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11060-1)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赵艺学张变华刘二伟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忻州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退耕
  • 4篇退耕还林
  • 2篇退耕还林还草
  • 2篇还草
  • 1篇意愿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补偿
  • 1篇退耕还林(草...
  • 1篇退耕还林还草...
  • 1篇农户
  • 1篇农户意愿
  • 1篇综合效益评价
  • 1篇总产
  • 1篇总产量
  • 1篇粮食总产
  • 1篇粮食总产量
  • 1篇林业
  • 1篇牧业
  • 1篇耕地
  • 1篇耕地质量

机构

  • 4篇山西大学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作者

  • 4篇赵艺学
  • 1篇张变华
  • 1篇刘二伟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补偿主要关系构建与工程持续运行的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系统和综合理论相关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的主要关系和补偿与被补偿的相关内容,构建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补偿之间的量化联系。结果认为:(1)退耕区域和下游(下风向)区域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和间接受益者,国家和退耕区域居民是受损者;(2)生态补偿的关系所包含的内容共分为14项,其中被补偿8项,补偿6项,如果两者量化关系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持续发展最理想的模式;(3)以流域作为水土保持效益的补偿与被补偿的界限,以上下风的强弱区域作为减沙效益的补偿与被补偿的界限,最后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分析结果可对维护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成果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赵艺学
关键词:生态补偿退耕还林还草
偏关县退耕还林(草)区农户退耕意愿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以偏关县147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退耕意愿主要受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例及国家是否提供后续产业因素影响。
张变华赵艺学
关键词:退耕还林(草)农户意愿LOGISTIC模型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效益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山西省西山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十分脆弱,历来以水土流失严重而受到广泛关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西山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进行评价,能够反映出工程实施对区域生态、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山西省吉县为例,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其2000—2008年间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吉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2000年为负值,从2001年开始发挥出来,2000—2008年间综合效益逐年增加,在时间序列上呈积累式增加趋势。
刘二伟赵艺学
关键词:退耕还林综合效益评价
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发展与保障问题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通过随机抽取5个典型县区的有关数据,从退耕与林草建设的模式入手,利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山西省西山地区以林牧业发展为主的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现状和趋势,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的保障性等问题。结果认为,从整体上看,山西省西山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发展过程可分为倒退式发展(2000—2003年)、明显加快发展(2003—2006年)和迅速发展(2006—2009年)3个时段。选定的典型县区总体情况表明,在区域耕地减少、人口增多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有所增长,表明典型区域耕地质量明显提高和后续产业持续发展的趋势;从典型县区个案情况看,在某一定时段内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出现不同幅度的负增长态势,也显示了该区后续产业存在严重的发展问题。最后提出了稳定耕地数量、保障人均粮食拥有量是后续产业发展的根本,以及需要进一步分析的主要问题。
赵艺学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粮食总产量耕地质量林业牧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