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0934005)

作品数:13 被引量:145H指数:6
相关作者:何雅玲张正国田丽亭雷勇刚汤勇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江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传热
  • 6篇强化传热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值模拟
  • 3篇换热
  • 3篇R407C
  • 2篇性能对比
  • 2篇气液分离
  • 2篇换热器
  • 2篇工程热物理
  • 2篇管束
  • 2篇R134A
  • 2篇R22
  • 2篇场协同
  • 2篇翅片
  • 2篇传热性
  • 2篇传热性能
  • 2篇R410A
  • 1篇电机
  • 1篇动力学

机构

  • 8篇华南理工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1篇佛山神威热交...

作者

  • 6篇何雅玲
  • 5篇张正国
  • 3篇雷勇刚
  • 3篇田丽亭
  • 3篇刘建
  • 3篇汤勇
  • 2篇王匀
  • 2篇楚攀
  • 2篇燕志鹏
  • 2篇刘占斌
  • 2篇张刚
  • 2篇涂文斌
  • 1篇凌子夜
  • 1篇刘迎文
  • 1篇陆龙生
  • 1篇高学农
  • 1篇万珍平
  • 1篇李庆
  • 1篇朱英霞
  • 1篇唐桂华

传媒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压力容器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化工进展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工程热物理应用被引量:31
2009年
格子Boltzmann方法在过去的20年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它是介于微观分子动力学方法和基于连续介质假设的宏观方法之间的一种介观方法.该方法与传统的流体模拟方法不同,它基于分子动理论,通过跟踪粒子分布函数的输运而后对分布函数求矩来获得宏观平均特性.基于本课题成员的一些工作,本文对格子Boltzmann方法在工程热物理领域中研究进展做了简要回顾,包括:(1)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发展简介;(2)沿着Boltzmann方程——Maxwell分布——Boltzmann-BGK方程——格子Boltzmann-BGK方程这一主线对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模型做了简要介绍;(3)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模型发展方面,介绍了用于理想气体可压缩流动与传热的耦合双分布函数模型和用于非平衡态气体流动模拟的格子Boltzmann模型.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边界处理方面,介绍了反弹与镜面漫反射格式及质量修正格式.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计算格式方面,介绍了显式-隐式有限差分格式,该格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4)在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应用方面,着重对其在交变流动、可压缩流动、多孔介质流动、微尺度气体流动及热声中的应用做了详细介绍;最后指出了格子Boltzmann方法在工程热物理领域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何雅玲李庆王勇唐桂华
关键词:格子BOLTZMANN方法数值模拟工程热物理
R22,R410A,R407C和R134a在花瓣翅片管管束外的冷凝传热强化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实验测试了饱和蒸汽温度分别为35℃和39℃时,制冷工质R22、R134a、R407C和R410A在花瓣翅片管管束外的冷凝传热性能,壁面过冷度从3℃至8℃。实验结果表明,各制冷工质在饱和蒸汽温度35℃时的管束平均冷凝传热性均优于39℃;且随着壁温差的增大,制冷工质R22、R134a和R410A的平均管束外冷凝传热系数逐渐减小,而R407C则反之;此外受管束效应的影响,相同壁温差下,制冷工质在试验管管外的冷凝传热系数随管排数的增加而降低。
燕志鹏刘建张刚张正国
关键词:管束强化传热
螺旋折流板与弓型折流板强化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对比被引量:16
2011年
以油-水换热为对象,比较了螺旋折流板与弓型折流板三维翅片管换热器的壳程传热与压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2台实验换热器的壳程努塞尔特常数和压降都随雷诺常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螺旋折流板三维翅片管换热器的努塞尔特常数随雷诺常数的变化更明显。在相同雷诺常数下,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努塞尔特常数是弓型折流板换热器的1.2~1.5倍,而压降却降低5%~12%,证明螺旋折流板三维翅片管换热器具有很高的传热强化性能。
