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60422)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秀霞孙协军王珍冯彦博毕海燕更多>>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盐藻
  • 3篇脂肪酸组成
  • 3篇微藻
  • 3篇超声波
  • 2篇杜氏盐藻
  • 2篇油脂
  • 2篇生物柴油
  • 2篇提取工艺优化
  • 2篇微波辅助
  • 2篇响应面
  • 2篇理化性
  • 2篇理化性质
  • 2篇柴油
  • 2篇超声波辅助
  • 2篇超声波辅助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解
  • 1篇得率
  • 1篇油脂肪酸
  • 1篇脂肪酸组成分...

机构

  • 10篇渤海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李秀霞
  • 9篇孙协军
  • 3篇王珍
  • 3篇冯彦博
  • 2篇李娇
  • 2篇毕海燕
  • 2篇李佳伟
  • 1篇励建荣
  • 1篇蔡路昀
  • 1篇刘雪飞
  • 1篇韩鲁佳
  • 1篇吕艳芳
  • 1篇田鑫
  • 1篇赵倩
  • 1篇李佳运
  • 1篇刘淼

传媒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2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渤海大学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科...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微藻油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对3种海水微藻油含量、脂肪酸组成和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藻油、螺旋藻油和小球藻油含量分别为17.69%、6.36%和11.64%,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杜氏盐藻油和小球藻油的主要脂肪酸组分,而螺旋藻油主要含有棕榈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盐藻、螺旋藻和小球藻油均具有较高的C/H值,3种盐藻油的C/H值分别为7.35、7.32和7.58;3种微藻油酸值分别为盐藻油12.64mg KOH/g、螺旋藻油17.65mg KOH/g和小球藻油9.8mg KOH/g;热值分别为盐藻油36.07MJ/kg、螺旋藻油37.01MJ/kg和小球藻油35.00MJ/kg;3种微藻油酸值和黏度均较高,流动性较差。
孙协军王珍李秀霞
关键词:盐藻螺旋藻小球藻脂肪酸组成
盐藻油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以丙酮为提取溶剂,考察了超声波功率、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盐藻油得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方法所得盐藻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和提取次数对盐藻油得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其余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超声温度>液固比>超声时间,超声波辅助提取盐藻中油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固比29 mL/g、超声时间47 min、超声温度48℃,在优化条件下,盐藻油的得率最高为16.20%。常规回流提取、微波提取和超声波提取对盐藻油的理化性质没有显著影响,盐藻油的黏度(40℃运动黏度>80 mm^2/s)和酸值(>10 mgKOH/g)较高,需要经过降酸降黏处理后才能被加工利用。
孙协军李秀霞冯彦博刘雪飞毕海燕
关键词:超声波理化性质
响应面法优化盐藻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被引量:6
2012年
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盐藻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盐藻油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实验中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超声波辅助提取盐藻中油脂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固比25 mL/g、提取时间35 min、提取温度69℃,该工艺的盐藻油得率为15.92%,与预测结果相符。超声波辅助提取盐藻油脂富含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3.80±0.26)%、(5.20±0.15)%、(8.55±0.16)%和(23.15±0.24)%。
李秀霞孙协军王珍李娇
关键词:超声波辅助提取
盐藻油脱色和酯化脱酸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采用吸附剂吸附和酯化方法分别研究盐藻油的脱色和脱酸工艺。方法:在选取的几种脱色剂中,颗粒活性炭的脱色效果最好,最佳脱色工艺:向盐藻油甲醇稀释液中加入质量为油溶液质量2%的活性炭,在温度30℃脱色处理1.5 h。此时,油溶液的脱色率可达到79.75%,脂肪酸保留率为78.32%。对脱色前、后盐藻油理化性质的分析表明,脱色盐藻油黏度降为60.26 mm^2/s(40℃),热值略有提高,脱色后盐藻油品质得到提高。采用酯化方法对脱色后盐藻油进行脱酸处理,最佳脱酸工艺:在反应温度70℃,醇油物质的量比25:1条件下,用1.5%硫酸为催化剂,催化盐藻油酯化反应100 min。酯化后盐藻油的酸值降为0.65 mg KOH/g,热值提高,黏度降为31.52 mm^2/s(40℃)。结论 :经脱色和脱酸处理的盐藻油品质提高,可满足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原料油的要求。
孙协军李秀霞励建荣蔡路昀田鑫陶秀春李佳运
关键词:脱色脱酸
