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06A610081)

作品数:9 被引量:118H指数:7
相关作者:陆开宏朱津永潘洁慧郑忠明金春华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微囊藻
  • 4篇藻毒素
  • 3篇铜锈环棱螺
  • 3篇微囊藻毒素
  • 2篇水华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浮游
  • 1篇淡水
  • 1篇淡水浮游动物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素
  • 1篇毒素积累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叶绿素A
  • 1篇叶绿素A浓度
  • 1篇鱼类
  • 1篇栅藻
  • 1篇枝角类

机构

  • 9篇宁波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9篇陆开宏
  • 6篇朱津永
  • 4篇潘洁慧
  • 3篇金春华
  • 3篇郑忠明
  • 2篇胡智勇
  • 2篇张春景
  • 2篇梁晶晶
  • 1篇刘夏松
  • 1篇张克鑫
  • 1篇饶利华
  • 1篇张双玲
  • 1篇王扬才
  • 1篇谢丽凤
  • 1篇张亮
  • 1篇白培峰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囊藻水华对淡水浮游动物轮虫和枝角类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08年
微囊藻是最为常见也是研究最多的水华蓝藻之一。有关微囊藻对浮游动物尤其是对枝角类溞属动物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已广泛报道。总体而言,产毒微囊藻对浮游动物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不同浮游动物对这种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响应。关于微囊藻对浮游动物的毒性效应及影响,存在着一些相互冲突的观点并有很多种解释。本文就微囊藻水华对枝角类和轮虫的摄食、生长、繁殖和种间竞争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由此引发的适应性特征进行了概述,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朱津永陆开宏潘洁慧
关键词:微囊藻轮虫枝角类毒性效应
铜锈环棱螺对微囊藻的摄食及其毒素积累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设计了2组室内实验研究铜锈环棱螺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摄食与毒素积累,其中摄食试验分别以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饵投喂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其清滤率CR(mL·ind-1·h-1)和滤食率FR(cells·ind-1·h-1)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和实验动物密度对铜锈环棱螺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有显著影响.毒素积累试验分别以单一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铜绿微囊藻+50%四尾栅藻的混合藻液和单一铜绿微囊藻3种处理投喂铜锈环棱螺达15d,用ELISA法检测,得到了微囊藻毒素(MCs)在螺体内的动态变化曲线.试验同时表明,藻毒素在铜锈环棱螺各组织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藻毒素积累量依次为肝脏>鳃>消化道>头足部.
潘洁慧陆开宏
关键词:铜锈环棱螺铜绿微囊藻滤食率藻毒素
2种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6年
水体污染目前受到广泛的关注,监测和治理污染水体的新方法不断涌现.本文介绍了用植物治理污水的机制;凤眼莲和芦苇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探讨了季节对水生植物污水治理效果的影响及应用水生植物治理污水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
饶利华陆开宏
关键词:水生植物
湖南镇水库浮游生物及其影响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2006年至2007年间调查了蓝藻(Cyanophyta)暴发水体——湖南镇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研究了其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6种(属),浮游动物73种(属)。单位水体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量变化于0.49×106~16.71×106L-1之间,浮游动物则变化于8~3548L-1之间。春、夏季螺旋鱼腥藻(Anabaena sporoides)水华持续数月,水体表层细胞密度高达2.28×108L-1,进入秋季后其优势逐渐被颤藻属(Oscillatoria)蓝藻取代。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螺旋鱼腥藻数量、总溶解固形物(TDS)和透明度(SD)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浮游动物演替主要与溶解在水中的微囊藻(Microcystis)毒素(EMC)、营养盐和螺旋鱼腥藻数量相关。由于高水平营养盐的存在,上行效应无法有效限制蓝藻的发生,水华蓝藻以其数量优势改变了水体理化条件,成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潜在因素,而营养盐可能通过主导可食藻类的生长,间接影响浮游动物的动态。将水华蓝藻数量及藻毒素浓度作为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分析,分别提高了对浮游植物、动物群落的解释15.6%和25.8%,说明水华蓝藻和藻毒素的存在对浮游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
陆开宏朱津永王扬才金春华郑忠明胡智勇潘洁慧
关键词:蓝藻水华浮游生物微囊藻毒素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组织器官的毒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张春景陆开宏朱津永梁晶晶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鱼类生活史组织病理
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性及竞争参数计算被引量:37
