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2291)
- 作品数:22 被引量:51H指数:5
- 相关作者:王雨生侯慧媛叶子蔡岩张朝霞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德国洪堡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中的可能作用
- 2010年
- 目的观察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表达,探讨STAT3在CNV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激光诱导的大鼠CNV模型,免疫荧光法观察CNV生成早期磷酸化STAT3的表达。建立细胞缺氧模型,细胞培养液中加入Janus激酶2(JAK2)特异性阻断剂AG490后培养1、3、6、12、24h。流式细胞仪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指数,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VEGF的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激光光凝后3d,磷酸化STAT3高表达于大鼠CNV区域。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后,缺氧条件下人RPE细胞随时间增生指数明显降低(t=1.472,3.566,2.391,6.420;P=0.054,0.038,0.042,0.016)。随缺氧时间增加,HIF-1α和VEGFmRNA表达逐渐增强。采用AG490阻断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后,缺氧条件下人RPE细胞HIF-1α mRNA和VEGFmRNA的表达、HIF-1α蛋白的活化均受明显抑制(t=0.07,0.02,0.01,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含量显著降低(t=1.330,1.106,2.828,7.742,5.610,6.894,P=0.082,0.063,0.014,0.002,0.016,0.011)。结论STAT3可能参与了CNV的发生,这一过程部分是通过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调控RPE细胞HIF-1α和VEGF表达而实现的。
- 李夏王雨生朱洁杨秀梅刘敏赵炜
- 关键词:色素上皮STAT3转录因子
- 吸烟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被引量:4
- 2007年
- 吸烟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最重要和唯一公认的可修正危险因素。吸烟可增加AMD的患病风险,促进病变发展,而且与一些遗传易感因素可能具有联合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影响血流动力学、氧化损伤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等。吸烟在AM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AMD防治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之一。
- 侯慧媛王雨生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吸烟
- 美国眼科学会黄斑下手术临床试验介绍
- 2007年
- 黄斑下手术为近年来开展的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治疗的方法之一,正确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重视。在各种评估黄斑下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中,以美国医学会发起的黄斑下手术临床试验(SST)的规模和影响最大。SST包括N、B、H等3个系列研究组,分别评价了黄斑下手术治疗有CNV形成的老年性黄斑病变性、眼组织胞浆菌病以及特发性C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发现黄斑下手术对治疗CNV并无明显优势,也不能提高患者与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
- 陈立军王雨生
- β淀粉样蛋白在玻璃膜疣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β淀粉样蛋白(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在体内经过一系列酶水解后形成的.生理情况下,Aβ的生成和降解处于动态平衡中;当机体应激或众多因素刺激使这一平衡破坏时,Aβ会在眼内大量聚集,成为玻璃膜疣的主要致病成分之一.Aβ能与I因子和H因子等免疫因子相互作用,参与补体旁路途径的激活;还能与Cl相互作用,参与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产生级联放大效应,激活下游的免疫分子和炎症分子,参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形成过程.敲除表达Aβ降解酶的基因,能成功建立AMD模型;通过抑制Aβ生成及其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AMD的新靶点.
