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276)

作品数:22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永平张文忻林健贤刘辉姚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5篇基因
  • 5篇病理
  • 4篇视网膜母细胞
  • 4篇视网膜母细胞...
  • 4篇网膜母细胞瘤
  • 4篇细胞瘤
  • 4篇母细胞
  • 4篇母细胞瘤
  • 4篇病理学
  • 3篇蛋白
  • 3篇翼状胬肉
  • 3篇体外
  • 3篇肿瘤
  • 3篇胬肉
  • 3篇基因治疗
  • 2篇蛋白质
  • 2篇多形

机构

  • 19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河南省眼科研...

作者

  • 19篇李永平
  • 11篇张文忻
  • 5篇林健贤
  • 4篇刘辉
  • 4篇姚娟
  • 3篇张卉颖
  • 3篇朱哲
  • 2篇郑健樑
  • 2篇张波
  • 2篇谢满云
  • 2篇丁运刚
  • 2篇张平
  • 2篇聂莉
  • 2篇林建贤
  • 1篇吴开力
  • 1篇黄冰
  • 1篇梁丹
  • 1篇钟秀风
  • 1篇聂栋
  • 1篇吴向华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眼科...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眼科学报(英...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眼科学报
  • 1篇Intern...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7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见角膜病变基因治疗的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角膜是基因治疗的理想靶器官。角膜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因其病理机制复杂,所牵涉的致病因素众多而治疗困难,疗效不佳。该文就基因治疗在上述疾病中的应用加以综述,以了解基因治疗应用于角膜病变的新进展。
姚娟李永平林建贤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移植物排斥反应基因治疗
睑板腺癌多次手术病例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背景睑板腺癌是国内发病率仅次于基底细胞癌的眼睑恶性肿瘤,对放射治疗、化学疗法均不敏感,容易复发和转移,有关其复发及转移的研究少见报道。目的探讨睑板腺癌多次手术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采用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对睑板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4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治的34例睑板腺癌多次手术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评价其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后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睑板腺癌的发病左右眼概率相同;位于上睑者26例(占76.5%),位于下睑者5例(占14.7%),上下睑同时受累者3例(占8.8%);平均发病年龄为57.5岁。首诊于当地医院临床正确诊断者13例(占38.2%),误诊为睑板腺囊肿者16例(占47.1%),误诊为鳞状细胞癌2例,误诊为睑板腺炎、泪腺混合瘤、血管瘤者各1例。16例患者初次手术时采用了睑板腺囊肿刮除术,行单纯肿物切除术者16例,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者2例。首次病理诊断为睑板腺癌者26例,占76.5%,曾在当地医院误诊为鳞状细胞癌者3例,占8.8%,皮脂腺腺瘤1例,另有4例术后病理资料遗失。再发或复发病例均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病理观察58.8%有派杰样浸润。对16例睑板腺癌组织学控制性肿物切除术后患者进行5个月~8年的随访,无1例死于睑板腺癌复发转移,此外随访的16例患者与失访的18例患者之间的临床基本特征及肿瘤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癌误诊为睑板腺囊肿是导致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再发病例采用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有望阻止复发转移。
吴向华李永平张平张文忻林健贤郑健樑姚娟
关键词:睑板腺癌多次手术病理特点
眼睑霰粒肿的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31,CD34,vWF的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C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分级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MMP-1、VEGF表达,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1、VEGF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MMP-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中,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中,MMP-1、VEGF表达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其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VEGF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r=0.787,P<0.05)。结论:MMP-1、VEGF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分级密切相关,可能均参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浸润转移等中起重要作用。
张文忻丁运刚李永平
关键词:血管形成霰粒肿肉芽组织
原发于眼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于眼睑皮肤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中山眼科中心1963年7月到2008年3月收治的12例眼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眼睑皮肤黑色素瘤发病多发生于上睑,发病年龄平均在56.42岁,发病无性别、眼别差异。组织病理学以水平扩散型多见(7例,58.3%),其次为结节型(4例,33.3%),恶性雀斑(1例,8.3%)。按细胞形态分型以上皮样细胞型多见,其次为混合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Breslow厚度平均1.73mm。临床分期以I期多见。免疫组化HMB45,S-100染色均呈阳性表达。有随访资料的3例患者中2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眼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肿瘤厚度和有丝分裂指数可作为预后相关指标。免疫组化HMB45、S-100染色有助于诊断。
王丽丽李永平张文忻刘辉张平林健贤
关键词:黑色素瘤眼睑皮肤
翼状胬肉纤维组织起源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证据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多能干细胞在翼状胬肉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18例手术切除翼状胬肉标本,进行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及CD34、波形纤维蛋白(VIM)、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结果】纤维组织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为翼状胬肉的主要病理改变。增生的纤维组织不同区域变化不一,主要呈现两类变化:一为排列致密,类似巩膜纤维组织;另外就是疏松区:仅见一些梭形、多角形、星状具有一些突起的纤维母细胞样的细胞,疏松排列,之间无明显的胶原纤维存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显示一些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明显表达CD34,成熟的纤维组织内的纤维细胞CD34则为阴性。此外,218例中56例显示了平滑肌的存在,44例有脂肪组织。【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的纤维组织源自于间充质干细胞,并可向平滑肌及脂肪组织分化。
李永平朱哲张文忻刘琳梁丹
