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09A25)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相关作者:石玉成卢育霞李倩姚凯李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地震
  • 1篇地段
  • 1篇地形
  • 1篇地形效应
  • 1篇地震动
  • 1篇地震动参数
  • 1篇地震记录
  • 1篇地震勘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构造
  • 1篇软弱
  • 1篇软弱夹层
  • 1篇台地
  • 1篇土层地震反应
  • 1篇频谱
  • 1篇频谱特性
  • 1篇谱特性
  • 1篇强震
  • 1篇汶川大地震
  • 1篇物理指标

机构

  • 5篇中国地震局兰...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3篇卢育霞
  • 3篇石玉成
  • 2篇刘琨
  • 1篇孙崇绍
  • 1篇徐舜华
  • 1篇王兰民
  • 1篇秋仁东
  • 1篇袁道阳
  • 1篇孙军杰
  • 1篇李兰
  • 1篇陈永明
  • 1篇姚凯
  • 1篇李倩

传媒

  • 3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关于兰州市“刘家堡断裂”的地震勘探研究
2011年
各种地质调查方法的综合研究证明,兰州市所谓的"刘家堡断裂"实际上应该是兰州七里河向斜盆地的北部边界。采用适合于百米以内地震勘探的观测系统,主要探测"刘家堡断裂"沿线浅部岩层变化情况,通过分析4个场地的浅层地震剖面,阐述了勘探场地附近地震图像的特征及其所反映的七里河向斜盆地西北边缘的构造趋势。地震勘探认为,向斜构造界线两侧岩层物理性质差异明显,地震反射剖面对比反映出"刘家堡断裂"与"深沟桥断裂"交汇的部位褶皱变形非常剧烈。总之,兰州盆地内部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勘探的正确解释是建立在对地质构造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
卢育霞石玉成袁道阳陈永明秋仁东孙军杰徐舜华
关键词:兰州盆地地震勘探地质构造
甘肃文县上城台地的地震记录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选取文县上城台地三个不同高程强震台同时记录到的汶川大地震的9次余震记录,研究场地的地震反应和波的传播效应。通过对比峰值加速度、地震反应谱、加速度时程等地震动参数,全面分析了地震动放大效应与地形的关系以及地震动特征与震源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山脚,山顶的峰值加速度明显放大,并且山顶的地震动在场地卓越周期附近放大最显著;多数地震记录显示山顶处垂直白水江河谷分量的峰值加速度比值大于平行河谷分量比值;地震动绝对持时从山脚、山腰到山顶依次增长。总之,地形条件和其上覆松散层共同作用造成了上城台地的地震动放大。
卢育霞刘琨姚凯石玉成李倩
关键词:地震记录地形效应地震动参数
甘肃省若干地段强震地面运动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以甘肃、陕西等地历年来获得的强震记录,主要是汶川大震的强震记录,研究了甘肃省强震地面运动的特征以及不同场地的地震反应。注意到本地地震动具有大陆板内地震的特点,与强震记录最多的美国西部地震动有较大的差别。甘肃的场地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区域:河西走廊、黄土地区、陇南山区和甘南高原区,强震地面运动特征各自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和地震动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有必要对汶川大震的强震记录作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进而应用到我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去。
孙崇绍卢育霞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加速度记录频谱特性
软弱夹层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
构造典型软土夹层场地,以19条单频率脉冲和实际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通过大量数值计算,讨论了软弱夹层土的埋深以及层厚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地震动输入,随着软弱夹层埋深的增加,地表加速度峰值和放大...
刘琨卢育霞李倩王平
关键词:土层地震反应脉冲输入
文献传递
黄土震陷系数与物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以Q3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震陷系数与各种物理性指标的内在联系,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了震陷系数与含水量(W)、干密度(γd)、孔隙面积(A)、粘性含量(Pc)、初始动弹性模量(E0)的分析模型,构建了一个综合因子Y1代表上述5指标。结果显示震陷系数与物理指标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天然含水量对震陷系数的总影响最大,干窖重次之。说明了原状黄土震陷性参数描述的合理性和基于物性指标参数关系的合理性。
李兰王兰民石玉成
关键词:黄土物理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