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1019)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汤拥华聚宝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6篇文学
  • 4篇译本
  • 3篇演义
  • 3篇三国演义
  • 3篇蒙古文
  • 3篇古文
  • 3篇《三国演义》
  • 2篇罗蒂
  • 1篇心灵
  • 1篇虚构
  • 1篇学术
  • 1篇学术价值
  • 1篇学术理路
  • 1篇伊格尔顿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思想
  • 1篇语法
  • 1篇哲学
  • 1篇哲学走向
  • 1篇人文

机构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7篇汤拥华
  • 4篇聚宝

传媒

  • 2篇文艺研究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蒙古文《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来源及其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蒙古文古旧抄本《关公圣帝与貂蝉女论史》曾被蒙古文古籍目录著录四种传抄本,然而这些抄本迄今未曾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首次对这些传抄本的版本及其收藏情况加以简要介绍的同时,通过对今存相关文献实物的文本比对,初步确定了这些抄本系一部鼓词《关公盘道》的散文体蒙译本。并认为该译本是一部情文并茂的蒙古族翻译文学的经典佳作,反映了古代汉文戏曲在蒙古地区书面流传的事实,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聚宝
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述略被引量:3
2014年
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嘉靖本蒙古文《三国演义》抄、刻本与满文译本、汉文原著的比较研究,进一步确定了240回《三国演义》蒙译本转译自嘉靖本满文抄本。继而,对国内外现存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收藏、分布情况及其典型的抄、刻本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略述了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翻译背景、译文特点以及在《三国演义》蒙古地区传播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聚宝
关键词:三国演义嘉靖本
文本的追问与文学性的重构——以乔纳森·卡勒对罗兰·巴特后期文本观的批评为参照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以罗兰·巴特后期文本观以及乔纳森·卡勒对此文本观的批评为参照,就文本与审美以及文学性的关系展开考察。常见的误解是,随着文本概念的流行和"理论时代"的到来,文学性已成为本质主义的遗物;本文则力图展示,有关文本的深入探究必将回归文学性问题。这不是简单地回归审美,而是发掘文本自我反思的潜能并在新的意义上探求文学的具体性。
汤拥华
关键词:文本审美
伊格尔顿:作为“事件”的文学——从《理论之后》到《文学事件》被引量:8
2014年
伊格尔顿认为,文学作品是结构与事件、事实与行动的统一体。作为整体的文学传统与外在的社会历史既对立又交织,这不仅仅是某一给定的客观现实和文学作品对其的反映,而是作为事件的文学作品以特定的形式策略在世界中的出场。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应针对对象和本质,而应针对事件和策略。伊格尔顿希望人们尽快摒弃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无谓对立,并对反思与信念、理论与实践、自律与他律等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展开新的思考。
汤拥华
关键词:文学伊格尔顿
激进与实用的诗学:朗西埃和罗蒂的对话被引量:1
2018年
罗蒂的论述在20世纪90年代初受到朗西埃的注意,两人皆有"从哲学走向文学"的主张,在理论立场上可引为同道,具体论述却多有分歧。我们不妨将两人的文论观点加以系统化,分别命名为"激进的诗学"与"实用的诗学",以深入探究法国激进哲学与美国实用主义在学术理路上的差异。但是必须同时强调,罗蒂与朗西埃皆非故步自封之辈,而恰恰是要践行一种"出位之思",即通过不同思想、学术传统的相互激发,使人文学术跳出"专业化"进而"非政治化"的陷阱,恢复应对当代问题的能力。通过在两位极具个性的思想家之间构建一种可能的对话,我们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哲学与文学、学术与政治、欧陆学统与英美学统的表层对立,对西方当代文论的理论境遇与话语策略获得新的理解。
汤拥华
关键词:罗蒂诗学激进哲学走向学术理路人文学术
毛评本《三国演义》蒙古文诸译本汇论被引量:2
2015年
文本译介是《三国演义》在蒙古地区传播的最基本途径。已知《三国演义》蒙译本分属240回本和120回本两大系统。就时空延续的意义上讲,120回本《三国演义》蒙译本尤显重要。据新发现的资料,120回本《三国演义》在国内外曾至少产生三种不同的蒙译本。120回本的三种蒙译本均译自毛评本。各译本分卷形式、版本特式、翻译策略、语言风格上各有自成一格的特点。全面搜罗毛评本蒙古文新旧译本,系统梳理诸译本之异同关系和流播轨迹,不仅是科学地构建《三国演义》蒙译本版本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对《三国演义》在蒙古地区的传播研究以及蒙汉文学关系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聚宝
关键词:翻译
《西部世界》、自我意识与阿里阿德涅的迷宫被引量:1
2017年
《西部世界》提供了一种让人类认识自身的情境,即对照与真人无限接近的仿生人,反思人之为人的本质与世界的终极意义,但这只是一个哲学的迷宫。剧中所表现的对人工智能科技的忧虑,与其说支持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不如说是围绕自我意识如何可能的问题,将以心灵为关键词的哲学话语的危机揭示出来。
汤拥华
关键词:自我意识心灵自由意志人工智能
蒙古国所藏蒙古文《四大奇书第一种》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往,学界关于《三国演义》蒙古文译本的关注基本都集中于嘉靖本蒙译本或毛评本的特睦格图译本上。本文首先披露了一种蒙古国境内收藏的鲜为人知的毛评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继而对该本的文献特征以及不同传抄本作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其底本、大致译成时间和地点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考证。最后提出该译本为国内馆藏所阙如,很可能是译于喀尔喀蒙古地区,仅流传于喀尔喀境内的一种译本。笔者认为,该译本在《三国演义》版本研究、流传史研究以及蒙古文学、文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聚宝
关键词:学术价值
重审文学虚构——关于王峰《美学语法——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与艺术思想》的一个论题被引量:1
2016年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峰教授新著《美学语法——后期维特根斯坦的美学与艺术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以下引文凡出自该著者均只标注页码),是国内研究后期维特根斯坦美学与艺术思想的最新成果,不仅对维氏思想做了富于洞见的梳理与阐释,更能以之重审美学与文艺理论中一些基础性问题。尤为难得的是,该书通过对具体文学案例的解读,与维氏展开生气勃勃的对话,其细致的辨析、大胆的修正与创造性的重构形成合力,初步构建起自成一派的“美学语法”。要全面评述该书非我所能,本文挑出书中讨论真实与虚构问题的章节进行重点分析,尤其关注王峰对约翰·塞尔文学虚构观的处理。这既是要做一种管中窥豹、以点带面的考察,更是希望能以王峰的论述为参照,对文学虚构这个老问题做出新的探讨。所以在下文中,王峰的著作首先是讨论的帮手或者说对手,而非评论对象。
汤拥华
关键词:后期维特根斯坦文学虚构艺术思想语法论题
重审比较文学视域内的“文学性”问题——从韦勒克到罗蒂的考察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的立意,是要在比较文学的视域内,对文学性(literariness)范畴做出新的探讨。虽然这一范畴在理论上已显得可疑而过时,但在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中,"文学何以为文学"仍然是富有活力的问题,对于总结和提炼文学经验仍有实际效用。指出这一点并不意味着要重申本质主义的文学观,而是强调文学性本就是一个功能性范畴,正如乔纳森·卡勒所言,"文学的定义之所以重要,
汤拥华
关键词:韦勒克本质主义乔纳森文学经验罗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