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9825111)

作品数:31 被引量:103H指数:5
相关作者:裴雪涛冯凯李梁白慈贤吴刚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5篇细胞
  • 14篇基因
  • 12篇造血
  • 11篇树突
  • 8篇树突状
  • 8篇树突状细胞
  • 7篇造血干
  • 7篇干细胞
  • 6篇凋亡
  • 5篇造血干细胞
  • 5篇细胞凋亡
  • 5篇粒细胞
  • 5篇基质细胞
  • 5篇分化
  • 4篇树突细胞
  • 4篇脐血
  • 4篇细胞集落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巨噬细胞

机构

  • 27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成都市金堂县...

作者

  • 31篇裴雪涛
  • 15篇冯凯
  • 13篇李梁
  • 11篇白慈贤
  • 7篇吴刚
  • 6篇韩本立
  • 4篇顾红光
  • 4篇周雅德
  • 4篇王冬梅
  • 4篇王晓
  • 4篇罗成基
  • 4篇杨光
  • 3篇南雪
  • 3篇徐黎
  • 3篇张锐
  • 3篇陈琳
  • 2篇初飞
  • 2篇袁红丰
  • 2篇杜楠
  • 2篇吕善根

传媒

  • 7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3
  • 7篇2002
  • 6篇2001
  • 12篇2000
  • 2篇199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血因子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诱导造血细胞向巨核系细胞定向扩增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为诱导造血细胞在体外向巨核系细胞定向扩增 ,观察了促血小板生成素 (TPO)、白细胞介素 11(IL 11)基因修饰的成纤维样基质细胞 (HFCL)对纯化的脐血CD+34 造血细胞向巨核系细胞定向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未经造血因子修饰的HFCL支持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作为对照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血CD+34 造血细胞在TPO基因修饰的HFCL(TPO/HFCL)、IL 11基因修饰的HFCL(IL 11/HFCL)以及TPO和IL 11基因共修饰的HFCL(TPO +IL 11/HFCL)的支持下 ,经过 7d的体外扩增后 ,扩增细胞中的CD+34 CD+4 1巨核系祖细胞和表型为CD+4 1CD+61较成熟的巨核系细胞的比例。结果 脐血CD+34 造血细胞经过 7d体外扩增后 ,CD+34 CD+4 1巨核系祖细胞在TPO/HFCL、IL 11/HFCL和TPO +IL11/HFCL支持的扩增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 (13.7± 2 .0 ) %、(9.9± 1.1) %、(14.5± 2 .0 ) % ,高于HFCL的 (6 .5± 1.8) % (P <0 .0 1) ;并表现为TPO/HFCL支持的扩增细胞中巨核系祖细胞的比例高于IL 11/HFCL(P <0 .0 5 )。而表型为CD+4 1CD+61的巨核系细胞在扩增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 (11.9±0 .7) %、(2 4.1± 3 .1) %、(17.6± 1.9) % ,其中IL 11/HFCL和TPO +IL 11/HFCL支持的扩增体系高于HFCL的 (10 .6± 1.5 ) % (P <0 .0 1) ;且IL 11/HFCL对CD+4
杨光周雅德裴雪涛李梁
关键词:造血细胞IL-11基因修饰
树突状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扩增及其分离纯化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探讨定向诱导及纯化树突状细胞 (DC)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方法。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法 (MACS)分离纯化脐血CD34 + 细胞 ,在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FL、GM CSF、TNF α、IL 4及SCF ,培养 12d后光镜检测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表面标志 (CDla、HLA DR及CD80 ) ;利用抗树突状细胞单克隆抗体 (X 11)及免疫磁珠分离纯化树突状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化后DC的纯度。结果 :经体外定向诱导扩增 ,可成功地将CD34 + 细胞定向诱导为树突状细胞 ,CDla+ 细胞的比例可升至 (2 7.18± 1.5 6 ) %〔对照为 (0 .6 5± 0 .38) % )〕 ,诱导出的DC具有典型的树枝状突起 ,有较高的CDla、HLA DR及CD80表达 ,经免疫磁珠分选 ,树突状细胞 (CDla+ )的纯度可达 (94.6 1± 2 .2 4) %以上。结论 :经特定细胞因子的组合 ,可将CD34 + 细胞定向诱导成DC ,并可通过免疫磁珠法分选出纯度达 90 %以上的DC。
白慈贤冯凯李梁裴雪涛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纯化体外定向诱导
