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90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90021)
- 作品数:14 被引量:108H指数:6
- 相关作者:陈磊高铁梅邵明振郭立甫李颖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河北经贸大学中国工商银行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 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型的拐点、特征与对策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从农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及收入分配差距等角度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已在2006年前后出现了结构转型的拐点,即中国越过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即劳动力短缺点),进入劳动力有限供给阶段。并指出,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结构变迁阶段面临的负面影响是存在高通胀低增长的风险,但面临的正面影响更多;越过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后,由于经济内生增长的激励,消费带动内需扩大的经济增长将有效地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持续,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将会缩小。
- 高铁梅范晓非
-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刘易斯转折点
- 经济周期态势与通货膨胀成因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我国经济增长在2010年1季度创造新一轮经济周期的高点后转入下降阶段,2010年3季度至2011年1季度的经济增速均保持在9.7%左右,出现少有的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物价仍处于本轮上升周期中,CPI上涨率从2010年3季度的2.9%攀升至2011年1季度的5%,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增强,货币政策调控不断趋紧,抑制通货膨胀成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 陈磊李颖李颖
- 关键词:通货膨胀压力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经济增速
- 中国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预测——基于时间序列的BP神经网络和ARMA模型对比分析
- <正>引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它是衡量生活成本变动和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已经成为政府关于金融、货...
- 邵明振陈磊宋雯彦
- 文献传递
- 当前我国CPI运行特点及未来走势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本文详细考察了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同时,利用VAR等经济计量模型对影响CPI的主要因素进行动态影响分析,并对物价走势做出预测。研究表明,本轮物价上涨既保持了以往的一般规律,也有鲜明的新特点。预测物价于2011年3季度结束上行趋势,此后进入本轮周期的下行阶段。预计2011年CPI上涨率为5.5%,2012年物价上涨压力将有所减缓,全年上涨3.8%左右。文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 陈磊邵明振
- 关键词:通货膨胀VAR模型
- 通货膨胀率波动的区制转换与持续期依赖特征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运用具有持续期依赖性质的Markov转换模型和Gibbs抽样方法分析了1996年以来我国月度通货膨胀率波动的非线性区制转换和持续期依赖特征,加深了对通货膨胀率(即通胀率)动态机制的认识。结果表明:通胀率波动存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两个区制阶段,两者均值折年率分别为0.260%和7.670%,两个区制的参考分界线为3.700%。21世纪通胀率经历了3次"高水平"阶段,每次均处于同比CPI波动的上升期。通胀率在"低水平"阶段具有明显的正持续期依赖特征,持续30个月时,物价由"低通胀"转入"高通胀"的概率超过0.900;而通胀率在"高水平"阶段几乎不存在持续期依赖性。
- 陈磊邵明振张民涛
- 关键词:通货膨胀率持续期依赖
- 2012年经济景气形势分析
- 2012年
- 在短期周期性因素和长期趋势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本轮经济周期出现超预期收缩。但月度景气指数已经在6月左右触底企稳,始于2009年2月的此轮经济周期已经结束,经济景气将在"偏冷"区间内稳中趋升。季度GDP增速的下降局面也有望在2012年三季度停止。预测2012年GDP增长7.7%,物价的下降阶段可能持续到2012年底,预计全年CPI上涨率为2.6%左右,达到预期的调控目标。
- 陈磊桑红静
- 关键词:经济周期
- 本轮物价波动特征与走势分析
- 2012年
- 本文采用景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物价的周期波动特征,并进行了物价走势的预测。结论认为,本轮物价波动中,PPI的波动幅度大于CPI,食品价格回落和输入型通胀压力逐渐减小等因素对CPI下行贡献度较高。本轮物价周期的下降阶段可能持续到2012年四季度,预计2012年CPI上涨率为2.6%左右,处于适度增长区间。政府应重点从原材料和农产品等供给面防范物价反弹。
- 范剑平陈磊张同斌刘玉红
- 关键词:通货膨胀
- 中国外汇风险的识别和动态预警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本文采用极值分位数的估计方法和动态Logit预警模型来识别和预测中国的外汇风险。其中用极值分位数的估计方法替代传统的偏离均值若干倍标准差的方法来识别中国的外汇风险,并以此为基础,选取代表宏观经济、金融体系和国外冲击三方面的24个指标构建中国外汇风险动态预警模型。所采用的动态Logit预警模型不仅考虑了基本面对外汇风险的影响,而且加入了动态性因素,即考虑了外汇风险的自回归特性。从实证结果来看,极值分位数的估计方法较客观地识别了外汇风险,动态Logit预警模型无论在样本内还是在样本外的预测能力都比静态Logit模型有了较大的提高,我国的汇率改革没有对外汇风险产生显著影响。
- 郭立甫黄强高铁梅
- 关键词:外汇风险货币危机
- 基于Copula函数和极值理论的金融传染度量——测度美国次贷危机对重要经济体的传染效应
- 本文基于Copula函数和极值理论研究美国次贷危机对重要经济体的传染效应,首先根据信息准则来选取Copula函数,然后用Cvm和Ks统计量来检验Copula函数的拟合程度,确保选取合适的Copula函数,并在此基础上计算...
- 郭立甫高铁梅姚坚
- 关键词:金融传染COPULA函数极值理论
- 文献传递
- 基于中国经验的制造外包主要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在Feenstra和Hanson(1996年)、Ahn等(2008年)估算外包比率的方法基础上,运用国际投入产出表,测算了1990年-2008年间中国主要制造业承接美国和日本外包比率水平。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承接美国增幅较大,而承接日本较平缓。之后基于贸易理论,从对象国、类别不同层次实证分析了中国承接美国、日本制造业产业外包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①劳动力投入变量显著负向影响承接不同国家、不同工序类型的外包比率;②单位资本的丰裕程度(资源禀赋)显著正向影响我国承接美国、日本外包的水平,尤其对承接美国的加工品、日本的零配件正向影响明显,但对美国和日本向中国转移资本品业务影响不显著;③企业规模负向影响承接日本的制造外包,并负向影响承接日本加工品和资本品等中间环节业务,但对承接零配件外包业务的影响不显著;企业规模对承接美国的制造外包及不同工序的外包影响不显著;④劳动力生产率对承接不同国家、工序的外包影响不一。
- 吕延方王冬
- 关键词:承接外包资源禀赋劳动力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