。以人为中心进路围绕"人"开展研究,将甄别出的心理韧性者与非韧性者及未经历严重压力/逆境者进行比较,尝试理解心理韧性的由来。以变量为中心进路则聚焦于压力/危险逆境指标、心理韧性相关因子及心理社会发展功能指标,经由分析这些变量的关系以探寻和推测心理韧性发展的机制。时间路径进路专注于时间进程,追踪研究对象在严重压力/逆境开始前后到相当长一段时期心理社会功能变化过程特点,以解读人类压力/逆境适应系统的运作特征及其功能差异,推断心理韧性发展的过程及机制。因素-过程整合进路则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兼顾因素与过程,尝试提供一个更具研究指导性的心理韧性整合模型和一套机制解释策略基准框架。诸心理韧性研究进路各有侧重,互有长短,研究者对之了然于胸将有助于选择适切的研究设计与分析策略,取长避短,从而提高研究揭示效力。
席居哲左志宏WU Wei
关键词:心理韧性研究进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