IL-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研究造血因子白介素 11(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IL 11基因转入基质细胞HFCL ,用Northernblot检测基质细胞HFCLIL 11基因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 11基因修饰的HFCL支持的脐血CD3 4 + 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中表型为CD3 4 + CD3 8- 早期祖细胞和表型为CD3 4 + CD41+ 巨核系定向祖细胞的比例。结果 基质细胞HFCL能够表达逆转录病毒介导的IL 11基因 ,并且在这种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支持下 ,脐血CD3 4 + 造血细胞经过7d扩增 ,扩增细胞中表型为CD3 4 + CD3 8- 的早期祖细胞和表型为CD3 4 + CD41+ 巨核系祖细胞的比例分别为 (1.62± 0 .2 3 ) %、(9.9±1.1) % ,高于未转基因HFCL的 (0 .8± 0 .2 3 ) %、(6.5± 1.8) % ,而在相同条件下细胞因子支持的扩增细胞中则分别为 (0 .19±0 .14 ) %、(6.0± 1.1) %。结论 基质细胞能够表达经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IL 11基因 ,而且经IL 11基因修饰的基质细胞能显著促进CD3 4 + CD3 8- 的早期祖细胞和CD3 4 + CD41+ 巨核系祖细胞扩增。
杨光周雅德裴雪涛李梁冯凯时维绢
关键词:造血细胞体外扩增基质细胞基因修饰
Lin^-CD_(34)^-与Lin^-CD_(34)^+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2003年
目的 克隆并鉴定Lin-CD3 4-细胞区别于Lin-CD3 4+细胞的可能与其性状相关的基因。方法 以Lin-CD3 4-细胞作为检测对象 ,Lin-CD3 4+细胞作为驱动细胞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Lin-CD3 4-细胞的cDNA消减文库。选取部分克隆测序 ,测序结果与GenBank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功能分析。结果 共获得 593个含有插入片段的克隆 ,片段的长度为 30 0~ 50 0bp。随机选取 53条EST进行测序 ,其中 37条EST代表了 1 0个已知基因 ,其余 1 6条EST代表了 4个未知序列。结论 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鉴定出部分Lin-CD3 4-细胞特异表达的基因 ,可能与Lin-CD3
王冬梅杨莉李梁冯凯白慈贤陈琳裴雪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差异表达基因
Egr-1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疗法对SCID小鼠辐射防护的初步探讨
2002年
目的 探讨辐射诱导启动子调控的造血因子基因表达对照射后造血保护的作用。方法 将构建的携带有Egr 1启动子的Flt3配基 (FL)cDNA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cDNA双顺反子表达载体导入基质细胞后 ,联合人CD34 +细胞输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 ,观察外周血象动态改变和人造血细胞及其基质细胞植入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幅度明显减轻 ,恢复加快 ,骨髓可见绿色荧光阳性的基质细胞 ,而各组间骨髓中CD45 +细胞、CD34 +细胞、CFU GM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gr
杜楠裴雪涛罗成基粟永萍程天民
关键词:EGR-1启动子造血因子基因疗法辐射防护
γ射线诱导癌细胞凋亡致敏树突状细胞后的免疫应答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 (DCs)从γ射线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 ,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 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加白介素 4 (IL 4 )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 ,γ射线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 ,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 ,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 (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 )作对照 ,7d后 ,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 与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之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 ,有强烈的免疫应答 ,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 γ射线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 CSF加rhIL 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 ,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吴刚顾红光韩本立裴雪涛
关键词:Γ射线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癌细胞凋亡细胞毒T淋巴细胞
