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1038)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孟国栋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墓志
  • 1篇行文
  • 1篇行文方式
  • 1篇学士
  • 1篇演进
  • 1篇石刻
  • 1篇石刻文
  • 1篇石刻文献
  • 1篇唐代
  • 1篇唐诗
  • 1篇魏晋
  • 1篇魏晋南北朝
  • 1篇魏晋南北朝时...
  • 1篇文体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意义
  • 1篇文章学
  • 1篇墓碑
  • 1篇墓碑文
  • 1篇墓志铭

机构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4篇孟国栋

传媒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学术界
  • 1篇华中国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再论《唐诗类选后序》的撰作时间
2015年
顾陶的《唐诗类选后序》的撰作时间一直是唐代文学研究者们要努力弄清楚的一个问题,因为它关涉到中晚唐文学的演变历程。本人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后序》文本的认真分析,并参考新出土文献,进一步认为其撰作时间当定在大中十年(856)为宜。
孟国栋
墓志的起源与墓志文体的成立被引量:24
2013年
中国古代墓志的起源和文体的成立一直是学界关注较多的问题,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要考察墓志的起源,不仅要确定"墓志"一词最早的用例,还要考察墓志的基本功用。循此观点可以确定作为实物的墓志起源于东汉中后期,刻于元嘉元年(151)的《缪宇墓志》可以看作墓志起源的标志。由唐人的记载和缪袭、傅玄等人的创作情况可以看出,符合文体意义上的墓志文在魏晋之际已然出现。南北朝时期,墓志文体得到了较快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行文方式和文体形式渐臻完善并为后世作者所接受与模仿。后世墓志铭创作中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具体内容的增删,体式方面则难以越出南北朝时期业已固化的墓志文体的范式。
孟国栋
关键词:行文方式
唐代墓志铭创作的程式化模式及其文学意义被引量:14
2015年
墓志铭作为应用性文体,通常会出现程式化的创作模式,这既是应用文体的特性所决定的,又与一般的应用文体有所不同。墓志铭由志文和铭文两部分组成,志文的程式化主要表现为行文方式的模式化、特殊类型的模板式和具体内容的雷同性;铭文的程式化主要表现为化用经典诗句、抄撮志文成句和袭用固定模板。程式化的创作模式虽然使墓志铭形式单一,结构固定,但却有着重要的文学意义,有必要对其内涵和价值进行恰当的评估:唐代墓志铭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为考察他们形象的经典化和在后世的接受情况提供了全新的素材;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套语,则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创作中点化前人成句的创作模式和经典诗句的生成过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孟国栋
关键词:唐代墓志铭文学意义
石刻文献题署风气的起源及定型被引量:3
2016年
石刻文献中往往有撰、书、篆、刻者的题署,这是其形制方面与传世文献的重要不同之处,也是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题署的风气起源于何时、其发展演变情况究竟如何?迄今尚未见相关论著出现。本文旨在考察题署风气的形成和演变情况,分三个阶段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以期能够对中国古代文章学的拓展有所帮助。
孟国栋
关键词:墓碑文石刻文献文章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翰林学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