超声波辅助提取杜氏盐藻油脂工艺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对杜氏盐藻油脂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了液固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对盐藻油脂得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液固比、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油脂得率都有显著影响(P<0.005),液固比的二次方项(P<0.005)和超声温度的二次方项(P<0.01)对油脂得率有显著影响,并且超声温度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考虑到提取效率、成本和可行性,利用约束复合形法对结果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在选用丙酮为提取溶剂的条件下,液固比29∶1 mL/g、超声时间47 min、超声温度48℃。在最佳工艺参数下,盐藻油脂得率为16.03%,与预测结果相符。
李秀霞孙协军韩鲁佳
关键词:盐藻超声波辅助提取
三种微藻油及其生物柴油氧化稳定性分析
2015年
对盐藻油、小球藻油和螺旋藻油3种微藻油及其生物柴油进行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微藻油的过氧化值和酸价随着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加热时间延长,盐藻生物柴油的过氧化值逐渐增加,酸价在前4 d略有增加,黏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抗氧化剂对盐藻油的氧化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脂肪酸甲酯分析结果表明,110℃加热过程中,盐藻生物柴油的亚麻酸甲酯含量逐渐降低,其它脂肪酸甲酯含量变化较小.
孙协军赵倩李秀霞冯彦博李佳伟
关键词:生物柴油抗氧化剂
杜氏盐藻蛋白水解工艺研究
2013年
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经乙酸乙酯脱脂后的杜氏盐藻粉,以水解度(DH)为指标,考查底物浓度、酶用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水解度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所得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3.5%,酶用量5600U/g,水解温度为60℃,水解时间3.5h。在此条件下,得到最大水解度为13.19%。从而验证了木瓜蛋白酶水解杜氏盐藻蛋白工艺的可行性,为功能性多肽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李秀霞李娇
关键词:杜氏盐藻木瓜蛋白酶水解度响应面优化
盐藻油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对微波辅助乙酸乙酯萃取盐藻油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分析了液固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盐藻油得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液固比(P<0.005)、浸提温度(P<0.005)和浸提时间(P<0.005)都对盐藻油脂得率有显著影响,各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3个因素的影响顺序为: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液固比。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3 mL/g,浸提温度78℃和浸提时间12.5 min,在该条件下,盐藻油得率为(16.01±1.15)%。微波辅助提取的盐藻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脂肪酸,同样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与常规回流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显著增加了盐藻油中亚麻酸的含量(P<0.005),对其它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05)。
孙协军刘淼李秀霞吕艳芳冯彦博毕海燕
关键词:盐藻微波辅助提取脂肪酸组成
盐藻油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3
2012年
对盐藻油微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响应面法分析液料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盐藻油得率的影响,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液料比(P<0.005)、浸提温度(P<0.005)和浸提时间(P<0.005)都对盐藻油得率有显著影响,液料比的二次项(P<0.005)和浸提温度的二次项(P<0.005)对盐藻油得率有显著影响,并且液料比和浸提温度间存在交互作用(P<0.025)。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1(mL/g)、浸提温度54℃、浸提时间9.7min,在该条件下,盐藻油得率(15.79±0.97)%。微波辅助提取的盐藻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3.85%、5.30%、8.60%、23.75%。
孙协军王珍李秀霞
关键词:盐藻微波提取脂肪酸组成
微藻生物柴油制备及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对盐藻生物柴油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3种海水微藻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试验利用溶剂浸渍法制备了K_2O/Al_2O_3固体碱催化剂,采用超声波空化作用代替机械搅拌进行了盐藻生物柴油固体碱催化酯交换制备研究,最佳制备工艺为:在超声波功率450 W、反应温度65℃和醇油摩尔比12:1条件下,用2.5%固体碱为催化剂催化盐藻油酯交换反应2.5 h,获得酯交换率为57.78%;对3种微藻生物柴油理化性质分析的结果表明,3种微藻生物柴油的密度、酸价、过氧化值和水分含量等均符合国标规定,热值比0#柴油略低,碳氢元素的总量低于0#柴油,但3种微藻生物柴油具有更高的碳氢比;3种微藻生物柴油的黏度均略高于国标规定,在实际应用中,微藻生物柴油可与石化柴油按一定比例掺混使用。
孙协军李秀霞李佳伟陶秀春
关键词:微藻生物柴油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