2008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铜绿微囊(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四尾栅藻(Scendesmus quadricauda)分别在温度22℃、26℃和30℃下进行了纯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两种藻类的生长和竞争都有显著影响。微囊藻在22℃、26℃和30℃纯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μ)分别为444、1180和998(×104cells/mL)及0.33、0.38和0.37/d,说明微囊藻在26℃和30℃下生长较好;混合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270、778和647(×104cells/mL)及0.34、0.43和0.46/d,显示微囊藻在混合培养下受到了栅藻一定程度的竞争抑制。栅藻在22℃、26℃和30℃纯培养下的最大生物量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830、984和464(×104cells/mL)及0.36、0.34和0.32/d;混合培养下的最大生物及平均特定增长率分别为538、554和387(×104cells/mL)及0.43、0.40和0.39/d,说明栅藻在温度22℃、26℃下生长较好,混合培养下栅藻的生长受微囊藻影响较大。各温度下两种藻类的生长都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微囊藻对栅藻的抑制参数α分别为1.68(22℃)、0.65(26℃)和0.76(30℃),而栅藻对微囊藻的抑制参数β依次为0.43(22℃)、0.51(26℃)和0.25(30℃),三个温度下α均大于β,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微囊藻与栅藻在竞争过程中不仅表现为资源竞争,同时还存在着明显的他感作用,且可推测微囊藻对栅藻的他感作用大于栅藻对微囊藻的,且在22℃时为最大。
郑忠明白培峰陆开宏金春华张亮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温度种间竞争LOTKA-VOLTERRA模型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湖南镇水库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以湖南镇水库2006—2007年间的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插值和主成分分析法,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测模型,探求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总磷、溶解氧等5项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选出最佳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1)BP神经网络模型对叶绿素a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拟合程度良好,相关系数达到了0.95,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用于湖南镇水库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的短期预测。(2)通过对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敏感度分析,阐明了湖南镇水库藻类水华的主要驱动因素,并指出有效控制水体的pH值和溶解氧的变化是湖南镇水库藻类水华防治工作的重点。
张克鑫陆开宏金春华朱津永刘夏松谢丽凤
关键词:叶绿素A浓度BP神经网络
微囊藻毒素在铜锈环棱螺肝组织中的累积降解及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有毒微囊藻藻液中(对照组:只投喂四尾柵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混合藻组:50%四尾柵藻+50%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蓝藻组:只投喂铜绿微囊藻),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藻液和肝组织中藻毒素浓度,藻液中包括藻相和水相的总微囊藻毒素(MC)浓度分别为:对照组0μg·L-1;混合藻组(14.47±1.22)μg·L-1;蓝藻组(29.47±2.43)μg·L-1。螺在两种不同毒素浓度藻液中暴露15d后再移入四尾柵藻藻液中降解15d。结果表明,暴露期间,混合藻组、蓝藻组螺肝组织中MC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且同期混合藻组MC含量都明显高于蓝藻组;作为机体代谢生物标志物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MC浓度及其暴露时间发生相应变化;作为解毒生物标志物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在混合藻组先被诱导后被抑制,在蓝藻组初期变化不明显后表现为诱导。在15d降解过程中,混合藻组和蓝藻组MC含量均持续下降;机体生物标志物ACP、ALP和GST活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降低。本试验结果为ACP、ALP和GST活性作为MC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一些依据。
张双玲陆开宏郑忠明潘洁慧朱津永
铜锈环棱螺肝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应用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铜锈环棱螺肝脏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肝脏为复管泡状腺,由许多肝小叶组成,每个肝小叶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分3种细胞:消化细胞、排泄细胞、钙细胞。光镜显示,肝小叶多球形或近球形,横切面管腔呈星射状裂隙,纵切面可见上皮细胞呈柱状,核靠近基膜,上皮细胞极性明显。消化细胞构成腺上皮的主体,染色较淡。排泄细胞和钙细胞染色较深。肝腺管之间有不规则圆形的网状细胞,结缔组织填充在肝小叶之间及小叶与导管之间。电镜显示,消化细胞和排泄细胞顶端都具微绒毛,消化细胞主要特征为具有溶酶体囊泡系统,参与细胞内消化过程。排泄细胞中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含量丰富,细胞内还散布着大量脂滴。钙细胞锥体形,主要特征为细胞内具钙粒子,也含有大量细胞器。
张春景陆开宏梁晶晶胡智勇朱津永
关键词:铜锈环棱螺肝脏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