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技厅基金(BE2009426)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4
相关作者:郭文善封超年朱新开彭永欣郭凯泉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稻茬
  • 4篇稻茬小麦
  • 4篇小麦
  • 4篇高产
  • 2篇素积
  • 2篇公顷
  • 2篇公顷产量
  • 2篇长江中下游
  • 2篇超高产
  • 1篇氮肥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氮肥运筹比例
  • 1篇氮素
  • 1篇氮素积累
  • 1篇运筹比例
  • 1篇衰老
  • 1篇子粒
  • 1篇子粒产量
  • 1篇子粒品质
  • 1篇磷素

机构

  • 6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篇彭永欣
  • 3篇朱新开
  • 3篇封超年
  • 3篇郭文善
  • 2篇李春燕
  • 2篇郭凯泉
  • 1篇丁锦峰
  • 1篇杨佳凤
  • 1篇潘婷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 9000 kg 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被引量:4
2014年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基本苗和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比例的调控,建立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籽粒产量9000 kg hm–2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9000 kg hm–2(超高产)群体钾素吸收高峰期出现在拔节至开花期,吸收的钾素占一生吸收钾素的52%~68%;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均极显著高于<9000 kg hm–2(高产)群体。成熟期叶片、茎鞘、颖壳+穗轴和籽粒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茎鞘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颖壳+穗轴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超高产群体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分别为430~450 kg hm–2和366~408 kg hm–2;成熟期钾素积累量,茎鞘中最高,为244~269 kg hm–2,其次是叶片和颖壳+穗轴,分别为46~49 kg hm–2和40~46 kg hm–2,籽粒中仅为35~46 kg hm–2;花后茎鞘钾素转出量为46~52 kg hm–2,颖壳+穗轴钾素积累量为9~17 kg hm–2。超高产群体每100 kg籽粒的吸钾量需达4.57~4.87 kg,此时的钾素利用效率为20.56~22.02 kg kg–1,钾收获指数为0.095~0.112。
丁锦峰訾妍杨佳凤潘婷封超年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郭文善
关键词:稻茬小麦高产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9000kg群体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被引量:22
2013年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基本苗和氮素运筹(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比例)调控建立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稻茬小麦籽粒产量高于9000 kg/hm2群体的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稻茬小麦籽粒产量9000 kg/hm2以上群体拔节期至开花期、开花期及成熟期氮素积累量分别在N 104~117 kg/hm2、197~205 kg/hm2、234~251 kg/hm2,极显著高于籽粒产量9000 kg/hm2以下群体。稻茬小麦不同群体开花期叶片、茎鞘、穗及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氮素积累量分别为N 89~91 kg/hm2、74~83 kg/hm2、32~33 kg/hm2、177~188 kg/hm2,有利于实现籽粒产量9000 kg/hm2。花后群体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片、茎鞘及穗轴+颖壳的氮素转运量分别为N 65~73 kg/hm2、53~54kg/hm2、16~20 kg/hm2,有利于实现籽粒产量9000 kg/hm2。稻茬小麦籽粒产量9000 kg/hm2以上群体100 kg籽粒吸氮量为N 2.9~3.0 kg,氮素利用效率32.9~34.5 kg/kg,氮收获指数0.73~0.77。
丁锦峰杨佳凤王云翠陈芳芳封超年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郭文善
关键词:稻茬小麦高产
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被引量:23
2012年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9 000 kg·hm-2)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20为材料,通过氮素运筹(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比例)和基本苗调控建立稻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合理调控拔节期至孕穗期及适量增加孕穗期至开花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在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适量的基础上,重点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是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实现超高产的关键。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为12 800~13 600 kg·hm-2,花后及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7 200、20 000 kg·hm-2以上。开花期群体叶片干物质积累量与花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抛物线关系,茎鞘、穗干物质积累量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表明开花期叶片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 300~3 400 kg·hm-2,茎鞘、穗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达7 500、2 000 kg·hm-2以上,有利于提高群体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
丁锦峰杨佳凤王云翠陈芳芳封超年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郭文善
关键词:小麦稻茬超高产
密度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衰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稻田套播小麦作为轻简栽培的一种播种方式在稻麦两熟生产中广泛应用。本试验在江苏淮北地区设计不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且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增大;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亦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SOD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可用二次曲线方程模拟,在花后14-16 d达峰值,且随密度增加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峰值数值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MDA含量呈上升的变化特征,且随密度增大,数值变大;花后35 d剑叶SOD酶活性与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MDA含量与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则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朱新开郭凯泉郭文善封超年李春燕彭永欣
关键词:SPADSODMDA衰老
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子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为探索稻田套播强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适宜氮肥运筹比例,选用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于2004至2006年在江苏淮北的铜山和赣榆两地研究了5种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分别为6∶1∶3∶0、5∶1∶4∶0、5∶1∶2∶2、3∶3∶2∶2和3∶3∶1∶3)对稻茬强筋小麦子粒产量和营养品质与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氮比例上升:1)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上升,但对清蛋白与球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对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影响较大;2)子粒淀粉含量下降,面粉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解值和最终粘度呈先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3)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增加;4)子粒产量逐渐升高,但后期施肥比例过高,产量有所下降。因此,稻田套播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氮肥运筹宜采用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3∶2∶2的比例。
朱新开郭凯泉郭文善封超年彭永欣
关键词:氮肥运筹子粒产量
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被引量:6
2013年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9 000kg.hm-2)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20为材料,通过氮素运筹(氮肥使用量、施用时期和比例)和基本苗调控建立稻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超高产小麦群体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小麦群体整个生育期磷素积累动态变化均可采用Richards方程拟合。超高产群体拔节期至开花期、开花期至成熟期、开花期、成熟期磷素积累量分别达28、22、46、68kg.h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磷素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其次为开花期至成熟期。开花期茎鞘、穗及成熟期颖壳+穗轴、籽粒中磷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达21、8、9和45kg.hm-2以上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花后叶片磷素转运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茎鞘磷素转运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片磷素转运量低于9kg.hm-2,茎鞘磷素转运量高于15kg.hm-2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超高产群体百公斤籽粒吸磷量为0.84~0.88kg,磷素利用效率为113.60~118.93kg.kg-1,磷收获指数为0.64~0.67。
丁锦峰杨佳凤訾妍封超年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郭文善
关键词:小麦稻茬超高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