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4dz11001)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5
相关作者:姚振强谢云杜正春吕明吕潮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篇堆场
  • 4篇装卸
  • 4篇自动化堆场
  • 3篇装箱
  • 3篇装卸工艺
  • 3篇无人堆场
  • 3篇龙门吊
  • 3篇集装箱
  • 3篇轨道龙门吊
  • 2篇装卸效率
  • 2篇集装
  • 1篇装卸系统
  • 1篇自动化
  • 1篇控制系统
  • 1篇雷达
  • 1篇激光
  • 1篇激光技术
  • 1篇激光雷达
  • 1篇集装箱卡车
  • 1篇光技术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国际港务...

作者

  • 4篇姚振强
  • 3篇谢云
  • 2篇杜正春
  • 1篇吕潮峰
  • 1篇吕明

传媒

  • 2篇机械设计与研...
  • 2篇水运工程
  • 1篇激光技术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激光雷达测量技术的集装箱卡车定位系统被引量:7
2007年
为了实现港口堆场作业自动化,迫切需要一种快速准确的集卡定位系统。针对此需要设计了一套由运动控制卡、步进电机和2-D激光雷达组合而成的3-D激光雷达扫描系统,采用了一种多个3-D激光雷达系统协同工作的工作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改进的ICP数据处理算法以及先粗后精的分级定位方法。该系统工业性试生产的结果表明,装卸效率达到80TEU/h,精度控制在了5mm以内,首次实现了无人驾驶轨道吊车对集卡的快速准确定位。该系统对于其它领域的大型部件的检测定位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吕潮峰杜正春
关键词:激光技术测量系统ICP算法激光雷达
中国首个集装箱无人堆场装卸工艺方案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介绍中国港口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并详细讨论其先进的装卸工艺方案——创新设计的高架轨道龙门吊(DRMG)、低架轨道龙门吊(CRMG)与缓冲平台相结合的接力式装卸系统。通过自动化无人堆场,可以实现集装箱“多次装卸,一次集拼”的高效作业模式;堆高能力从现有堆4(标准箱高)过5,提高到堆8过9。与现有国际先进集装箱码头的各种装卸工艺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堆场的装卸效率,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谢云包起帆姚振强葛中雄
关键词:自动化堆场轨道龙门吊装卸工艺装卸效率
一种新型自动化无人堆场的工艺与设备被引量:8
2006年
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动化无人堆场工艺系统,以提高集装箱堆场的作业效率与堆存能力,消除制约码头装卸系统效率提高的瓶颈。该系统以高低架轨道龙门吊(RMG)为核心设备,通过缓冲平台,进行接力式装卸作业,解决了轨道龙门吊和集卡的定位问题及两者的作业平衡问题。设计了与自动化无人堆场相适应,以堆场任务协调系统(LDS)为中枢的控制系统。并进行了堆场作业流程规划。
吕明杜正春姚振强
关键词:自动化堆场轨道龙门吊装卸工艺控制系统
外高桥自动化堆场的自动作业装卸系统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世界各大港口越来越关注码头的自动化程度,陆续建设自动化码头或堆场来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以提高港口的集装箱处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然而集卡定位仍然没有很好解决,目前现有自动化码头或堆场大都采用人工干涉辅助作业。而上海港外高桥码头的自动化无人空箱堆场,通过采用RFID(Radio Fre- 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等,可有效实现对集卡的全自动定位和作业装卸。
谢云包起帆姚振强葛中雄
关键词:自动化堆场装卸系统
中国首个集装箱无人堆场装卸工艺方案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介绍中国港口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并详细讨论其先进的装卸工艺方案——创新设计的高架轨道龙门吊(DRMG)、低架轨道龙门吊(CRMG)与缓冲平台相结合的接力式装卸系统。通过自动化无人堆场,可以实现集装箱"多次装卸,一次集拼"的高效作业模式;堆高能力从现有堆4(标准箱高)过5提高到堆8过9。与现有国际先进集装箱码头的各种装卸工艺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堆场的装卸效率,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谢云包起帆姚振强葛中雄
关键词:自动化堆场轨道龙门吊装卸工艺装卸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