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2NG09)
- 作品数:18 被引量:209H指数:9
- 相关作者:杨艳丽罗文富胡先奇王惠群李灿辉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马铃薯晚疫病菌卵孢子菌系的繁育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卵孢子菌系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麦A培养基中卵孢子产生的量最多,其次是燕麦培养基,V8培养基最少,在Mira品种上卵孢子产生量最多,而在PB06上只有少量产生,在10℃下产生卵孢子的量最多,15℃最少。用液体培养基产生的卵孢子悬浮液涂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或直接挑单卵孢子培养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上,获得单卵孢子菌落,继续培养获得单卵孢子菌系。以A1和A2孢子囊等量混合制成悬浮液,接种于Mira叶片上,获得卵孢子群,经穿薯片培养获得卵孢子群菌系。将获得的单卵孢子菌系和卵孢子群菌系进行交配型、抗药性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的18个卵孢子菌株中,有17个为A2交配型,1个为A1交配型;占75%的卵孢子菌株对甲霜灵表现为中抗,25%的表现为抗性;对非水平抗性品种表现为较强的致病性,而对水平抗性品种的致病性较弱,不同的卵孢子菌系的致病性表现较明显的差异。
- 杨绪旺罗文富杨艳丽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抗药性
- 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警系统简介被引量:3
- 2003年
- 简要介绍针对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和灾变可能性的短期预测、神经 网络长期预测和灰色灾变预测3级预测预警系统的设计思想、软件系统结构和功能。
- 张寿明何慧龙李灿辉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软件系统结构
- 昭通市马铃薯晚疫病大田流行规律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昭通市位于西南低纬高海拔的乌蒙高寒山区北部,气候条件复杂,马铃薯是该地区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但受晚疫病危害很大。本试验对该地区大田马铃薯晚疫病流行规律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晚疫病中心病株一般在5月25日前后出现,呈现发病早、流行快的特点。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流行情况受当年相对湿度波动大小的影响较大,一般相对湿度波动小有利于晚疫病的流行。
- 雷崇艺杨艳丽马永翠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高寒山区
- 马铃薯品种间光合特征的比较研究(英文)被引量:2
- 2008年
- 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是影响其块茎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选择适宜湖南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和提高马铃薯的栽培效益,本文时中薯3号、大西洋、费乌瑞它、东农303、PB04、PB08和滇薯6号7个马铃薯品种(系)在匍匐茎伸长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块茎完熟期4个时期的光合特征参数(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SPAD值和相对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薯3号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平均每株产量都最高,适宜于在湖南栽培。
- 赵文魁王惠群童建华杨艳丽刘桃李
- 关键词:马铃薯
-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19
- 2007年
- 利用11个分别含有单抗性基因R1~R11及1个不含抗性基因的1套鉴别寄主,对2003~2005年采自云南省10个县市26个采集点的11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6个菌株的生理小种,其中优势小种为3.4.6.8.10.11,占所测菌株的28.69%,主要分布在寻甸、丽江、昆明;其次是3.4.10,发生频率为13.11%,主要分布在镇雄;然后是3.10,发生频率为10.66%,主要分布在宣威。
- 杨艳丽胡先奇鲁绍凤罗文富RYU K Y肖浪涛
- 关键词:致病疫霉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
- 矮壮素对中薯3号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对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的苗期植株喷施不同浓度的矮壮素(CCC,0 g/L,1.5 g/L,2.0 g/L,2.5g/L),研究CCC对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应用32P示踪技术测定叶片中磷的含量。结果表明,CCC对叶片中磷的含量升高有影响,CCC浓度为2.0 g/L能明显促进植株在各生长时期叶片对含磷量的吸收;CCC使中薯3号在出苗后36 d的叶片净光合速率、细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均低于对照,而在出苗后的46 d、56 d和66d叶片净光合速率、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最高;在中薯3号的生育期为36 d、46 d和56 d时,叶片含磷量与其净光合速率、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喷施不同浓度的CCC能增加中薯3号的产量,最高增产达10.10%。
- 王惠群萧浪涛杨艳丽童建华康朵兰
- 关键词:中薯3号矮壮素生理特性
- 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本研究用定点观察的方法,连续3年对云南省宣威市马铃薯种植田块中田间气候、种植习惯、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查记录,同时观察记录该区域马铃薯晚疫病田间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马铃薯疫病在云南宣威市的发生与流行受主栽品种的抗性、种薯带菌率以及田间气候条件等多因素综合影响。新品种滇薯6号在当地表现出较好的抗性;种薯带菌率越高,田间晚疫病发生越重,流行越快;田间相对湿度高,对晚疫病发生与流行十分有利。
- 唐旭兵杨艳丽展康钱彩霞杨艳芬罗文富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
- 矮壮素对马铃薯中薯3号光合特征和磷素营养的影响被引量:37
- 2007年
- 为进一步研究矮壮素调节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其增产的原因,对出苗后24 d和28 d的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植株分别喷施矮壮素(CCC)0 g/L(A1,对照)、1.5 g/L(A2)2、.0 g/L(A3)、2.5 g/L(A4)各1次,研究CCC对马铃薯中薯3号出苗后不同天数的光合特征和磷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A2、A3、A4处理在出苗后36 d(B1)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而A2和A3处理的SPAD值高于对照;A3处理在出苗后46 d(B2)、56 d(B3)和66 d(B4)的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都最高。应用32P示踪技术研究表明,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叶(C1)、地上茎(C2)、地下茎(C3)和根(C4)]中,处理组合A3B1C1、A3B1C2、A2B1C3和A3B1C4对32P放射性活度的影响分别与其他相同部位的处理组合有显著差异;在出苗后36 d时,处理A3的根对磷素的吸收量最大,磷素主要运输、分配到地上茎和叶,按各部位相对含量排序,依次为地上茎>叶>根>地下茎。各CCC处理的全株吸磷率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加,在56 d时全株吸磷率都达到最大值,但在66 d时对磷素的吸收量减少;处理A4、A2和A3在出苗后36 d时的全株吸磷率都高于对照;处理A3的全株吸磷率在出苗后不同天数都高于其他处理。
- 王惠群萧浪涛李合松吴成春康朵兰杨艳丽
- 关键词:矮壮素马铃薯光合特征磷素营养
- 马铃薯不同品种组织汁液pH值与抗病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对马铃薯的5个水平抗性品系和4个垂直抗性品种(系)的下部健康叶组织汁液进行pH值测定,并调查各品种(系)晚疫病发病病级,分析组织汁液pH值与品种抗晚疫病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平抗性品种pH值与垂直抗性品种pH值变化存在一定差别,在缓冲体系调节的叶组织汁液pH值在出苗整齐后至受病原菌侵染前这一时期,水平抗性品种高于垂直抗性品种。
- 杨艳丽谭挺罗文富
- 关键词:马铃薯水平抗性垂直抗性
- 神经网络在马铃薯晚疫病长期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根据马龙县 1 1年的气象数据和田间实际病害情况等数据 ,运用神经网络技术开发了马龙县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警系统 .经过历史记录数据的调试 ,结果表明该系统预测准确 ,运算速度快 ,性能良好 。
- 张寿明李灿辉何慧龙刘文文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