关键词:翼状胬肉病理学间充质干细胞纤维组织细胞起源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眼球或眼眶内容物摘除术、放射疗法及化学疗法,但均不能明显改善预后,而RB的远期影响往往带来局部的破坏性后果。基因疗法为RB的治疗及预后的改善带来了契机,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就基因转染载体、基因导人方式、常用的基因技术(如RNA干扰技术)和治疗靶点等方面对RB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姚娟李永平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RNA干扰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Ocular Pathology in Clinical Thinking Training Targeting for House Staff
2011年
Ocular pathology serves as one vital branch subject of histopathology, and also as a basic ocular science analysing the pathogenesis of eye disease,the regular pattern of disease progress,and ocular morphology,tissue metabolism and functional changes noted during the onset of ocular diseases.The underlying purpose lies in reveal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 of such diseases and the nature of lesions,providing essential theoretical evidence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ye diseases.ocular pathology acts as a bridge connecting basic and clinical medical science1.Clinical ophthalmologists,especially junior house staff,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ocular pathology,understand,be familiar with,and master basic knowledge in ocular pathological subject to cultivate sound clin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ability and to improve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icacy in clinical setting.
Yungang DingWenxin ZhangXiaohui LiuJianxian LinJianliang ZhengYongping Li
关键词:眼部疾病眼科疾病
-70℃反复冻融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杀伤作用的体外研究
2007年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激光光凝、肿瘤手术切除等是现代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常用方法。近年来,现代冷冻治疗技术因其治疗范围广、安全有效及微创等特点,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显示了令人鼓舞的应用价值。在眼部肿瘤治疗中,冷冻治疗常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血管瘤等,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则较少应用。我们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反复冻融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系OCM-1的杀伤作用及细胞形态学的变化,以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眼部肿瘤的冷冻治疗。
刘斌李永平张波张文忻李彦峰
关键词:冷冻疗法细胞培养技术
Bmi-1基因沉默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_(50)细胞生长的体外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体外沉默Bmi-1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50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分别检测Bmi-1基因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组织和SO-RB50瘤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化学合成法合成的靶向Bmi-1基因的siRNA双链转染培养的人SO-RB50瘤细胞。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转染Bmi-1 siRNA后的人SO-RB50瘤细胞中Bmi-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测定Bmi-1基因干扰后SO-RB50瘤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Bmi-1 siRNA对人SO-RB50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和RT-PCR显示Bmi-1基因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组织和SO-RB50瘤细胞中表达。人SO-RB50瘤细胞经Bmi-1沉默处理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Bmi-1在mRNA和蛋白水平抑制率分别为(83.9±3.2)%和(82.8±1.1)%。MTT结果显示干扰组细胞在第3天增殖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达(52.5±1.9)%。干扰组人SO-RB50瘤细胞凋亡率为(20.7±1.1)%,阴性组细胞凋亡率为(1.9±0.2)%,两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mi-1特异性siRNA能显著抑制人SO-RB50瘤细胞Bmi-1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生长,可能通过促进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Bmi-1基因可能为RB治疗的新靶点。
谢满云钟秀风李永平郑健樑林健贤张文忻
泪腺多形性腺瘤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背景泪腺多形性腺瘤是眼眶部最常见的泪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上虽表现为良性,但具有易复发和恶变的特点。其组织学表现呈现多样性,常具有与其他泪腺上皮性肿瘤相同的组织学结构。目的探讨泪腺多形性腺瘤不同病理亚型的组织学特点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并提高对其组织病理学类型的认识。方法收集1966--2010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病理室存档的181例泪腺多形性腺瘤的基本临床资料和组织石蜡标本,并重新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肿瘤内各组分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181例泪腺多形性腺瘤可分为上皮细胞为主型90例(49.7%)、问质丰富型38例(21%)以及中间型(上皮和间质成分比例相当)53例(29.3%)。86.5%的复发泪腺多形性腺瘤为间质丰富型,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χ2=120.896,P=0.000)。在159例有包膜的肿瘤中,138例(86.7%)可见包膜较薄(局部厚度〈20Ixm),尤其在间质丰富型肿瘤中往往有大片的薄包膜区域,间质丰富型包膜内肿瘤卫星灶或芽状突起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类型(χ2=80.715,P=0.000)。肿瘤上皮成分包含立方形、鳞状上皮、浆细胞样、梭形、透明样和基底样细胞,其中立方形细胞最为常见,鳞状细胞次之。上皮细胞排列方式多样,有导管状、囊状、片状实体及小梁网状结构,其中以导管状结构最为常见。肿瘤内的间质成分包括黏液基质、玻璃样变组织、脂肪细胞以及软骨或钙化组织,其中黏液成分最为常见。结论复发性泪腺多形性腺瘤以间质丰富型常见,其包膜受侵犯可能是肿瘤复发的原因之一。掌握泪腺多形性腺瘤上皮及间质成分的多种形态及排列结构,有助于病理医师的正确诊断。
刘辉李永平张文忻林健贤
关键词:泪腺包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