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90026)

作品数:6 被引量:213H指数:5
相关作者:丁士军周晶陈玉萍吴海涛阮冬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地形
  • 2篇滇西南
  • 2篇山区农户
  • 2篇农户
  • 2篇农业
  • 2篇农业机械
  • 2篇农业机械化
  • 2篇机械化
  • 2篇机械化发展
  • 1篇地形条件
  • 1篇养殖
  • 1篇养殖业
  • 1篇生计
  • 1篇生计转型
  • 1篇生计资本
  • 1篇生猪
  • 1篇生猪养殖
  • 1篇生猪养殖业
  • 1篇时空分异
  • 1篇时空分异研究

机构

  • 6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4篇丁士军
  • 3篇陈玉萍
  • 3篇周晶
  • 2篇吴海涛
  • 1篇阮冬燕
  • 1篇马志雄
  • 1篇王娟
  • 1篇臧凯波

传媒

  • 2篇中国农村经济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1991—2011年湖北农业机械化发展时空分异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其增长速度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湖北不同县域农机化发展类型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北县域农机化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类型,且在平原、丘陵、山区之间以及各县之间呈现分异性。发展活跃型和滞后型的县域数量居多,活跃型和潜力型县域从北至南绵延平原丘陵交错、国道贯通的中部地带,缓慢型县域集中于武汉城市圈的偏东地带,滞后型县域则聚集在西部和东南部偏远山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相对差异缩小的同时,三大地形区组内、组间差异以及各地形区内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缩小,组内差异是区域总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但组间差异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周晶丁士军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地形
中国生猪养殖业规模化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0
2014年
在中国农业产业中,养殖业率先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基于199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FGLS法考察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决定因素,发现技术进步、规模经济效益、饲料加工业发育、城乡猪肉消费、交通条件、劳动力非农化、劳动力文化水平以及财政支持政策对规模化具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利用回归分解法识别关键因子,结果表明,规模化发展主要取决于四股力量,其中市场拉力是主要的源动力,而交通条件和劳动力文化素质则是重要支撑力,生产扶持政策也形成一定推力,四者的贡献率分别为27%、19%、10%和3%。
周晶陈玉萍丁士军
关键词:生猪养殖规模化
山区农户良种技术采用速率分析——以滇西南改良陆稻为例
2013年
利用技术采用指标和基本模型估算滇西南山区农户改良陆稻技术采用速率模型,结果显示滇西南山区的广伞村、芒糯村、小回龙村、新寨村、细允村、朵白库村和仓房村分别在农户首次开始采用后的第13、8、12、7、16、5、21年后达到最大采用速率,各村达到最大采用速率的时间差异非常的大;广伞村示范力度最强,朵白库村示范力度最弱;改良陆稻品种采用随时间调节的速度在不同的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朵白库村最大,其次是芒糯村和新寨村,在这几个村改良陆稻品种被农户首次采用,便很快向其它农村扩散,农户接受过程比较快,技术调节的过程比较短,而在仓房村和细允村,技术的调节时间较长,这两个村农户首次种植改良陆稻的年份很早,农户接受技术的过程比较慢。
陈玉萍吴海涛臧凯波
山区农户生计转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滇西南为例被引量:30
2014年
基于滇西南山区农户调查数据,考察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状况,研究发现:近十年来,随着种植结构和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变,山区农户生计行为从"生存型"生计转变成"发展型"生计。进一步构建OLS和FGLS模型,分析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家庭规模、参加培训有助于农户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亦有助于农户调整劳动力配置结构,提高劳动力从事非农活动的比例;同时,台地面积少、健康水平高、参与合作社、现金或存款金额较大、海拔较低也有助于农户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重,而劳动力比重大、现金或存款金额少则有助于农户提高从事非农活动的劳动力比例,由此促进山区农户生计转型。
王娟吴海涛丁士军
关键词:农户生计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生计资本滇西南
基于农户理论的农户类型划分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33
2013年
基于农户理论的农户类型划分有助于分类认识农户行为的本质,把握不同类型农户行为策略的规律性和差异性,提高农村公共政策的效率。本文比较分析了各种主要农户理论的差异性和统一性,探讨了基于农户理论的农户类型划分方法,从利润最大化程度、劳役规避程度和风险规避程度3个维度考察了农户行为决策的多目标性,并以湖北省红安县农户调查样本为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患病农户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认为,基于农户理论的农户分类逻辑,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作为农户类型划分的一般方法。
马志雄丁士军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地形条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影响——基于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10
2013年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对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构成重大挑战。本文基于自然地理条件视角解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从阻隔效应、收入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维度构建地形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利用1991~2011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山区地形、农民收入以及种植结构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利用回归分解法和泰尔指数分解法测度地形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贡献率。分析发现.:地形对农:lk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解释程度达到35%~50%,是造成农:l匕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形的阻隔效应构成地形总效应的主要戍分,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初期地形的阻隔效应大幅度跃升,但2005年以后持续下降;地形的收入效应逐年上升,其影响力已接近地形的阻隔效应;地形的结构效应则不断下降。
周晶陈玉萍阮冬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地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