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2001DIA10001-6)
-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桂芝刘东山熊玮刘长庭金银龙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和染色体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为探讨化学致癌的机制,揭示恶性转化与染色体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考察甲醛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和染色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甲醛作为诱导剂,以液体染毒后测定BEAS-2B细胞的LC50,以低剂量(20%LC50)对细胞进行诱导,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改变并筛选诱导克隆。然后用细胞遗传学方法(G带染色法)考察诱导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情况。结果甲醛作用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且呈现无限增殖趋势。在后期(15代)具有很强的锚着独立性生长能力,表明诱导细胞已发生慢性转化。诱导细胞核型由2倍体转化为近2倍体、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等核型同时存在,染色体稳定性降低,呈现丢失、内复制、易位、断裂、双/三着丝粒,并伴有大量非稳定性畸变。结论甲醛可使BE-AS-2B细胞发生转化,并影响细胞染色体的稳定性,使其发生畸变并向恶性化方向发展。
- 张桂芝熊玮刘长庭刘东山
- 关键词:甲醛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
- 挥发性有机物对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急性毒性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评估家装材料中典型挥发性有机物(VOCs)混合物体外条件下对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所致的急性毒性。方法选取装修材料中常见的12种挥发性有机物及其混合物作为研究对象,以液体染毒方式处理细胞,检测染毒后细胞的LC50、克隆存活、活性氧(ROS)产生和胞外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确定VOCs混合物的急性毒性。结果各VOCs作用于细胞后,其LC50值由0.70 g/L到22.80 g/L不等,而VOCs混合物细胞的LC50和克隆存活的LC50分别为0.82 g/L和0.30 g/L,毒性明显升高,展示出独特的化学性质和毒性特质,表明VOCs混合物的毒性效应是12种成分毒性效应的联合作用(协同、加强、超相加)的结果。同时VOCs混合物还诱导BEAS-2B细胞产生大量活性氧.OH和O2.-,使胞外LDH升高,且各效应与毒物作用剂量成正相关关系。结论VOCs混合物细胞毒性明显升高,表现为各成分的联合作用。它可诱导BEAS-2B细胞产生活性氧(ROS),引起细胞膜受损而死亡。且VOC混合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在高剂量时呈现细胞致死效应,较低剂量时呈现一种细胞转化效应。
- 刘东山张桂芝金银龙
-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急性毒性永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