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学联合基金(306019)
- 作品数:2 被引量:30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吉易曹志成杨同林宋贯一宋晓冰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
- 本文利用宋贯一等(2006)发表的“极移的成因及其移动特征”一文中的自转轴受迫摆动资料,从理论上推断出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特征.结果证明,理论计算出的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曲线形态特征与观测曲线形态特征十分吻合.从而得出,太...
- 宋贯一曹志成王吉易杨同林
- 关键词:地球自转角动量角速度
- 文献传递
- 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被引量:25
- 2007年
- 本文利用宋贯一等(2006)发表的"极移的成因及其移动特征"一文中的自转轴受迫摆动资料,从理论上推断出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特征.结果证明,理论计算出的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曲线形态特征与观测曲线形态特征十分吻合.从而得出,太阳辐射光压在南、北半球的不平衡分布是引起地球自转速度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 宋贯一曹志成王吉易杨同林
- 关键词:地球自转角动量角速度
- 极移的成因及其移动特征被引量:17
- 2006年
- 作者发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与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南、北半球的不规则、不对称地理分布,及地球内部因核外液体形成的分层结构,构成了一套天然的能使地球产生自由章动的日、地间动量(能量)相耦合的物理机制.经研究,由该机制产生的极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极移轨迹的运动周期为13个月(0.92周/年),该周期由二个主要分量组成,一个为12个月(1周/年),另一个是14.1个月(0.85周/年,即钱德勒周期).(2)极移运动轨迹是是椭圆,短半轴(b)与长半轴(a)之比为0.86;扁率(a-b/a)为1:7.1.(3)瞬时极移振幅|m|的变化:对1周/年项,|m|随太阳回归运动而变化,在二至点时最大,在二分点时最小,具有对称性;对0.85周/年项,|m|随太阳回归运动而变化,在夏至点最大,每年12月5日左右最小.(4)瞬时极移存在反向运动(由东向西).在1周/年项极移运动中,自转极的正、反方向运动振幅的贡献各占50%;在0.85周/年项的极移运动中,反向运动的时间仅有33天,约占正向运动时间的1/10,正向运动振幅的贡献占96%,反向运动振幅的贡献大约占4%.(5)若以国际极点(CIO)为原点,自转极相对CIO的位移运动轨迹必然落在偏向于CIO的西侧.(6)极移振幅将长期保持下去而不会衰减,原因是太阳辐射为自转轴受迫摆动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激发能源.
- 宋贯一王吉易曹志成宋晓冰杨同林张常慧
- 关键词:钱德勒摆动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