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X026)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梅珍生程伟张俊杨怀中胡静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文化
  • 5篇和谐社会
  • 2篇中国传统文化
  • 2篇社会
  • 2篇视域
  • 2篇天人合一
  • 2篇主义
  • 2篇文化功能
  • 2篇现代性转型
  • 2篇科技文化
  • 2篇构建和谐社会
  • 2篇和谐文化
  • 2篇传统文化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分析
  • 1篇有机论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反思
  • 1篇整体有机论
  • 1篇政治

机构

  • 9篇武汉理工大学
  • 4篇湖北省社会科...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9篇梅珍生
  • 3篇程伟
  • 3篇张俊
  • 2篇杨怀中
  • 2篇胡静
  • 2篇郭广
  • 1篇夏劲
  • 1篇王能东
  • 1篇宁云峰

传媒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社会心理科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被引量:4
2008年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具有统一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在当代,发展生态生产力,践行生态文明观中的公平正义原则,加强环境道德建设,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梅珍生张俊程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谐社会
论马克思技术文化思想被引量:2
2007年
马克思从技术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内在一致性分析研究技术的本质,认为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技术作为强有力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工业化进程和社会变革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技术异化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只有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技术的异化。
梅珍生郭广
关键词:技术异化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科技文化发展战略思考被引量:4
2009年
我国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和发展科技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研究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文化建设,建设与经济文化、政治文化、人文文化、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先进科技文化体系,使之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导和基础。
夏劲
关键词:科技文化和谐社会文化软实力
科学文化与人的发展
2006年
科学文化乃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态度中区别于宗教态度和经验态度的方式,是人类以人的方式掌握世界的文化态度。科学文化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水平,规定着人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从而也在根本上规定着人的发展。忽视和否定科学文化对于人的发展的积极意义,甚至把它看作是压抑人的文化,这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
王能东
关键词:科学文化文化态度
“主客相分”与“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问题的哲学反思被引量:1
2008年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梅珍生张俊宁云峰
关键词: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
“主客相分”与“天人合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哲学反思被引量:2
2008年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梅珍生张俊程伟
关键词: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
论和谐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被引量:8
2007年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基本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及其理想追求的文化。它包括不同文化类型和构成文化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世界进步潮流与民族精神、满足大众的精神需要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健康发展等相统一的特征,还具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身份认同、塑造人的精神面貌、激发创造力、社会整合等功能。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
杨怀中梅珍生
关键词:和谐文化和谐社会文化功能
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被引量:20
2006年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由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磨擦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也复杂多样。如果从人类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看,它们主要遵循刺激——反应机制。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既有直接诱因,也包括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等社会诱因,而各种认识的偏差则是群体性事件的主观心理性因素。我们只有通过改变条件或作用方式。正确调整社会心理,使群体性事件丧失其发生的前提,才能达到预警预防群体性事件的目的。
梅珍生胡静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社会诱因心理分析
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和谐思想被引量:2
2007年
后现代主义为反思、解构、超越现代性存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发展的不和谐问题,在方法论上,他们主张摒弃主客二元对立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倡导主客融合的整体有机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文化观上,主张消解“同一性”和“本质性”,崇尚多元共生性的文化观,建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平等对话与和谐发展;在价值取向方面,反思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膨胀的弊端,推崇人的情感、意志和创造性,追求心灵的自由,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和谐的发展。
梅珍生郭广程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整体有机论
科技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被引量:16
2006年
杨怀中
关键词:科技文化和谐社会文化境界文化意义文化内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