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2007)

作品数:23 被引量:92H指数:7
相关作者:贾玉连彭学敏张智李晓峰龙进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粒度特征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赣北
  • 4篇元素地球化学
  • 4篇鄱阳湖
  • 4篇风沙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气候
  • 3篇化学特征
  • 3篇洪水事件
  • 2篇断面
  • 2篇元素地球化学...
  • 2篇灾害
  • 2篇示踪
  • 2篇剖面
  • 2篇下蜀黄土
  • 2篇下蜀土
  • 2篇粒度
  • 2篇末次冰期

机构

  • 19篇江西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教育部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枣庄学院
  • 1篇临沂大学
  • 1篇陕西服装工程...

作者

  • 20篇贾玉连
  • 5篇彭学敏
  • 5篇张智
  • 5篇李晓峰
  • 4篇龙进
  • 3篇王朋岭
  • 3篇万智巍
  • 3篇王鹏岭
  • 2篇毛端谦
  • 2篇凌光久
  • 2篇连丽聪
  • 2篇胡亚萍
  • 1篇申洪源
  • 1篇张静然
  • 1篇刘春燕
  • 1篇刘倩
  • 1篇陈逸珺
  • 1篇赖忠平
  • 1篇邢娜
  • 1篇廖富强

传媒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饮食科学
  • 1篇热带地理
  • 1篇灾害学
  • 1篇分析测试技术...
  • 1篇Journa...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素地球化学揭示的长江中游鄱阳湖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粉尘堆积的物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9
2019年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地区深受东亚季风影响,因其特殊的地理、地貌与水文、水系特征,自中更新世以来随着冬季风的加强,在大姑组、九江组砾石层之上风成堆积广泛发育。该区域中、上更新统表现为网纹红土、均质红土和下蜀黄土的独特沉积序列,厘清这三套独特沉积序列的物质来源对于我们认识东亚季风演化及其区域环境响应至关重要。本文选择了长江中游鄱阳湖地区10个典型剖面,基于<20μm颗粒组分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该地区中、上更新统粉尘堆积的特点,并将其与黄土高原西峰黄土和东秦岭黄土做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长江中游鄱阳湖地区这套独特的沉积序列,元素特征基本相似,具有贫Co、Pb,富Zr、Hf,低Eu/Eu^*(0.53~0.62)、LaN/YbN(4~8)、Ta/Zr(0~0.006)、Nb/Zr(0~0.09),高Y/Ho(28~30)、Zr/Hf(36~48)等特点,与黄土高原与东秦岭黄土有显著区别。基于Hf-Th-Co、Th-Sc-Zr/10和Th-Sc-La蜘蛛图投影分析,鄱阳湖地区第四纪粉尘物质的源岩接近于石英岩类,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下的产物,显著区别于黄土高原与东秦岭黄土(源岩接近于页岩,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背景)。进一步分析认为,网纹红土、均质红土的母质均与区域下蜀黄土类似,推测它们均来自于其冬季风上风方向的长江或赣江的古河谷漫滩,这套独特的沉积序列是第四纪以来长江中游现代格局的水系贯通后,冬季风增强,吹蚀大江大河广阔的古河谷漫滩而形成的区域粉尘堆积的结果;是湿热的亚热带季风区对于中更新世以来在轨道尺度上冬夏季风均加强的背景下独特的区域响应。
凌超豪张智贾玉连薛滨申洪源钟巍龙桂铃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物源示踪东亚季风
4种激光粒度仪对下蜀土湿法粒度测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使用4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激光粒度仪(Mastersizer2000、Bettersize2000、Horiba LA950和LS13320)对粒度差异较小的下蜀土(土塘剖面)进行了测试,从而对比分析不同激光粒度仪对于下蜀土的粒度组成测试差异及其这种差异对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粉砂颗粒组分的分析,4种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结果的差异最小,而对砂和粘土颗粒组分分析的差异最大.就粒度频数曲线、概率累积曲线、粒度组分、C-M图、粒度参数散点图及粒度参数剖面垂向变化等统计参数与统计方式而言,4种仪器的测试结果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概率累积曲线、粒度参数散点图差异较大.粒度参数的剖面变化差异也较大,影响了对剖面的阶段性划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造成使用不同仪器,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贝佳鹏凌超豪贾玉连张智曹向明刘倩龙进
关键词:激光粒度仪粒度参数下蜀土
