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03A03)

作品数:16 被引量:250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玉娥万运帆陈文颖高清竹秦晓波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温室气体
  • 3篇能源
  • 2篇地质封存
  • 2篇田间
  • 2篇土壤
  • 2篇土壤碳
  • 2篇模化
  • 2篇减排
  • 2篇规模化
  • 2篇CDM项目
  • 2篇CO2地质封...
  • 1篇低碳
  • 1篇低碳能源
  • 1篇电厂
  • 1篇冬小麦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养鸡
  • 1篇养鸡场
  • 1篇养殖场
  • 1篇养猪

机构

  • 9篇清华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家信息中心
  • 1篇北京三聚环保...

作者

  • 7篇万运帆
  • 7篇李玉娥
  • 7篇陈文颖
  • 6篇高清竹
  • 5篇秦晓波
  • 4篇刘嘉
  • 3篇刘德顺
  • 2篇董红敏
  • 2篇孙亮
  • 2篇华珞
  • 1篇任相坤
  • 1篇张希良
  • 1篇张阿玲
  • 1篇周丽
  • 1篇李继峰
  • 1篇林而达
  • 1篇胥蕊娜
  • 1篇张仲新
  • 1篇刘运通
  • 1篇吴宗鑫

传媒

  • 4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人口·资...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可再生能源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ESDPM模型及其在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将会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在决定我国终端能耗的局面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应用集合模型方法建立了中国能源服务需求预测模型(Energy service demand projection model,ESDPM),在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预测了中国未来一直到2050年的客运和货运周转量以及小汽车保有量,并进行了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结果显示,2005-2050年中国的客运和货运周转量将分别以年均增长率5.9%和5.1%的速度增长,2050年客运和货运周转量将分别达到23.1万亿人.km和74.7万亿t.km。小汽车将随着人均GDP的快速增加呈现出明显的"S"型增长关系,在小汽车拥有率饱和水平选取为0.4时,小汽车保有量将稳定在5.8亿辆左右。
刘嘉陈文颖刘德顺
关键词:交通需求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
中国陆上油藏CO_2封存潜力评估被引量:10
2012年
CO2捕集与封存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关键的碳减排选择方案。将CO2注入油藏作为一种碳埋存方式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判断某一国家、某一区域或某一具体储层是否适合CO2地质封存开展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必要在规划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前,对潜在的封存库进行封存潜力评估。本文在已有可公开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评估了中国陆上216个油田实施CO2地质封存的潜力,并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满足埋存深度大于800 m的筛选条件下,当假设我国陆上油田全部用于CO2-EOR时,CO2封存潜力约3.6 Gt;当陆上油田全部视为废弃油藏处理时,CO2理论封存潜力约4.6 Gt。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油藏封存CO2潜力巨大,占陆上油田CO2封存总量的60%以上;同时这里CO2集中排放源分布密集,排放源和封存地间的匹配性良好,可以减少CO2运输和封存成本。在这两个地区可以优先考虑实施油藏封存CO2项目。
孙亮陈文颖
关键词:CO2地质封存油藏
应用预抽真空采样提高田间自动采气精度
2008年
为了提高农田温室气体自动采样精度,该文比较了田间自动连续测定系统观测温室气体通量过程中实际管道直接采样与预抽真空采样的差异,结果表明:管道预抽真空采样能显著减少分析时的样品量,缩短采样时间和减小采集气样与源气样的差异,提高了采样的精度。因此,预抽真空采样能显著提高农田温室气体自动观测的精度。
万运帆李玉娥高清竹秦晓波刘运通
关键词:温室气体
我国农村太阳能资源利用节能减排效果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通过分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计算其节能减排量和减排成本,为国家有效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依据。文章分析了2001~2008年我国农村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的发展趋势并预测其发展潜力,利用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的计算方法学和前人研究结果,计算其节能减排量和减排成本。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太阳能资源利用增长迅速,可提前超标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资源丰富的西藏、云南、青海、新疆及内蒙古等省区发展潜力巨大;3种太阳能利用方式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按欧盟排放权交易价格,太阳房和太阳灶的CO2减排成本为负值。建议国家在增加投资力度的同时,合理规划利用农村太阳能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力争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减排额度。
