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004BA31)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晓梅王茜戴伟胡鹏飞靳婷婷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大连水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绒螯蟹
  • 3篇中华绒螯
  • 3篇中华绒螯蟹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片段
  • 2篇限制性片段长...
  • 2篇限制性片段长...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DNA
  • 2篇基因
  • 2篇PCR
  • 2篇RFLP
  • 2篇RFLP分析
  • 2篇DGGE
  • 2篇长度多态性
  • 1篇电泳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线粒体COI...
  • 1篇线粒体细胞色...

机构

  • 6篇天津农学院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6篇王晓梅
  • 5篇王茜
  • 4篇戴伟
  • 2篇胡鹏飞
  • 2篇靳婷婷
  • 1篇邢克智
  • 1篇王秀利
  • 1篇曹维维
  • 1篇马成学

传媒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学...
  • 1篇水产学杂志
  • 1篇Agricu...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DGGE Analysis on Mitochondrial Cyt b Gene of Eriocheir sinensis and Eriocheir hepuensis被引量:2
2011年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Eriocheir sinensis and Eriocheir hepuensis by using the techniqu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Method] Mitochondrial cyt b gene fragment was amplified from 180 individuals of five populations of E.sinensis and a population of E.hepuensis and then analyzed by using DGGE.[Result] All PCR products showed two kinds of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on DGGE.The PCR products of all individuals from E.hepuensis showed the same mobility with that of the individuals from 46.7% of Jiangdu population,23.3% of Yizheng population and 20.0% of Wenzhou population of E.sinensis,while the rest of the individuals from the three populations of E.sinensis mentioned above as well as all the individuals of Nanjing and Panjin populations showed the same mobility,which wa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E.hepuensi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the same genetic marker in E.sinensis populations as that of E.hepuensis population,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studies.[Conclusion] DGGE technique could be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mitten crab.
王晓梅李晓东王茜靳婷婷
关键词:DGGE
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的RFLP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长江、瓯江和辽河3个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线粒体COⅠ的基因片段遗传多样性,应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COⅠ基因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共检测出6种复合单倍型,其中瓯江群体检测出5种复合单倍型,长江和辽河均有2种复合单倍型。经数理统计分析,3个群体内线粒体DNA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6 7(长江)、0.016 7(瓯江)和0.000 3(辽河),瓯江群体的遗传多态度最高,其次为长江群体,而辽河群体在3个群体中遗传多态度最低。结果说明,中华绒螯蟹具有一定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瓯江群体>长江群体>辽河群体。在群体间,辽河与瓯江群体的净遗传距离最大为0.023 7,长江与瓯江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次之为0.020 7,而长江与辽河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最小为0.004 3,说明3个种群中长江与瓯江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而辽河与瓯江种群间的亲缘关系最远。
王晓梅邢克智戴伟王茜曹维维李晓东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RFLP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对中国大陆4个水系的8个地理种群绒螯蟹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并应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PCR产物进行RFLP分析.在应用的6种内切酶中,HinfⅠ,RsaⅠ和Eco RⅤ酶切该PCR片段后,在某些地区绒螯蟹之间表现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为多态性的内切酶,但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种群特异的RFLP标记.应用3种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对8个地理种群的绒鳌蟹个体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RFLP分析,共检测到5种复合限制性酶切类型,即AAA型、BBB型、ABA型、BAB型、ACA型.依据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绘制的UPGMA分子系统树显示,合浦绒螯蟹形成了独立的一支.
马成学戴伟王茜李晓东王晓梅
关键词:绒螯蟹
DGGE技术检测中华绒螯蟹线粒体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的实验条件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目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多用于微生物和临床医学检测,而用于水产动物基因片段检测的报道甚少。相关研究显示,针对不同的目的基因,其PCR条件、变性剂浓度梯度和电泳时间是DGGE检测实验成败的关键。因此,为应用DGGE技术分析中华绒螯蟹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了DGGE技术的关键因子,确定了PCR反应体系和循环参数、电泳时PCR产物的上样量、变性剂浓度范围和电泳的最适时间。
靳婷婷王秀利王晓梅
关键词:PCRDGGE电泳
不同水系绒螯蟹线粒体DNA的遗传差异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对中国大陆6水系10个地区中华绒鳌蟹和合浦绒螯蟹自然群体及1个俄罗斯地区日本绒鳌蟹群体中共289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进行了RFLP分析。选用8种能识别4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AluⅠ,DpnⅡ,HaeⅢ,MspⅠ,MseⅠ,RsaⅠ,TaqⅠ和TasⅠ及3种能识别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ApaⅠ,NdeⅠ和VspⅠ对该基因片段酶切后,在11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5种复合单倍型,其中复合单倍型1为除合浦绒鳌蟹以外的群体所共有,并均以该复合单倍型为主(46.4%~96.7%),复合单倍型4在合浦绒鳌蟹群体中占有很大比例(91.7%);合浦绒螯蟹与中华绒螯蟹北方水系(黄河、海河、辽河)的遗传差异最为明显(Pnet=0.060~0.061);不同水系中华绒螯蟹及合浦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具有一定的群体内遗传多态性(π=0.0002~0.0167),但并不高。
胡鹏飞李晓东戴伟王茜王晓梅
关键词: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线粒体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本文对长江水系南京和江都地区中华绒螯蟹共61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应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华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选用8种能识别4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对该基因片段进行RFLP分析。在两个群体中共检测出8种复合单倍型,其中复合单倍型AAAAAAAA和BBBBBAAB为两个群体所共有,它的个体数所占的百分比在两个群体(南京和江都)中分别为87.9%、12.1%和50.0%、25.0%。在南京群体中,复合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77,而在江都群体中,复合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077;南京和江都群体的线粒体COI基因多态度(或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值分别为0.008和0.019。结果说明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具有一定的群体内遗传多样性。
胡鹏飞王茜戴伟王晓梅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RFL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