赣北鄱阳湖地区第四纪黄土的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对长江中游南岸鄱阳湖东侧砂山下风向的太平关黄土剖面进行了粒度测试分析,与南京下蜀黄土、巫山黄土和长江河流沉积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太平关剖面粉砂(5-50μm)含量达到了50%以上,粘土次之,砂的含量略大,但不足10%,风成"基本粒组"比重较大。太平关剖面的粒度参数与风成黄土的典型剖面基本一致,而和长江河流沉积物差别明显,表明太平关剖面的风成属性;2)结合区域的气候特征及其粉尘动力学原理,太平关剖面不可能与北方黄土一样来自于西北荒漠、戈壁,而是在冰期的裸露的长江河漫滩、谷地伴随着强大的冬季风经过重力分选近距离搬运的结果;3)粒度组分深度变化揭示多旋回的黄土-古土壤特征,黄土对应的粘土组分含量较大,粉砂和砂的含量较小,古土壤层位对应的粘土组分含量较小,粉砂和砂的含量较大,这种"沉积-成土"的韵律性变化佐证了更新世以来的冷暖气候波动。
徐传奇贾玉连刘倩凌超豪王鹏岭
关键词:粒度特征黄土-古土壤鄱阳湖
Different provenance of separate loess sites in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被引量:2
2019年
The dust deposit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YRB)have been wide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Previous studie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its provenance of each loess site,however,the differences in provenance of loess among different sites in this area have rarely been studied.Here,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20μm fraction in the loess in separate Jiujiang,Xuancheng and Nanjing sit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oess in Jiujiang and Nanjing sites,near Yangtze River riverway,share simila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at may commonly derived from the detrital materials of Yangtze River.However,both site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lemental compositions compared with Xuancheng site,which is^60 km away from the Yangtze River riverway.These sites share differ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Eastern Qinling Mountains and Xifeng section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North China.Comb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eolian sand hills and the loess in this area published by previous studies,we suggest that the exposed river valley floodplain caused by weak summer monsoon provided abundant materials to form local dust cells controlled by strong winter monsoon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s.Therefore,those local loess deposits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the“valley-sourced loess”.These reveal the inheren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onsoon system and the loess deposits in Yangtze River Basin.
ZHANG ZhiJIA Yu-lian
关键词:YANGTZEGEOCHEMISTRYLOESSPROVENANCELOESSLOESSPLATEAU
高分辨率湖泊-三角洲相沉积记录的18世纪中叶以来鄱阳湖地区气候演化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该文基于鄱阳湖地区高分辨率(0.7 a/1.5 cm)湖泊-三角洲沉积记录的地球化学特征,重建了该区域18世纪中叶以来的气候演化序列.分析表明:鄱阳湖地区河湖相小于20μm的沉积物硅铝率(n(SiO2)/n(Al2O3))、铷锶比(Rb/Sr)敏感地响应了区域气温变化,指示区域气候自18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暖-冷-暖3个阶段,其中的偏冷阶段由1790—1820年、1853—1905年的2个强冷时段和1820—1853年的弱冷时段组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记录中普遍反映了这种气候演化阶段;20世纪以来该区域气候逐渐变暖.功率谱分析显示:区域气温存在85 a、33 a、11 a和2~5 a的震荡周期,这与太阳辐射、太阳黑子活动和ENSO的周期一致;该区域气候1790—1820年和1853—1905年的强冷时段对应了太阳辐射的低值期和火山活动的活跃期,这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演化受火山活动、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黑子活动及低纬海气作用的共同影响.