邹晓霞万运帆李玉娥高清竹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节能减排
1997—2007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因素分解被引量:14
2013年
为了有效降低中国能源强度、提高节能减排效果,采用42部门全行业增加值和主要高耗能产品能耗数据,利用因素分解分析方法,研究了部门能源强度(分为单位产品能耗和其他因素)、产业结构和生活用能以及42个产业部门各自对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部门能源强度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生活用能对中国能源强度的下降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产业结构变化提高了中国能源强度;高耗能行业是影响单位GDP能耗的主要部门。因此要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目标,不仅要努力降低部门能源强度,还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张成龙李继峰张阿玲张亚雄
关键词:能源强度产业结构
CO_2地质封存选址标准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CS)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完善的选择标准,是选择合适封存地点、确保安全封存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对已有CO2地质封存选址标准系统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封存场地选择的一般流程及主要标准,并详细讨论了目前公认的适于封存CO2的不同地质媒质(深部咸水层、油气藏和不可开采的煤层)的关键特征。文章发现:国外现有的地质封存选址标准存在不统一和量化度不高等问题,这对于评估封存潜力和大规模推广CCS项目都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现有的CO2地质封存还处在示范阶段,缺少明确的、量化的场地选择标准。文章最后指出我国建立CO2地质储存标准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工作给出了政策建议。
孙亮陈文颖
关键词:CO2地质封存
二氧化碳收集与封存的源汇匹配模型被引量:9
2009年
大量的排放源与封存汇之间的匹配问题是二氧化碳收集与封存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将该源汇匹配问题归结为一个具有多背包问题性质的组合最优化问题。在确定折现减排总成本最小化的目标下,通过引入虚拟汇,建立了CCS源汇匹配数学模型,并选择与贪婪算法相结合的混合遗传算法作为模型的优化算法。模型应用地理环境因素层次化、网格化与成本因子叠置化的处理方法,加强了对现实的模拟程度。通过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CCS源汇匹配系统,并应用于河北省的源汇匹配情景模拟。
李永陈文颖刘嘉
我国煤制油产业政策综述被引量:20
2012年
煤制油已成为我国未来应对石油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首先描述了煤制油技术及产业的现状,包括煤间接液化和煤直接液化。其次评述了近年国内与煤制油相关的产业政策。相关政策一方面表达了国家对其战略地位的重视和发展空间的认可,另一方面对其技术成熟度表现出谨慎态度。最后,进一步阐述了煤制油技术的战略地位、低碳技术路径的可行性以及产业总体经济竞争力,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是:加强研发、推动产业化、深化国内外合作、与其它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多元化"和"一体化"。
周丽任相坤张希良
关键词:煤制油
对稳定浓度目标下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的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为研究稳定浓度目标下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的不确定性问题,应用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评估模型(MAGICC模型)和WRE排放情景的数据对2100年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和550 ppmvCO2当量目标下的排放路径及浓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标年浓度的变化取决于起始年至目标年的累计排放量和排放路径。将排放路径峰值逐渐调整滞后时,为保证累计排放量不变,需在到达峰值后比原排放路径进行更大力度的减排。温室气体浓度在预测期内将逐渐增加,但目标年的结果变化较小,约为浓度变化最大值的1/3左右。将WRE350和WRE450排放路径的峰值分别调整至2020年和2035年时,与原排放路径相比,浓度改变的最大值分别为6.4 ppmv和22.8 ppmv,而2100年浓度的改变值分别为1.9 ppmv和7.5 ppmv。
刘嘉陈文颖刘德顺
关键词:温室气体
基于中国TIMES模型体系的低碳能源发展战略被引量:10
2011年
为研究中国未来的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应用系统分析原理建立了中国TIMES模型体系(China TIMES model system,C-TMS)。在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对2010—2050年间中国终端能源和一次能源的消费及构成进行了研究,并对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未来低碳能源的发展战略。结果显示:在参考情景和政策情景下,中国的能源消费在2020年前均将处于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的一次能源消费将分别达到49.1、47.6亿t标煤。在政策情景中,2020年不包括非商品能源的非化石能源,按供电煤耗折算将超过7亿t标煤,在一次能源消费的占比将达到14.8%。
刘嘉陈文颖刘德顺
关键词:低碳能源非化石能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