- 叶子王雨生
- 关键词:淀粉样Β蛋白
- 补体和补体调节系统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中的作用
- 2008年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老年致盲性疾病的常见原因。目前认为,补体和补体调节系统在AMD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部分补体及其调节因子与AMD发生的关系已经明确,但由于AMD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完全阐明补体激活与抑制的平衡机制与AMD发生的相互关系,尚有待进行深入研究。
- 叶子王雨生
- 关键词:黄斑变性补体补体调节蛋白
- 脯氨酸羟化酶2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脯氨酸羟化酶2(proline hydroxylase2,PHD2)对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40只7d龄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高氧组、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每组各10只。后3组放入动物氧舱,在氧气含量为体积分数(75±2)%的高氧环境中连续饲养5d,正常对照组于正常大气环境中饲养。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在结束高浓度给氧后,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PHD2抑制剂(黄芩素),高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5d。于末次注射结束后处死小鼠,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视网膜中PHD2蛋白的表达,视网膜铺片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情况,HE染色后计数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a-SMA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ting显示视网膜中存在PHD2蛋白的表达,且高氧组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正常对照组高于300mg.kg-1、500mg.kg-1PHD2抑制剂组(P=0.004、0.001)。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高氧组自视盘发出的血管扩张迂曲,中周部视网膜有大量新生血管生成,近视盘周围有明显的血管无灌注区;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较高氧组明显改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核数正常对照组、高氧组、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分别为(0.60±0.84)个、(39.40±5.17)个、(15.80±1.93)个和(6.30±1.57)个,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组最多,正常对照组最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a-SMA表达较高氧组明显增加;高氧组、300mg.kg-1及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的VEGF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300mg.kg-1和500mg.kg-1PHD2抑制剂处理组与高氧组比较,VEGF表达量无明显降低。结论视网膜存在PHD2的表达,抑制其表达后能有效改善高氧所致小鼠视网膜血管的
- 屈晓杰王雨生张鹏储昭节
-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 玻璃体内注射载HIF-1α shRNA质粒的PLGA纳米粒眼部转染效率
- 2009年
- 目的观察携带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短发卡式小干扰RNA(shRNA)质粒(pshHIF-1α)的纳米粒转染眼部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包载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pshHIF-1α,制备纳米粒,检测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情况;将48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2只(12只眼),分别向玻璃体内注入1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纳米粒(1.89mg/mL)、裸质粒pshHIF-1α(0.02mg/mL)和pshHIF-1α纳米粒(1.89mg/mL)。分别在注药后3、7、14、28d观察纳米粒的眼内穿透性和基因转染情况。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注射后第3天眼内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纳米粒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1.06%和60.2%,平均粒径为284nm,体外释药达4周。体内实验显示,载pshHIF-1α纳米粒定向聚集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GFP表达时间持续达28d。组织病理学检查眼内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纳米粒可向眼底递送质粒形式的DNA,是眼部基因治疗安全、有效的载体之一。
- 张楚王雨生吴红张朝霞蔡岩马吉献
- 关键词:基因载体PLGA纳米粒缺氧诱导因子-1Α
- Ephrin配体和Eph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在眼部血管发生中的作用
- 2008年
- 在正常发育以及多种疾病过程中血管发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肿瘤血管发生、缺血性修复以及损伤愈合等。近年来,人们逐渐关注到Eph受体和其配体在血管形成以及血管发生中的作用。Eph受体家族是最大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系统,Eph受体和它们的膜锚定配体Ephrin的特点是能够介导双向信号,传递位置导向信息,作用于发育中的血管系统细胞,控制动静脉非对称地建立,从而起着装配新生血管的作用。Ephrin/Eph系统在眼部血管发生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已在角膜、视网膜以及脉络膜的新生血管上发现Ephrin/Eph系统具有作用。本文介绍Ephrin配体和Eph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综述其在眼部血管发生中的作用。
- 赵炜王雨生
- 关键词:血管发生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受体
- 骨髓来源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细胞(BMCs)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给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嵌合体,应用532nm倍频激光诱发嵌合体小鼠(处理组)和野生型小鼠(对照组)CNV。利用脉络膜铺片观察由GFP阳性细胞形成的新生血管;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NV中GFP阳性细胞是否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结果激光光凝后第29天,脉络膜铺片显示CNV中有大量绿色的骨髓来源细胞,由其组成的血管面积约占CNV表面积的16.2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NV区域的一些BMCs表达VEGF和bFGF。结论BMCs通过参与新生血管组成及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的方式,可能在CNV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侯慧媛王雨生徐建峰
-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化骨髓细胞血管生成诱导剂
- 整合素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 2009年
- 整合素是一类异二聚体家族,作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受体,选择性表达于激活的内皮细胞的有腔和无腔表面,参与内皮细胞的移行、增生、分化和毛细血管样管腔结构的形成,并最终形成新生血管。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整合素与多种细胞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协同作用,介导细胞向细胞间和ECM的移行和黏附,并调控细胞周期。整合素及其ECM配体的结合引发一系列复杂的胞内级联信号,包括黏着斑激酶的酪氨酸磷酸化、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增加、细胞周期蛋白合成以及早期基因表达等;阻断整合素及其配体的作用能抑制细胞生长或诱导细胞凋亡。已有的研究结果提示,整合素可能是未来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靶点之一。
- 张楚王雨生
- 关键词:整合素脉络膜新生血管细胞外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