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D110)

作品数:34 被引量:206H指数:9
相关作者:石硕赵艾东邹立波王丽娜吴会蓉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西华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历史地理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民国
  • 4篇藏族
  • 4篇打箭炉
  • 3篇民国时期
  • 3篇民族走廊
  • 2篇人文
  • 2篇人文特点
  • 2篇入藏
  • 2篇史料
  • 2篇清朝
  • 2篇民族
  • 2篇基督
  • 2篇嘉绒
  • 2篇藏区
  • 2篇藏人
  • 2篇藏文化
  • 2篇称谓
  • 1篇大峡谷
  • 1篇德文
  • 1篇地理名称

机构

  • 32篇四川大学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2篇西华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作者

  • 19篇石硕
  • 8篇赵艾东
  • 5篇邹立波
  • 2篇吴会蓉
  • 2篇王丽娜
  • 1篇姚乐野
  • 1篇李志英
  • 1篇王志
  • 1篇罗宏

传媒

  • 6篇中国藏学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民族研究
  • 3篇四川民族学院...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思想战线
  • 2篇西藏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西藏民族学院...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民族学刊
  • 1篇西北民族论丛
  • 1篇国际汉学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康南藏区的头人类型与“夹坝”活动
2019年
民国时期,康南藏区的乡城、稻城、得荣等地的头人势力各有特点。康南各地头人势力的不同类型与当地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同时,基层社会权力结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些乡城新兴头人组织实施的“夹坝”活动对川滇毗邻藏区影响巨大,且在很大程度上催生、强化了稻城、中甸、理塘等地的头人势力。由于康南流官政府施政困难,被劫民众往往不愿诉诸于官府,转而采取互相报复的手段,由此加剧了康南藏区的社会混乱,并对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王海兵
关键词:民国时期
从藏文史籍中的四个称谓看吐蕃对唐太宗的认知——兼论吐蕃的中原观被引量:2
2015年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松赞干布,首次缔结唐蕃的联姻,被松赞干布执以"子婿"之礼。对这样一位开启唐蕃关系的重要人物,吐蕃方面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长期以来因吐蕃时期藏文史料缺载,我们对此问题并不清楚。但后弘期初期藏文史籍中不仅记载有唐太宗事迹,还赋予其四个耐人寻味的称谓:"经典皇帝"、"孔子小神变王"、"狮子赞普"、"观音菩萨的化身"。这些称谓明显蕴含了吐蕃时期的历史信息。文章通过对四个称谓内涵的分析讨论,对唐太宗在吐蕃人心目中的形象、吐蕃方面对唐太宗的认知和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石硕
关键词:唐太宗松赞干布称谓
康区被称作“人区”考——兼对藏文史籍中“黑头人”概念的考察被引量:3
2017年
在藏族卫藏、安多、康区三大传统区域中,康区被称作"人区"。对这一称呼的内涵及缘起,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称康区为"人区"始见于《汉藏史集》,"人区"实为"黑头人区"的简称。文章对藏文文献中3种有关"黑头人"的记载进行梳理和研究后认为,康区被称作"黑头人区"应与藏文文献中的"黑头矮人"概念及"四氏族"、"六氏族"起源传说密切相关,因为传说中的"四氏族"、"六氏族"大多分布于康区。康区被作为"黑头人区"的说法也反映出了13-14世纪藏地三区在文化整合及民族和地域认同上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石硕刘欢
康藏史研究综述被引量:8
2011年
作为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康藏史研究近年来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无论是研究广度还是深度上均有较大拓展和深入。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影响下,研究方法与视角也日趋多元、新颖。文章在此学术背景下,回顾与检讨以往康藏史研究的收获与不足,梳理康藏史研究的脉络与主体趋向,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石硕邹立波
瞻对:小地方、大历史——清代川藏大道上的节点与风云之地被引量:9
2017年
