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90413105)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程文明李俊张明张勋陆维丽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野菊花
  • 4篇菊花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有机酸
  • 2篇色谱法
  • 2篇甾醇
  • 2篇桦褐孔菌
  • 2篇抗肿瘤
  • 2篇黄酮
  • 2篇活性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学成
  • 1篇药材
  • 1篇野菊花提取物
  • 1篇野菊花总黄酮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程文明
  • 6篇李俊
  • 4篇张勋
  • 4篇张明
  • 3篇陆维丽
  • 3篇戴胜
  • 2篇张群林
  • 2篇吴昆
  • 2篇吴泽华
  • 1篇李春如
  • 1篇李荣
  • 1篇许慧
  • 1篇张云静

传媒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孔树脂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用树脂静态、动态吸附解吸实验法,以总黄酮吸附率、解吸率等为考察指标。结果用LX-60树脂纯化野菊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1.6 mg/mL,上样体积流量2 BV/h,最大上样量48 mg/g干树脂,洗脱溶剂为90%乙醇,洗脱体积流量2 BV/h,洗脱溶剂用量为4 BV。结论该方法对野菊花总黄酮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
程文明张明李俊戴胜李荣
关键词:野菊花总黄酮
HPLC测定野菊花药材中8种黄酮和有机酸的含量被引量:21
2013年
建立同时测定野菊花药材中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蒙花苷及木犀草素等8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HPLC,Shim pack VP-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0.3%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5℃。8种成分在40 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n=7);平均回收率均在97.03%~102.3%(RSD<2.0%,n=6)。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和重现性良好,为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戴胜张明程文明张勋张群林李俊
关键词:野菊花高效液相色谱法黄酮有机酸
长座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中碱基和核苷类物质的HPLC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长座虫草中13种核苷和碱基类物质,色谱条件为:TSKgelODS-100V色谱柱(250mm×4.6mm,5斗m),以甲醇-0.Olmol/LKH2P04水溶液系统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20℃。13种成分在50min内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0,n=8);平均回收率在98.4%~107.5%(RSD〈2.0%,n=5)。结果表明长座虫草子实体中胞嘧啶、次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菌丝体中尿嘧啶、鸟苷、腺苷含量较高,尿苷在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量均较高。
张勋程文明李春如吴昆陆维丽李俊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核苷碱基
HPLC法测定野菊花提取物中3种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野菊花提取物中3种二咖啡酰奎宁酸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大连依利特HypersilODS2(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2%醋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min,10%A→...
戴胜张明程文明张勋许慧潘亚梅李俊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野菊花二咖啡酰奎宁酸有机酸
文献传递
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初步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用制备型高效液相、大孔树脂HPD100、Sephadex LH-20凝胶、小孔树脂MCI、硅胶等柱层析方法对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综合应用光谱法(1HNMR、13CNMR、HRMS)鉴定结构。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肝癌HepG2及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不同浓度(12. 5、25、50、100、200μmol/L)单体化合物刺激后,MTT法观察各单体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12个成分(酚类、羊毛脂烷型三萜和甾醇),分别为:原儿茶醛(1)、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2)、大黄酚(3)、Coelarthenol(4)、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buty ester(5)、栓菌酸(6)、柠檬酸三乙酯(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Aquilarin A(9)、1,4-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1-butyl-4-(2-methylpropyl) ester(10)、3β-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11)、(24S)-Ergost-7-en-3-ol (12)。结论化合物2、6、8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其中化合物2、9首次从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
吴泽华程文明张致勇缪忆如李春如
关键词:桦褐孔菌乙酸乙酯部位抗肿瘤酚类甾醇
桦褐孔菌抗肿瘤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抗肿瘤活性部位及化学成分。方法将桦褐孔菌乙醇提取物(FT)、石油醚萃取物(FA)、乙酸乙酯萃取物(FB)、正丁醇萃取物(FC)以及水层萃余物(FD)作用于人肝癌Hep G2、胃癌SGC-7901及肺癌A549细胞,检测各提取部位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并进一步对活性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活性数据分析表明FT、FA及FB均有抑制肿瘤活性,IC50值分别为56、28、47mg/L。从活性部位FA及FB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1)、3β-羟基8,24-羊毛甾二烯-21-醛(2)、桦褐孔菌醇(3)、白桦脂醇(4)、5α,8α-表二氧-6,22-麦角甾二烯-3-醇(5)、4,6,8(14),22-麦角甾四烯-3-酮(6)、豆甾-4-烯-3-酮(7)、Inonotsuoxides B(8)、Inonotsutriols A(9)、胡萝卜苷(10)。结论 FA及FB是桦褐孔菌的抗肿瘤活性部位,从活性部位分离鉴定10个化合物,其中6、7、10首次在桦褐孔菌中发现。
吴昆程文明李春如吴泽华张勋陆维丽李俊
关键词:桦褐孔菌抗肿瘤活性活性部位三萜甾醇化学成分
正交设计法优化野菊花中蒙花苷的提取工艺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为野菊花中主要黄酮成分蒙花苷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优化提取方案,RP-HPLC法测定蒙花苷的质量分数。结果最终确定优化提取方案为80%乙醇,按8倍药材质量的溶剂量,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提取溶剂量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应加以控制。优化方案提取效率明显高于正交设计中所有9个实验的提取效率。
张明程文明李俊陆维丽张云静张群林
关键词:正交设计野菊花蒙花苷RP-HPL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