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851)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吕丹栾静杨艳梅郑莹王准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炎性
  • 2篇炎性痛
  • 2篇炎症
  • 2篇疼痛
  • 2篇肝移植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心肌
  • 1篇心肌保护
  • 1篇心肌保护机制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移植术
  • 1篇抑制剂
  • 1篇再灌注
  • 1篇制剂
  • 1篇手术
  • 1篇通路
  • 1篇缺血

机构

  • 3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吕丹
  • 2篇王准
  • 2篇翁亦齐
  • 2篇杜洪印
  • 2篇郑莹
  • 2篇杨艳梅
  • 2篇栾静
  • 1篇喻文立
  • 1篇于泳浩
  • 1篇张桂友
  • 1篇王永旺
  • 1篇贺永进
  • 1篇盛明薇
  • 1篇王刚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肝移植围手术期乌司他丁的心肌保护机制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肝移植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不仅导致肝损伤,还可引起心、肺等远隔器官损伤。肝移植术中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可达11.7%,是术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探讨其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乌司他丁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研究表明,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心脏手术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本研究探讨了乌司他丁对肝移植受者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翁亦齐喻文立杜洪印吕丹王刚王永旺盛明薇于泳浩
关键词:心肌保护机制乌司他丁肝移植术围手术期肝脏缺血再灌注蛋白酶抑制剂
肝移植围术期脑损伤机制及保护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目前,手术技术已有较大提高.但是,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是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综述主要讨论肝移植围术期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脑保护措施.
翁亦齐吕丹杜洪印
关键词:肝移植脑损伤
海马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评价海马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炎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 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炎性痛组(IP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R组).采用左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50μl的方法制备炎性痛模型.C组左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生理盐水;D组给予2%二甲基亚砜灌胃3d,1 ml/d,于第3天灌胃后1h时制备炎性痛模型;R组给予雷帕霉素10 mg/kg(溶于2%二甲基亚砜中)灌胃3d,1 ml/d,于第3天灌胃后1h时制备炎性痛模型.于造模后2h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mTOR、磷酸化mTOR(p-mTOR)、核糖体S6激酶(S6K)和磷酸化S6K(p-S6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P组和DMSO组MWT降低,TWL缩短,海马组织p-mTOR和p-S6K的表达上调(P<0.05或0.01),mTOR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MWT、TWL和海马组织p-mTOR、mTOR、p-S6K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组比较,DMSO组MWT、TWL和海马组织p-mTOR、mTOR、p-S6K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MWT升高,TWL延长,海马组织p-mTOR和p-S6K的表达下调(P<0.05或0.01),mTOR和S6K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马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炎性痛的形成.
吕丹王准杨艳梅栾静郑莹贺永进
关键词:海马疼痛炎症
自噬在大鼠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评价自噬在大鼠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80~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炎性痛组(IP组)、二甲基亚砜组(D组)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组(R组)。采用左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蜜蜂毒溶液50 μl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炎性痛模型。C组左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0.9%无菌生理盐水;D组给予2%亚甲基亚砜灌胃3 d,1 ml/d,于第3天灌胃后1 h时制备炎性痛模型;R组给予雷帕霉素10 mg/kg(溶于2%二甲基亚砜中)灌胃3 d,1 ml/d,于第3天灌胃后1 h时制备炎性痛模型。于造模后2 h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型(LC3Ⅱ)、Beclin-1和p6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P组和D组MWT降低,TWL缩短,IP组、D组和R组脊髓背角组织LC3Ⅱ、Beclin-1和p62的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IP组比较,R组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或0.01),D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噬障碍参与了大鼠炎性痛的形成。
张桂友王准杨艳梅栾静郑莹魏成博吕丹
关键词:自噬炎症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