刘建张正国高学农王真勇
关键词:螺旋折流板强化传热
气液分离强化传热多孔结构毛细上升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气液分离强化传热多孔结构,由于气体、液体在多孔壁面有着不同的力学行为,使得气液两相在多孔壁面发生分离,气体不能进入多孔壁面结构,液体则能自由进入,从而形成气体始终沿管壁运动,液体则在管中心流动这一高效传热流态。多孔壁面的毛细力对气液分离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一种新颖的毛细力测试方法——红外热像测试法测试了多孔强化结构的毛细力。研究发现,多孔结构的毛细力与使用的粉末材料形状、颗粒尺寸及填充孔隙率有关。其中对毛细力影响最大的是粉末颗粒形状,颗粒尺寸次之,孔隙率最弱。
涂文斌王匀汤勇
关键词:毛细力多孔介质传热红外热像
R22,R410A,R407C和R134a在花瓣翅片管管束外的冷凝传热强化
通过实验测试了饱和蒸汽温度分别为35℃和39℃时,制冷工质R22、R134a、R407C和R410A在花瓣翅片管管束外的冷凝传热性能,壁面过冷度从3℃至8℃。实验结果表明,各制冷工质在饱和蒸汽温度35℃时的管束平均冷凝传...
燕志鹏刘建张刚张正国
关键词:管束强化传热
文献传递
侧置三角小翼的管翅式换热器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侧置三角小翼纵向涡发生器的顺排和叉排管翅式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的Re数范围内,采用侧置三角小翼措施后,无论对顺排还是叉排管翅式换热器,其换热增强的比例均大于阻力增大的比例;在低Re数时,采用该强化措施的结构比高Re数时具有更优的换热和阻力综合性能。侧置三角小翼强化换热的内在机理可以归结为改善了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协同性,即减小了速度和温度梯度间的夹角。
雷勇刚何雅玲楚攀田丽亭
关键词:纵向涡数值模拟场协同
多孔气液分离强化传热结构单相流中传热性能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对金属多孔气液分离强化传热结构单相流中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分别研究了粉末颗粒形状、粉末颗粒大小对传热性能的影响。测试样品分别为采用五组不同参数粉末颗粒进行烧制,其中2组为球状粉末样品(颗粒大小为75~100μm,100~125μm),3组枝状粉末样品(颗粒大小为<25μm,100~125μm,>150μm)。水作为工作介质。样品雷诺数测试范围为3654~14617。研究结果表明,粉末颗粒大小对传热性能有重要影响,对于枝状粉末颗粒样品,粉末颗粒尺寸为100~125μm样品换热性能最好;粉末颗粒形状对传热也有较大影响,同枝状粉末颗粒样品相比,球形粉末颗粒样品传热系更高,但产生的流动阻力也高,综合换热性能,球形粉末不如枝状粉末。
涂文斌王匀朱英霞汤勇
关键词:多孔材料强化传热
湿工况下平直翅片对流传热传质数值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建立了湿空气流经平直翅片通道并伴有凝结现象发生的三维对流传热传质的数值模型,在空气进口雷诺数Re为190~3770,进口相对湿度φ_(in)为50%~90%的范围内,对干湿两种工况,平直翅片通道内的换热流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湿工况换热系数为干工况换热系数的2.8~3.1倍,干工况翅片效率比湿工况翅片效率高35.8%~41.9%。当翅片为部分湿工况时,翅片效率随进口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换热系数随进口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当翅片为全湿工况后,进口相对湿度对翅片效率和换热系数的影响微弱。
田丽亭何雅玲雷勇刚
关键词:湿工况平直翅片传热传质数值模拟
高效低阻强化换热技术的三场协同性探讨被引量:45
2009年
在流场和温度场协同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场和压力场的协同配合关系。分析表明:在换热强化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增大速度和压力梯度间的夹角,可以改善速度场和压力场的协同性,从而减小压降的增大,实现较小压降下获得较高的换热性能。说明了高效低阻强化换热的技术在于温度场、速度场和压力场的较好协同。
何雅玲雷勇刚田丽亭楚攀刘占斌
关键词:场协同数值模拟对流换热
基于正交设计试验的电机散热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为了研究电机机壳外肋的各因素组合方式对系统散热性能的影响,采用综合的正交试验法,以机壳的最高温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法分析得知肋间距是最敏感的影响因素,其次是肋厚,再次是肋高。随着肋高的增大,最高温度先降低后升高;随着肋宽的增大,最高温度先降低后升高;随着肋间距的增加,最高温度逐渐升高,升高斜率越来越低。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最佳组合搭配方案为肋高85 mm、肋厚8 mm、肋间距25 mm。肋厚对对流换热面积几乎没有影响,肋间距是影响湍流强度最明显的因素。
王超何雅玲刘迎文刘占斌
关键词:电机正交试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