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8108101032)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2
相关作者:郑学宝迟宏罡张海燕黄绍刚于丰彦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肠
  • 4篇结肠炎
  • 3篇溃疡
  • 3篇溃疡性
  • 3篇溃疡性结肠炎
  • 3篇黄芩
  • 2篇黄芩苷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保护药
  • 1篇神经发生
  • 1篇湿热
  • 1篇湿热型
  • 1篇湿热证
  • 1篇随机平行对照...
  • 1篇培养大鼠
  • 1篇葡萄糖剥夺
  • 1篇热证
  • 1篇羟基
  • 1篇羟基红花黄色...
  • 1篇外周

机构

  • 5篇广东医学院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高州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郑学宝
  • 4篇迟宏罡
  • 3篇于丰彦
  • 3篇黄绍刚
  • 3篇邹颖
  • 3篇张海燕
  • 2篇吕汝西
  • 2篇叶华
  • 1篇王晓锋
  • 1篇李涛
  • 1篇秦峥
  • 1篇戴世学

传媒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RORC和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黄芩苷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ORC和Foxp3 mRNA及相关细胞因子并予以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干预的作用。方法:应用Q-PCR检测转录因子RORC和Foxp3 mRNA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r、IL-6、IL-10、TGF-β水平及体外黄芩苷干预下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研究发现IFN-r、IL-4、IL-5、IL-10和TGF-β1与IBS-D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L-6较IBS-D组和健康对照组稍降低。体外不同溶度的黄芩苷可引起IFN-r、IL-5、IL-6明显降低,IL-4和IL-10升高,以20μmol和40μmol浓度更明显。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相比较,UC患者的RORC和Foxp3mRNA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外黄芩苷干预下,40μmol浓度干预下的RORC和Foxp3均明显下降,RORγt/FOXP3比值降低,间接调节了Th17/Treg分化的平衡。结论:较高浓度黄芩苷干预对Foxp3下降的作用更明显,使RORγt/FOXP3比值降低,间接调节了Th17/Treg分化的平衡,黄芩苷作为黄芩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平衡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的炎症反应,为深入研究UC的发病机制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于丰彦黄绍刚张海燕迟宏罡邹颖吕汝西郑学宝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黄苓苷
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NF-κB及磷酸化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及磷酸化NF-κB及相关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体外黄芩苷干预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ting蛋白水平检测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 p65和Phospho-NF-k B p65,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r、IL-4、IL-6、IL-10水平及体外黄芩苷干预下的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相比较,p-NK-FB明显增高,NK-FB明显下降,p-NK-FB/NK-FB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IBS-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外培养体外黄芩苷干预下,在40umol浓度干预下p-NK-FB/NK-FB较未干预前、DMSO干预、5umol干预、10umol和20umol浓度干预下下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ELISA检测较高浓度的黄芩苷能够明显抑制IFN-r、IL-6等细胞因子,可以使IL-4、IL-10升高。结论:黄芩苷作为黄芩汤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剂,可能抑制p-NK-FB/NK-FB,调节免疫平衡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为深入研究UC的发病机制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于丰彦黄绍刚张海燕叶华迟宏罡邹颖吕汝西郑学宝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NF-ΚB黄芩苷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培养大鼠海马脑片氧-葡萄糖剥夺模型神经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探讨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器官型脑片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利用3d龄Sprague-awley大鼠制备器官型海马脑片,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OGD后给予lml生理盐水)、大剂量HSYA组(OGD后1ml,0.072 mg/ml HSYA干预)和小剂量HSYA组(OGD后1ml,0.036 mg/ml HSYA干预),每组6张脑片.巢蛋白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免疫荧光法双标增殖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结果 各组脑片OGD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NSC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01),OGD后各组增殖NSC数量显著减少,3d时细胞增殖明显增多,6d时增殖NSC数量较3d时减少但仍高于OGD前.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大剂量HSYA组和小剂量HSYA组增殖NSC数量存在显著差异(F=947.077,P<0.001).从各时间点看,除OGD前外,其他各时间点增殖NSC数量均存在下列关系:空白对照组>大剂量HSYA组>小剂量HSY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P均<0.001).结论 HSYA可减轻OGD对NSC的损伤,促进神经再生.
秦峥王晓锋叶华郑学宝
关键词:羟基红花黄色素A神经发生神经保护药海马
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CD4^+CD29^+抑制作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测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4+CD29+抑制作用。[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按抛硬币方法简单随机分溃疡性结肠炎组33例,IBS-D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流式细胞仪检测UC患者CD4+CD29+的表达及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U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9+T细胞发现与健康对照组和IBS-D组相比,CD4+和CD4+CD29+增高;黄芩苷干预,第2和3天抑制增殖明显,在40umol和20umol浓度干预下CD4+CD29+较未干预前、DMSO干预、5umol干预和10umol干预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黄芩苷能通过抑制CD4+CD29+增殖作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于丰彦黄绍刚张海燕迟宏罡郑学宝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黄芩苷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Th17/Treg平衡在湿热型结肠炎大鼠中的变化及黄芩汤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观察湿热型结肠炎大鼠模型中Th17/Treg的平衡变化以及黄芩汤对Th17/Treg的调节作用,从免疫学的角度探讨其治疗湿热型结肠炎的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等复合因素造出大鼠湿热模型,再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建立湿热+TNBS结肠炎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热+TNBS结肠炎模型组、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对大鼠进行一般临床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reg转录因子FOXP3和Th17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芩汤免煎剂0.12g/100g能够有效的缓解湿热型结肠炎的炎症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湿热+TNBS结肠炎大鼠模型中Th17/Treg表达失衡,Th17类细胞因子IL-17和IL-6和转录因子RORγt表达升高而Treg类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和转录因子FOXP3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黄芩汤能够降低IL-17、IL-6和RORγt的水平而增强IL-10、TGF-β和FOXP3的表达。结论:Th17/Treg失衡可能与湿热型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黄芩汤能够有效的调节Th17/Treg的平衡关系,这可能是其治疗湿热型结肠炎的免疫机制之一。
邹颖戴世学迟宏罡李涛郑学宝
关键词:黄芩汤TH17/TREG结肠炎湿热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