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4B04)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黄绍敏聂胜委张水清张巧萍李向东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小麦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吸收
  • 1篇氮素吸收分配
  • 1篇定位施肥
  • 1篇冬小麦
  • 1篇渣肥
  • 1篇施肥
  • 1篇施肥措施
  • 1篇施用
  • 1篇施用量
  • 1篇灌浆
  • 1篇灌浆期
  • 1篇产量及其构成
  • 1篇产量及其构成...
  • 1篇长期定位施肥

机构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张巧萍
  • 2篇张水清
  • 2篇聂胜委
  • 2篇黄绍敏
  • 1篇张玉亭
  • 1篇郭斗斗
  • 1篇康源春
  • 1篇王二耀
  • 1篇李向东

传媒

  • 1篇土壤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灌浆期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以黄淮海平原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氮钾配施(NK)、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或秸秆(SNPK)5种施肥措施对灌浆期冬小麦吸收利用氮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施氮量为N165kg/hm^2时,NPK、MNPK、SNPK处理有利于小麦在灌浆阶段维持田间较高的群体数和干物质的积累量;其中MNPK、SNPK处理较NPK处理有利于小麦灌浆阶段在茎、鞘器官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氮素吸收方面,NPK、MNPK、SNPK处理有利小麦灌浆期茎、叶、鞘、穗等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和累积。与CK处理相比,施无机氮、有机氮分别为N49.5、115.5kg/hm^2时,MNPK、SNPK处理可以延长灌浆高峰期7天左右;而施无机氮为165kg/hm^2时,与CK处理相比,NPK、NK处理可以延长14天左右。在花后1~14天,MNPK、SNPK处理在茎、穗部位氮素吸收累积量要高于NPK处理,其中穗部差异分别达到P≤0.05显著水平、肛≤0.01极显著水平;在花后21~35天,NPK处理在叶、籽粒部位氮素吸收累积量要高于MNPK、SNPK处理,其中叶部差异均达到P≤0.05显著水平或P≤0.01极显著水平。此外,在灌浆期MNPK处理在穗部氮素累积量要高于SNPK处理。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无机有机肥配施应适当加大无机氮肥的供应量以弥补小麦灌浆中后期起氮肥供应不足的现象。
聂胜委黄绍敏张水清郭斗斗张巧萍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氮素
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为筛选适宜的菌渣肥配方,减轻农业副产物对环境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探讨了菌渣、牛粪不同体积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0.5)、JZC(菌渣/牛粪=1)、JZD(菌渣/牛粪=2)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时,在施用量较低(3 000 kg/hm2)或两者配比不适宜(JZD)时对产量有抑制作用,在适宜的施用量(6 000 kg/hm2、9 000 kg/hm2)和适宜的配比(JZA、JZB、JZC)下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与CK-JZ0相比,当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量为6 000 kg/hm2时,JZB处理对小麦株高、总干物质量、穗粒数以及JZA处理对小麦的穗粒数有连续稳定的促进作用,JZA处理平均较CK-JZ0增产4.7%;当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A、JZB、JZC处理对株高、穗长、穗粒数以及JZD处理对穗粒数有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其中JZB、JZC处理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果,平均分别较CKJZ0增产6.7%、15.9%。
聂胜委李向东张玉亭张巧萍张水清黄绍敏康源春王二耀
关键词:施用量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