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21A09)
- 作品数:31 被引量:197H指数:10
- 相关作者:牛欣杨学智朱庆文司银楚董晓英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河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现代脉诊研究的问题及解决之道被引量:30
- 2005年
- 王滨牛欣文仁都徐元景沙洪罗致诚
- 关键词:脉诊客观化传感器
- 中医四诊合参辅助诊断关键技术的数字化、量化研究被引量:24
- 2011年
- 本文就推动和发展中医特色的主客观辨识及辅助诊断技术两者合一的数字化、量化、规范化、标准化创新性研究,以及所形成的原创和独立地知识产权进行了概述。同时介绍了现有的单一诊断信息提取识别设备和两种以上多诊合参设备的研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 牛欣杨学智朱庆文李海燕马良宵牛婷立郭宙董晓英
- 关键词:四诊合参
- 健康及体质辨识的四诊合参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医学界逐渐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因此,如何客观、准确的评鉴健康及其相关评价指标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医独特的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体系注重人体由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变化导致的个体差异。其差异性与其体质密切相关,是健康评价的途径之一。在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及患者中进行健康状态评估及体质辨识,可使受试者全面、清楚的了解自身体质特征,对其日常养生保健及疾病预防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四诊合参辅助诊疗系统以其数字化、客观化的独特优势,准确高效的获取受试者信息,并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评估对诊断信息进行自动提取与识别。该系统将成为中医诊断及健康评估的重要环节。
- 王晶杨学智朱庆文董晓英李海燕郭宙牛欣
- 关键词:辅助诊疗系统健康体质中医
- 中医诊断信息数字化发展被引量:13
- 2006年
- 阐述了中药复方配方颗粒研制的相关内容,为中药复方颗粒的研制提供参考。中医学具有先进的理念,但其特点决定了发展的局限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医诊断信息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在实现中医证侯客观化过程中,四诊中舌诊、脉诊数字化是较易实现又至关重要的技术。舌脉信息获取,分析和理解结合问诊标准化信息;进行多特征、多层次融合识别;开展舌、脉、问诊信息辨证的决策层融合研究,综合进行信息取舍,实现了脉象可视化、舌诊数字化,建立基于四诊的中医证候诊断数字化、客观化平台,为中医远程医疗提供保障。
- 杨杰牛欣徐元景牛淑冬
- 关键词:中医数字化脉诊舌诊
- 论中医长短脉之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探讨中医学长短脉的诸家学说及长短脉的临床意义,认为长短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长短脉的现代研究中,应精研脉意、确定域值参数,从而进一步发挥长短脉在辨证论治中的临床价值。
- 刘聪颖赵宇平汤伟昌
- 关键词:脉象
- 中医体质的辨识及各类型体质的四诊特征
- 体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对人的体质辨识必须遵循共同的辨体原则,运用中医学的理论,通过辨析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点,来辨别体质的类型,清楚不同体质类型才能更好的了解病机的本质及病证的预后、转归,...
- 刘澎杨学智李海燕朱庆文牛欣
- 关键词:四诊合参体质类型
- 文献传递
- 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临床试验和临床评价研究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验证并评价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简称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重复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段均衡随机法,随机选择受试者进入试验组。应用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采集30例受试者的四诊信息,通过医师判断与仪器辅助判断对比做出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诊疗建议。间隔一段时间2次采集受试者信息自身对照,做出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重复稳定性、有效性评价;对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对30例受试者脉诊结果、舌图的采集分析、闻诊信息采集分析及受试者体质五行分类指标与医师人工诊断结果一致性很好,重复稳定性和四诊辨证及治疗建议结果符合率高,其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结果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整个研究过程受试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具有很好的重复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实现标准所列的四诊合参辅助临床诊断,提出临床干预措施。
- 牛婷立杨学智朱庆文冯前进刘亚明王玉来李庭凯刘卓拉司银楚李海燕杜红马良宵董晓英赵兰萍陈朝晖刘振奇牛欣
- 关键词:信息采集
- 基于K-均值聚类的常用色彩空间舌质舌苔分割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常用色彩空间哪个通道(或分量)善于反映舌质舌苔的区别并有助于舌质舌苔的分割。方法以典型舌图(淡红舌薄白苔、腻苔、黄苔等)和色温偏低的舌图为研究对象,在红、绿、蓝三色(RGB),国际照明委员会1976 L^*a^*b^*标准(CIELAB)和色调、饱和度、亮度(HSI)色彩空间下选择舌图上每个像素的特定色彩分量(a^*分量、L^*分量、H分量、R分量)作为聚类对象。使用K-均值聚类聚成2个集合,按照生成的2个集合的特征完成分割。结果显示CIELAB色彩空间a^*分量对舌质舌苔分割的效果和抗干扰能力最好,不受光照角度、色温偏差、舌苔舌质类型等因素的影响。L^*分量、R分量的聚类结果受光照不均匀的影响明显,H分量的聚类结果多呈分割不完全状态。结论基于K-均值聚类的以CIELAB色彩空间a^*分量为指标对舌质舌苔进行分割的效果较稳定,在舌诊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郭宙杨学智司银楚朱庆文牛欣沙洪
- 关键词:舌诊K-均值聚类
- 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法学
- 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或验证有医疗器械法规。欧美等的法规规定很细,以色列规定相对宽松。中医类医疗器械发展起步晚,相关临床试验标准缺如。参照药物试验的标准也仅是权宜之计。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或验证的方法亟待确定,以使...
- 杨学智马良宵朱庆文李海燕郭宙董晓英司银楚牛欣
- 文献传递
- 从中西医学诊断方法的差异看中医四诊合参的特色被引量:9
- 2011年
- 比较了中西医学在诊断方法上的差异。认为现代医学的视、触、叩、听与各种生化检查和影像学的数据,与中医学的望、闻、问、切四诊相似,都是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过程;现代医学注重特定形态学表现的正常与异常状态,诊断着眼于形体局部的器质性改变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异常;中医的四诊合参从宏观、整体、功能层次把握人体生命信息,中医四诊合参具有更高辨识健康与疾病的能力。中医四诊合参思想与现代信息分析技术、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可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
- 陈朝晖牛婷立朱庆文杨学智李海燕牛欣
- 关键词:四诊合参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