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810006)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房乐宪关孔文扈大威李梦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欧盟
  • 3篇外交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伙伴
  • 2篇伙伴关系
  • 1篇东亚国际关系
  • 1篇东亚区域合作
  • 1篇移民
  • 1篇移民政策
  • 1篇战略伙伴
  • 1篇战略伙伴关系
  • 1篇中东欧国家
  • 1篇中国外交
  • 1篇中国与中东欧...
  • 1篇人文交流
  • 1篇上海合作组织
  • 1篇欧盟对华政策
  • 1篇气候外交
  • 1篇气候治理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9篇房乐宪
  • 4篇关孔文
  • 1篇扈大威
  • 1篇李梦佳

传媒

  • 2篇教学与研究
  • 2篇和平与发展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国际论坛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国际问题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政策内涵及态势被引量:8
2017年
欧盟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根据国际形势变化,特别是中欧各自内部的新变化、新挑战,定期发布一系列对华政策文件,规划和指导各时期的对华关系发展。这种相对程式化的倾向在2006年之前非常明显。此后因欧洲陷入多重危机的困扰,其关注重点被迫集中于欧盟内部事务及周边问题。直至2016年6月,时隔10年之后,欧盟再次发布《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文件,重新系统规划了欧盟对华新战略的基本原则、政策框架及未来行动方向。本文根据此新政策文件,重点阐析了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所蕴含的基本理念原则及政策框架的核心内涵,并结合当前中欧关系中的突出问题,思考和总结了欧盟对华新战略要素的特点和新倾向。
房乐宪关孔文
关键词:欧盟对华政策
当前欧盟文化外交战略构想及其对中欧关系的政策含义被引量:4
2013年
欧盟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日益重视文化政策的制定和文化外交的开展。它把文化因素视为欧洲一体化的催化剂,并将文化间对话与文化合作看作展现欧洲价值观和提升欧洲软实力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将重点基于对《欧洲文化议程》及其《执行报告》的分析,并结合分析此后欧盟层面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措施,试图概括和总结欧盟当前文化外交的政策内涵及其主要特点,并就其对中欧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含义作简要思考。
房乐宪
关键词:文化政策
从中欧光伏之争看当前中欧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自2012年7月以来,中国与欧盟围绕光伏贸易问题的争执逐步升温。至今年6月初,不少国际舆论甚至认为中欧之间出现激烈贸易战似乎难以避免。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宣布建立10周年之际,如何解读关于中欧关系的类似认知,对理解和判断今后中欧关系的发展走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简要回顾了中欧光伏之争的由来及其近期进展基础上,结合对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本定位及其内涵的综合分析,认为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大势仍值得乐观期待。
房乐宪
关键词:中欧贸易摩擦
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的现状及前景被引量:4
2017年
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经10年有余,已成为双边关系中颇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中欧在气候议题领域的合作呈现出机制规范化、主体多层化以及内容专业化的特点。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有助于稳定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更能密切双边贸易合作进而增进战略互信。但是,这一合作也存在不足和问题,比如合作机制出现"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分野,双方关于气候变化治理的重要分歧见诸"非对称性碳排放"贸易格局和"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技术转移问题、国际气候谈判中的"气候资金"注资等问题。在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背景下,中欧双方都有意进一步增进气候领域的合作,并增进相互理解,以推动气候变化伙伴关系的长期发展。
关孔文房乐宪
东亚区域气候治理合作困境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在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谈判进程缓慢背景下,区域层面的气候治理显得日益重要。然而,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的东亚地区并未能形成类似于欧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气候治理合作机制。东亚国家因领土争端等安全议题使国家间关系相对紧张与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气候变化治理的区域性合作;域内国家发展现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别导致针对发展性问题的关切不同;在联合国框架下的治理机制中,分属不同气候谈判集团,所持立场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加之外交传统惯性和域外其他行为体的影响,使得东亚区域气候变化治理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造成区域合作困境。在构建和推进东亚气候治理合作机制时,应注重在域内大国引导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一致以体现不同个体的利益诉求,并借鉴其他地区的治理经验,促使区域治理机制同国际层面的制度接轨。
关孔文房乐宪
关键词:东亚区域合作气候治理气候外交气候变化东亚国际关系
当前欧盟应对难民危机的态势与挑战被引量:7
2016年
当前欧洲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欧盟虽最初被指责应对迟缓,但是自2015年下半年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态度由相对谨慎被迫转向积极主动。巴黎系列恐怖袭击后,欧盟又再次收紧难民政策,并加强外部边境管控。成员国之间利益分歧和各自为政,使得欧盟在推进协调统一的难民应对政策方面进展不力,成员国之间协调配合不足,难民危机仍在继续发酵。文章对过去一年来欧盟应对难民危机的政策演变及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分析,并对难民危机对于欧洲一体化发展的政治含义进行了思考。
房乐宪江诗琪
关键词:欧盟移民政策
人文交流对中欧关系的政策含义--基于对中欧留学生交流状况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背景下,2012年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启动,成为中欧合作继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对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中,中欧留学生往来是中欧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对中欧人文交流及对话机制简要回顾基础上,重点通过对中欧留学生交流现状及相关数据的分析,阐述人文交流对中欧关系的政策含义。
李梦佳房乐宪
关键词:人文交流战略伙伴关系
北约战略转型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启示被引量:1
2016年
冷战后,北约经历了四次战略职能的转变。前三次转型使北约从一个军事联盟走向安全—政治联盟,实现了职能的全球化、对非传统安全的关注,以及与外部第三方的合作。乌克兰危机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北约进行第四次转型,使其关注重点回归至集体安全。北约"与时俱进"的转型实践及经验,对作为新兴发展的以区域安全和经贸合作为目标的上合组织战略定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处理与俄罗斯关系问题上,上合组织仍需重视俄罗斯作为创始成员的地位和作用;在重点关注领域方面,上合组织今后还需对非传统安全领域给予更多关注,并重视具体应对技术手段的完善;在成员扩大问题上,上合组织还应在新成员国加入标准和程序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虽然北约和上合组织根本性质不同,但都关注区域安全问题,二者关系并非并且也不应是对立或对抗性的。适度寻求可能的对话与合作,有助于应对某些全球性安全威胁。
关孔文房乐宪
关键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次区域整体合作:中欧关系的新亮点被引量:7
2018年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取得长足进展,开启了以"16+1"为平台的次区域整体合作新模式,成为中欧关系新的增长点。本文尝试分析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相互走近的因素,特别是金融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进而研究该次区域合作的主要形式、内容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文章对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东欧国家作为欧洲陆路门户的地缘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中国—中东欧关系将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扈大威房乐宪
中国整体合作外交评析--兼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被引量:16
2015年
整体合作外交是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践行大国外交的积极尝试,是一种在区域、次区域层面展开的双多边外交相结合的新型外交模式。它的出现极大推动了中国与非洲、东盟、拉美及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与合作伙伴的互利双赢、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机制与路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开展整体合作的经验表明,合作对象国之间的多边合作有助于中外双方整体合作的开展,整体合作的机制化水平应依合作需要而定,照顾双方舒适度。
扈大威
关键词:中国外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