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232)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郝柏林戚继顾孝诚陈蕴佳蔡涛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物理学
  • 2篇理学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病毒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序列
  • 1篇蛋白质序列分...
  • 1篇蛋白质折叠
  • 1篇动力学
  • 1篇度规
  • 1篇多序列比对
  • 1篇严重急性
  • 1篇严重急性呼吸
  • 1篇严重急性呼吸...
  • 1篇原核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欧洲生物信息...

作者

  • 5篇郝柏林
  • 2篇戚继
  • 1篇高歌
  • 1篇吴健民
  • 1篇卫海滨
  • 1篇罗静初
  • 1篇叶志强
  • 1篇蔡涛
  • 1篇陈蕴佳
  • 1篇顾孝诚
  • 1篇史晓黎
  • 1篇高雷

传媒

  • 2篇物理
  • 2篇Journa...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科学通报
  • 1篇Genomi...
  • 1篇Scienc...

年份

  • 3篇2004
  • 5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水稻基因组中的tRNA和rRNA基因(英文)
2004年
在最近完成测序的水稻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基因组中 ,各找到 5 6 4和 5 19个较为可靠的tRNA基因 ,进一步证实了于 2 0 0 2年发表的基于基因组序列草图的分析结果。修正的摆动假设 ,即至少需要 4 6种tRNA基因才能译出 6 1种可能的反密码子 ,在这两个亚种中均准确成立。在这 4 6种tRNA中 ,有些在籼稻和粳稻中的序列均全同。有 18种水稻tRNA与拟南芥中的相应序列全同。在籼稻基因组序列中还发现了 384个 5SrRNA基因 ,一批 17S和5 .8SrRNA基因以及一个 2 5SrRNA基因。这些rRNA基因的不完备是由于它们通常以串接阵列形式存在于异染色质区域 ,而后者在全基因组霰弹法测序中不易完整测出。在tRNA和rRNA基因序列之间发现了多处互补片段 ,这将有助于研究它们的进化和相互作用。
王希胤史晓黎郝柏林
关键词:TRNARRNA水稻基因组籼稻粳稻
物理学和生物学(下)被引量:11
2003年
郝柏林
关键词:物理学生物学分子马达蛋白质折叠ATP合成酶盘基网柄菌
冠状病毒和人类SARS病毒的分子亲缘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03年
组分矢量方法是一种从全基因组出发,研究物种亲缘关系的新方法。本文使用这一方法,通过对外类群的适当选取,研究包括SARS病毒的冠状病毒进化关系。SARS病毒作为一个单系,由于彼此之间的序列相似程度非常高,难以为其选取适当的外类群。我们利用核苷酸的突变计数来构造距离矩阵,并将其超度规化,在此基础上揭示SARS病毒自身的演变关系。本文采用了更多的序列和新的方法,反映了更为详细的冠状病毒进化关系,使得不同方法的比较成为可能,为冠状病毒进化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高雷戚继戚继孙奕钢郝柏林
关键词:冠状病毒SARS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分子进化
Finding Signals for Plant Promoters
2003年
The strongest signal of plant promoter is searched with the model of single motif with two types.It turns out that the dominant type is the TATA-box.The other type may be called TATA-less signal,and may be used in gene finders for promoter recognition.While the TATA signals are very close for the monocot and the dicot,their TATA-less signal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A general and flexible multi-motif model is also proposed for promoter analysis based on dynamic programming.By extending the Gibbs sampler to the dynamic programming and introducing temperature,an efficient algorithm is developed for searching signals in plant promoters.
Weimou Zheng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关键词:植物生长促进剂动力学
组分距离方法构建基于核糖体蛋白质或氨酰tRNA合成酶的原核生物亲缘树被引量:5
2004年
最近新发展的基于计算短串频度,推断原核生物系统发生关系的K串组分距离方法,以整个蛋白质组作为数据集.采用每个物种的全部核糖体蛋白质或氨酰tRNA合成酶,得到一致结果.已知后一组蛋白质在单个使用时,产生彼此不同的进化树.我们构建进化树不需做任何序列联配,所得亲缘树包括16个古细菌、105个细菌和2个真核生物.大部分低层分支与《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第2版),即2003年第4次发布的细菌系统分类大纲相一致,而且对高层分支关系给出一些建议.
卫海滨戚继郝柏林
关键词:古细菌系统发生树核糖体蛋白质氨酰TRNA合成酶
SARS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初步分析被引量:16
2003年
对已经完成全序列测定的 12个SARS病毒基因组进行了多序列比对 ,发现序列主体部分 2 970 8b具有99 82 %的相同碱基 ,除 2个序列各有 5个和 6个碱基的缺失外 ,其余部分共有 4 2个位点核苷酸碱基的差异 ,其中2 8个位点的碱基差异可引起氨基酸残基改变。利用蛋白质二级结构和跨膜螺旋预测以及蛋白质定位等生物信息学工具 ,分析了这些产生氨基酸改变部位的蛋白质构像 ,推测了可能产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为进一步生物学实验提供参考。所有分析结果同时在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抗SARS网站 (antisars.cbi.pku .edu .cn)上发布。
陈蕴佳高歌鲍一明Rodrigo LOPEZ吴健民蔡涛叶志强顾孝诚罗静初
关键词:SARS冠状病毒多序列比对蛋白质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
物理学和生物学(上)被引量:3
2003年
20世纪物理学研究从微观领域到宏观宇宙都取得很大进展 .对生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新世纪物理学的重要主题 .文章简要阐述了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说明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同时总结了作者最近在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工作 .
郝柏林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
Prokaryote phylogeny based on ribosomal proteins and aminoacyl tRNA synthetases by using the compositional distance approach被引量:1
2004年
In order to show that the newly developed K-string composition distance method, based on counting oligopeptide frequencies, for inferring phylogenetic relations of prokaryotes works equally well without requiring the whole proteome data, we used all ribosomal proteins and the set of aminoacyl tRNA synthetases for each species. The latter group has been known to yield inconsistent trees if used individually. Our trees are obtained without making any sequence alignment. Altogether 16 Archaea, 105 Bacteria and 2 Eucarya are represented on the tree. Most of the lower branchings agree well with the latest, 2003, Outline of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and the trees also suggest some relationships among higher taxa.
WEI Haibin1,2*, QI Ji3,4* & HAO Bailin3,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