曹向明王朋岭贾玉连李晓峰凌超豪万智巍王婷王秋霜
关键词:气候演化
鄱阳湖沙山高分辨率沙质地层及其冬季风气候信息记录的初步探究被引量:3
2017年
位于鄱阳湖流域的长江、赣江等河谷、河漫滩的下风方向,由于处于冬季风强烈的东亚季风区,在高频率出现的大风、强风天气情况下,受风力吹蚀作用,常形成区域性的沙山堆积.沙山纵向垄状地形发育,其上风方向,槽、沟与碟形坑等侵蚀地貌发育,其下风方向,纵向沙垄发育.通过对样品的光释光年代测试和粒度频数分析,浅析星子PBL剖面的小冰期风积地层,揭示了小冰期晚期持续近60年左右的一次冷期,这个冷期以突变开始,以渐变结束,其清晰程度在其它地质记录中是不曾发现的.研究发现鄱阳湖沙山纵向沙垄往往具有缓倾斜的前积与侧积,层理(薄层与细层)往往较稳定,对揭露冬季风气候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洪祎君蒋梅鑫贾玉连凌超豪徐传奇
关键词:超高分辨率气候突变
基于地域文化下乡土建筑营造的研究与思考——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
2018年
乡土建筑是地域文化和乡土生活的映射,也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的营造体系与艺术形式不仅承接历史也影响未来,成为诸多乡土建筑新符号和建筑文脉。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对该村落的营造方法和艺术表现进行分析。
练达王晨阳杨昊睿
关键词:地域文化乡土建筑
中国南方网纹红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网纹化过程的指示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中国南方网纹红土是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地层,对重建南方第四纪气候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对网纹化过程的物化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江西九江、彭泽与湖南岳阳3个剖面的黏土质网纹红土中白色网纹和红色基质分离后进行了地球化学元素、游离铁含量等测试,结果表明:(1)白色网纹中,发生了Fe、Mn、Th、Ga、Cu、Zn、Co、Ni、Cr、V等元素的显著亏损,SiO_2、Zr、Hf及轻稀土元素的显著富集,游离铁含量较低;红色基质中则完全相反;(2)网纹中Fe^(2+)含量较高,基质中含量较低,揭示了网纹倾向于还原环境,基质倾向于氧化环境。研究认为网纹和基质这种氧化还原差异,是Fe、Mn、Co、Ni、Cr、V、Zn、Th、Ga、Cu等元素在网纹中游离淋失,并在基质中的沉淀富集,造成Zr、SiO_2及轻稀土等在网纹中的相对富集、在基质中"稀释"而呈现亏损的主要原因。
徐传奇廖富强贾玉连黄思源连丽聪凌超豪龙进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干湿交替
赣北芙蓉―周溪断面下蜀黄土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被引量:11
2014年
赣北鄱阳湖地区沙山南部近南北向的芙蓉-周溪断面上,分布由FZ-01、FZ-02~FZ-05和FZ-06~FZ-12三部分组成的下蜀土剖面,粒度分析结果表明:1)下蜀黄土砂粒组分自北往南变化为27.29%、1.94%~7.23%和0.45%~7.27%;粉砂组分质量分数大,且存在差异变化,分别为68.23%、81.71%~87.20%和66.9%~79.39%;黏土组分自北向南质量分数增加,变化为4.48%、8.46%~16.35%和18.13%~32.07%,总体表现为砂黄土-黄土-黏黄土等相态的逐渐过渡;2)粒度三组分、粒度参数散点图等均表现为从北而南的阶段性系统渐变特征;3)各种粒度参数与距长江的远近,均服从对数函数变化关系。这些特征初步揭示研究区的下蜀黄土是风成的,并可能与同样是风成堆积的沙山的形成存在某种联系,属于区域性风沙-风尘堆积体系。
彭学敏贾玉连胡亚萍邢娜龙进赖忠平
关键词:下蜀土粒度特征
近130年来赣江洪水灾害事件重建与特征诊断被引量:9
2018年
利用赣江河漫滩相堆积剖面的415个样品,基于植物残体AMS-14C+137Cs/210Pb方法建立年代序列,利用粒度组份和粒度参数(包括平均粒径、粒度频数曲线和概率累积曲线等)指标,较高分辨率地辨识和重建了近130年来赣江流域的洪水灾害序列,并将其与太阳活动和ENSO事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赣江近130年来洪水沉积物分层明显,沉积物的粒度组份特征和粒度参数特征在洪水期和平水期模式下差异明显,可以很好的指示洪水灾害事件,并识别出18次大小不同的洪水灾害事件。MK检验与累积距平分析结果表明,1954年和1977年附近发生过两次突变。1882-1911年和1943-1977年属于旱涝波动时期;而1911-1943年和1977-2014年则分别属于涝多于旱和旱多于涝的时期。小波分析表明,赣江流域旱涝变化以4年、16年、42年、74年为主要周期。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旱涝变化在11年尺度上与太阳黑子变化相关性明显,并且贯穿整个研究时段。2~8年尺度上赣江流域旱涝变化与ENSO事件相关性明显,可能与ENSO的2~7年周期有一定关系。
万智巍周岩贾玉连冷雪李晓峰曹向明
关键词:粒度特征洪水灾害赣江流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