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1007)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方胜罗芳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唐武宗
  • 2篇晚唐
  • 2篇文学
  • 1篇党争
  • 1篇杜牧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失声
  • 1篇俗化
  • 1篇牛李党争
  • 1篇全身
  • 1篇禅宗
  • 1篇晚唐文人
  • 1篇晚唐文学
  • 1篇文人
  • 1篇文学记忆
  • 1篇记忆
  • 1篇功德
  • 1篇佛教

机构

  • 4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方胜
  • 1篇罗芳芳

传媒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唐武宗会昌毁佛与晚唐文学的“新变”
2019年
武宗会昌毁佛以后,寺院经济遭到沉重打击,原本作为文人读书习业重要场所的寺院遭到毁废,其济困习业功能不断弱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得到空前发展,作为本土化的佛教,禅宗兴盛深刻影响到文学创作;同时,佛教发展遇挫后,为了吸引信徒、追求布施,佛事活动出现了俗化的倾向,与之相关的俗讲、变文也增加了大量世俗的内容,晚唐文学新出现的诸多变化影响到后世叙事文学的发展,雅俗文学的交流与互动也对晚唐士风和文风的改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方胜孙丹丹
关键词:晚唐文学禅宗俗化
杜牧与会昌灭佛——以其是否有“功德”于九华山佛教为中心被引量:1
2014年
唐武宗会昌年间全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而据史料记载九华山佛教当时并未受到冲击,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时任池州刺史的著名诗人杜牧起到了保护九华的关键作用,有"功德"于九华佛教。通过仔细检阅《旧唐书》和《唐会要》等史书,可以发现这个观点有进一步商榷的余地。会昌灭佛对于僧尼还俗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在保留寺庙方面相对较为宽容,允许两都及上州留存部分制作精美的佛寺,因此以化城寺为主的九华山佛寺得以幸免于难。
方胜罗芳芳
关键词:杜牧佛教
唐武宗会昌毁佛的文学记忆——兼论晚唐文人集体失声的原因
2019年
唐武宗会昌毁佛是晚唐政治史和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无论是毁佛运动的决策者和执行者,还是旁观者和受害者,他们都很少在文学作品中反映毁佛事件,其原因值得深究。众多文人虽然亲近佛教,但在理智上能认识到佛教发展过于迅速带来的危害;经过永贞革新和甘露之变以后,会昌时期的文人普遍存在着全身远祸的思想;况且毁佛并没有给文人们带来直接的冲击,因此他们置身事外,对此事件普遍采取了缄口不语的态度。
方胜
关键词:牛李党争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唐武宗“会昌毁佛”研究综述
2019年
唐武宗“会昌毁佛”是中国古代“三武一宗”灭佛事件中规模最大、对佛教发展打击最重、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方式。近年来,海内外众多学者对“会昌毁佛”的历史进程、武宗毁佛的原因以及毁佛运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通过梳理这些成果可以发现,围绕毁佛事件本身的史学研究已经较为充分,而与晚唐文学发展相关联的研究相对欠缺。
方胜孙丹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