Egr-1启动子序列调控造血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探索辐射诱导基因调控元件启动的造血生长因子表达及其对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该实验将携带Egr 1调控序列启动的FLT3配基(FL)和GM CSF双顺反子表达载体(Egr FG)导入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称为HFCL/EFG)。采用RT PCR、ELISA及细胞增殖法观察FL和GM CSFcDNA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及保护造血作用。结果构建了Egr 1调控序列启动的双顺反子基因表达载体(Egr FG) ;在HFCL/E FG细胞中证实有外源性FL和GM CSF基因的整合和表达 ,在辐照后16h的HFCL/EFG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FL和GM CSF含量较照射前明显增高(P<0.01) ;同时证实辐射后HFCL/EFG培养上清液对造血祖细胞有明显扩增作用 ;共培养的骨髓有核细胞和HFCL/EFG经照射后7d计数非粘附细胞 ,HFCL/EFG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辐射诱导基因Egr 1调控序列启动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载体在辐射后表达明显增高 ,在体外对辐射后的造血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杜楠裴雪涛罗成基李梁邹仲敏冯凯白慈贤孙兵
关键词:造血生长因子EGR-1启动子
HSV-tkGCV自杀基因疗法及其影响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 更昔洛韦 (HSV tk GCV)自杀基因系统的特性 ,探讨转HSV tk基因后 ,肿瘤细胞被更昔洛韦 (Ganciclovir,GCV)杀伤时的凋亡现象及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法将HSV tk基因转入乳腺癌细胞株MCF 7中 ,以Southernblot法对肿瘤细胞基因组DNA中tk基因的整合进行鉴定 ,以流式细胞仪及电镜观察GCV杀伤MCF 7 tk细胞时的凋亡现象。由脐血CD34+ 细胞诱生树突状细胞 ,以3H TdR掺入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以逆转录病毒法成功地将HSV tk基因转入MCF 7细胞中 ,转染tk基因的MCF 7细胞能被GCV有效杀伤并存在凋亡现象 ,凋亡率可达 31.3 % ;由脐血CD34+ 细胞在GM CSF、TNF α、SCF及FL作用下诱生树突状细胞 ,CD1a+ 细胞比例为 (2 7.18± 1.5 6 ) % ,HLA DR表达率为 (93 .7± 1.0 ) % ,电镜下见树突状细胞的典型形态。树突状细胞与凋亡的肿瘤细胞共育后 ,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P <0 .0 1)。结论 HSV tk GCV自杀基因系统中 ,肿瘤细胞MCF 7 tk被GCV杀伤时存在凋亡现象 ,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可因接触凋亡细胞而改变 ,提示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肿瘤生物治疗可结合自杀基因系统联合抗瘤。
王晓李梁冯凯白慈贤裴雪涛
关键词:HSV-TK/GCV自杀基因基因疗法树突状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0年
造血干 /祖细胞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从造血干 /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表面标志及体外扩增、定向诱导分化、造血 /祖细胞的细胞治疗及基因治疗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王晓裴雪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细胞治疗基因治疗
FLt-3配基和促血小板生成素对脐血造血祖细胞的协同扩增作用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探讨体外同时扩增粒 /巨噬细胞系祖细胞 (CFU GM)、巨核细胞系祖细胞 (CFU Mk)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脐血CD+ 3 4细胞 ,在液体培养体系中经干细胞因子 (SCF)、白细胞介素 (IL) 3、IL 6、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 CSF)、FLt 3配基 (FLt 3ligand ,FL)、促血小板生成素 (thrombopoietin ,TPO)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 14d ,检测CFU GM、CFU Mk、CD+ 3 4CD-3 8细胞等的扩增倍数。结果 TPO可协同SCF、IL 3、IL 6、G CSF对CFU GM、CFU Mk的扩增作用 ;FL对造血干细胞 /早期祖细胞的支持能力高于TPO ;FL +SCF +IL 3+IL 6 +TPO +G CSF组合 14d扩增CFU GM (70± 7)倍、CFU Mk (118± 10 )倍 ,明显高于SCF +IL 3+IL 6 +TPO +G CSF组合对其所扩增的倍数。结论 FL +SCF +IL 3+IL 6 +TPO +G CSF组合是体外同时扩增CFU GM和CFU Mk的最佳细胞因子组合之一。
刘英吕善根裴雪涛冉崇蓉李梁冯凯徐黎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FLT-3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