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433)

作品数:5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潘小川江国虹张金良周脉耕贾予平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时间序列
  • 3篇时间序列分析
  • 2篇污染
  • 2篇系统疾病
  • 2篇颗粒物
  • 2篇空气污染
  • 2篇呼吸系
  • 2篇呼吸系统疾病
  • 2篇广义相加模型
  • 1篇氧化硫
  • 1篇死亡率
  • 1篇气态
  • 1篇气态污染物
  • 1篇气象因素
  • 1篇温度
  • 1篇温度指标
  • 1篇污染物
  • 1篇可吸入颗粒
  • 1篇可吸入颗粒物
  • 1篇急诊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天津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作者

  • 4篇潘小川
  • 2篇李国星
  • 2篇胡以松
  • 2篇贾予平
  • 2篇周脉耕
  • 2篇张金良
  • 2篇江国虹
  • 1篇张衍桑
  • 1篇刘俊含
  • 1篇梁凤超
  • 1篇童建勇
  • 1篇胥美美
  • 1篇莫运政
  • 1篇金晓滨
  • 1篇刘利群
  • 1篇陶辉
  • 1篇张衍燊
  • 1篇田霖
  • 1篇陈实
  • 1篇许伟

传媒

  • 3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天津市可吸秒颗粒物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研究天津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天津市城区2005-2007年空气污染数据、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及每日死亡人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和季节趋势、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及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等气态污染物的影响,分析天津市PM10与居民每日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大气PM10与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产、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问显著相关。PM10浓度每升高10gg/m^3,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45%(0.21~0.69)、0.60%(0.29~0.91)和0.82%(0.04~1.61)。结论天津市大气PM10污染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显著相关,尤其是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
张衍燊周脉耕贾予平胡以松张金良江国虹潘小川
关键词:空气污染时间序列分析颗粒物
北京市某区居民死亡与大气表观温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大气表观温度与北京市某区居民全死因死亡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2008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日全死因死亡人数和该地区日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数据以及该城区相应的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利用立方平滑样条函数,将根据气温和相对湿度计算出的大气表观温度、风速以及作为潜在混杂因素的PM10、SO2和NO2日均浓度引入,同北京市某区居民日全死因死亡人数间建立Poisson广义相加模型。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并确定其立方平滑样条函数自由度取值。结果北京市某区日均表观温度与全死因死亡人次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日平均表观温度与日最高表观温度相比,日最高表观温度的RR值较大;在对全死因死亡人群男女分层结果显示,日均表观温度、日最高表观温度为男性全死因死亡的保护因素,滞后天数为3 d时到最大效应,而日平均表观温度、日最高表观温度及日最低表观温度均为女性全死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滞后天数为1 d时达到最大效应。结论大气表观温度与暴露人群全死因死亡有相关,夏季日均表观温度增高可使女性暴露人群全死因死亡增加。
刘俊含李戈莹莫运政李国星童建勇刘利群闫论韩孟潘小川
关键词:气象因素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
PM10与表观温度交互作用对北京市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急诊的影响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PM10与表观温度交互作用对北京市某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急诊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每日呼吸系统急诊病例资料、同期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污染物数据和中国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的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通过惩罚样条函数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其他可能的混杂因素,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PM10与平均表观温度和最低表观温度的交互作用在低温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日表观温度差值的交互作用在温差较大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观温度为低温、中温、高温3个水平时,PMIO对于呼吸系统急诊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5.90%(95%CI:2.15%~9.78%),0.01%(95%CI:-0.65%~0.63%1,-0.22%(95%CI:-0.63%~0.17%);在最低表观温度为低温、高温水平时,PM10对于呼吸系统急诊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1.42%(95%CI:0.37%~2.53%),-0.17%(95%CI:-0.56%-0.20%);在日表观温度差值的高、中、低3个水平时,PM10对于呼吸系统急诊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05%(95%CI:0.65%~0.75%),0.01%(95%CI:-0.37%~0.40%),1.75%(95%CI:0.50%~3.02%)。结论在低温和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PMIO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较大,应该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防护。
李国星陶辉刘利群郭玉明潘小川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广义相加模型呼吸系统疾病
天津市大气气态污染物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研究天津市大气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天津市城区2005-2007年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以及每日死因别死亡人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和季节趋势、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探讨SO2和NO2日平均浓度与每日死因别死亡间的相关性,分析PM10及模型参数对其相对危险度估计的影响.结果 大气SO2和NO2与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间显著相关,与呼吸系统疾病间无显著关联.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6%(0.23%~0.89%)和0.49%(0.06%~0.93%);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94%(0.17%~1.70%)和1.29%(0.29%~2.30%).结论 天津市大气SO2和NO2污染与城区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显著相关.
张衍桑周脉耕贾予平胡以松张金良江国虹潘小川
关键词:空气污染时间序列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不同大气温度指标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相关性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和分析不同大气温度指标在定量评价气温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性方面的不同特点及优劣。方法收集北京市H区2004—2008年气象数据、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及同期大气污染物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中广义相加模型(GAM),通过平滑样条函数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其他气象因素及大气污染物带来的混杂效应,利用GCV值的大小来判断模型拟合程度的优劣,分析比较不同温度指标(日均温,日最高温,日最低温,当日温差,隔日温差)与全人群呼吸系统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半参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指标为日最高温(GCV=1.290);日最高温每升高1℃,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RR值为1.021(P<0.05)。季节分层结果显示,夏季日最高温、日均温每升高1℃,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RR值分别为1.040和1.053;冬季日最高温、日均温、当日温差每升高1℃,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RR值分别为1.042、1.033和1.02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春、秋季尚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温度指标。春、夏季最优温度指标分别为日最低温(GCV=1.374)、日均温(GCV=1.516),秋、冬季最优温度指标均为日最高温(GCV分别为1.439和1.500)。结论日最高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最强,是该类研究的优选指标。不同季节各温度指标的拟合优度不同,就北京市的气候特点而言,春、夏季分别优选日最低温、日均温,秋、冬季均优选日最高温。
梁凤超胥美美金晓滨李戈莹田霖夏之雨陈实许伟潘小川
关键词:温度指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时间序列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