文章对清代川藏大道上的一个节点——瞻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点进行了讨论。文章提出了认识瞻对历史地位与文化特点的三个视角:(一)把瞻对放在整个藏区之中;(二)把瞻对放到康区的历史和地域之中;(三)把瞻对放在汉藏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之中,并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瞻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此外,文章还对瞻对即今天的新龙县如何确定旅游形象与品牌,如何利用既有优势发展旅游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石硕
关键词:清朝
川西北嘉绒藏人与象雄琼氏渊源关系探讨被引量:11
2017年
嘉绒是分布于川西北地区一个独具特点的藏族人群支系,其文化习俗中积淀和保留诸多象雄文化痕迹,并普遍存在土司祖先来自西藏"琼部"的历史记忆。但因藏文文献记载的匮乏和模糊,嘉绒与象雄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文章通过对汉文史籍所记汉代川西北"邛笼"内涵的挖掘及其与"駹"这一特异部落的对应关系,并结合藏文文献有关象雄琼氏由琼布迁往嘉绒地方的记载,对嘉绒与象雄琼氏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嘉绒祖先由西藏琼布迁入一事并非虚妄,而是历史事实。从汉文史籍的记载看,象雄琼氏部落迁入川西北的时间至少可上溯至东汉或西汉中叶。
石硕
关键词:嘉绒邛笼
关于区域民族史书写中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11
2015年
本文对区域民族史书写中如何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鉴于中国历史叙述中长期沿袭二十四史中业已形成的将中原正统王朝与周边"四夷"截然两分、彼此割裂开来的书写传统,以及中国历史叙述体系中民族及边疆因素长期受到相对忽视的现实,在当前区域民族史编写中,我们不仅需要检讨和反省传统上看待中国区域民族史的视角、立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兼顾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时代特点及需求,另一个重要使命和责任,则是要加强对中国历史整体过程和面貌的呈现。为此,文章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区域民族史编写需要把区域民族史置于"三个互动"——即中央与地方的互动、汉与非汉的互动和农耕与游牧的互动的历史脉络中来加以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但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中国历史书写中将中原正统与周边"四夷"截然两分、彼此割裂的弊端,使区域民族史的编写具一种全局性的整体视野,从而更清晰和完整地呈现出区域民族史的发展轨迹及其作为中国整体历史之有机组成部分的特点和面貌。
石硕
关键词:中国历史
1919年前早期入藏的北美人士与中西文化交流--以其有关康藏论著在西方的影响为中心被引量:4
2013年
以往学界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康藏历史时主要利用汉、藏文史料,使用外文原始资料甚少,对该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也仅有粗略涉及。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主要利用英文原始史料,对1919年前北美人士在康藏的早期活动、有关康藏论著的内容及其在西方出版发行的状况和影响进行评述,这对从全球视野的角度研究近代康藏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史有重要学术意义。
赵艾东
关键词:中西文化交流
藏彝走廊历史上的民族流动被引量:44
2014年
费孝通先生不仅提出"藏彝走廊"概念,且指出它是一个"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那么,藏彝走廊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形成"过程?本文对藏彝走廊历史上的民族流动进行了初步梳理与研究,指出藏彝走廊历史上主要存在五个大的民族流动趋势:藏缅语民族自北向南的迁移,吐蕃向东扩张与藏彝走廊北部的"番"化,蒙古族南下,明清时期木氏土司和彝族的向北扩张,明清至民国时期汉人的大量迁入。文章对上述民族流动趋势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认为这五个大民族流动趋势基本奠定了藏彝走廊今天的民族格局。本文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藏彝走廊作为"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的认识与理解。
石硕
关键词:藏彝走廊
巴塘教会的最后时期及本土化特色被引量:3
2016年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基督会传教士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设传教点并建立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巴塘教会。本文从美籍传教士的离境、本地教务委员会与神职人员的构成、本地教徒与50年代初期当地三自革新、教会收入来源和财产、附设机构、主要神职人员与教徒及其家庭等方面对1949—1957年巴塘教会最后时期的历史做一研究。
赵艾东朱晓陵
关键词:本土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