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C03A08-5)

作品数:27 被引量:309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克龙冯金朝苏茂新朵海瑞李迪强更多>>
相关机构:青海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生态
  • 3篇生态系统
  • 3篇能值
  • 3篇能值分析
  • 3篇物种
  • 3篇物种多样性
  • 2篇地上生物量
  • 2篇植物
  • 2篇沙地
  • 2篇生物量
  • 2篇气体交换特性
  • 2篇青海湖流域
  • 2篇种群
  • 2篇物种丰富度
  • 2篇金丝猴
  • 2篇景观
  • 2篇科尔沁沙地
  • 2篇黄河源区
  • 2篇光合午休
  • 2篇丰富度

机构

  • 13篇青海师范大学
  • 10篇中央民族大学
  • 7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青海大学
  • 2篇云南财经大学
  • 2篇青海省气象局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3篇陈克龙
  • 9篇冯金朝
  • 6篇朵海瑞
  • 6篇苏茂新
  • 5篇石莎
  • 5篇李迪强
  • 4篇韩艳莉
  • 4篇刘志杰
  • 4篇李双成
  • 4篇杨龙
  • 4篇周芸芸
  • 3篇李熙萌
  • 3篇袁飞
  • 3篇赵志强
  • 3篇张斐
  • 3篇陈英玉
  • 3篇武彦朋
  • 3篇陈亮
  • 2篇卢京花
  • 2篇曹生奎

传媒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生态经济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Curren...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0a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利用青海湖流域4个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气温距平法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法,并结合青海湖水位变化,就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线性升温率为0.28℃/10 a;日气温距平的30 d移动平均表明近10 a来气温波动明显;(2)近50 a来青海湖流域降水量总体上呈波动变化,没有明显的增多趋势,标准气候值为379.1 mm;(3)整个流域年蒸发量平均为895.4 mm,明显大于降水量;(4)由于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干暖化使得青海湖蒸发量阶段性升高,导致了近50 a青海湖水面高程不断下降,下降速率为0.79 m/10 a。
陈亮陈克龙刘宝康侯光良曹生奎韩艳丽杨龙武彦朋
关键词: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青海湖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以"3S"技术为支撑,利用影子工程法、市场价格法、费用支出法、碳税法、能量替代法和NPP模型,分析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化和景观结构,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区域景观价值评估的基础上,首次尝试提出了青海湖流域区域生态补偿的上下限标准。初步分析了青海湖地区生态补偿的上限为841.95亿元,生态补偿的下限为250.73亿元,其结果将为青海湖流域区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韩艳莉陈克龙朵海瑞周巧富刘宝康
关键词:生态价值景观价值
三江源地区温度和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以获取三江源地区1971~2000年的各月降水及平均气温的栅格数据为目的,选取青海省及其周边共58个基准气象站点的气候数据,结合100 m×10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协同克里格(Co-Kriging,COK)和薄盘光滑样条函数(Thin plate smoothing splines,TPS)2种方法进行气温及降水的空间插值。用广义交叉验证(General cross validation,GCV)的最小统计误差筛选最佳模型,用均方根预测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比较2种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①不论是COK还是TPS,引入协变量后模型插值结果的精度更优;②TPS的插值效果显著优于COK:对月均温模型,TPS的RMSE值比COK提高了69.48%,MAE验证指标提高了70.56%;而对于月降水模型,TPS的RMSE值比COK提高了28.07%,MAE值提高了29.06%。
彭红兰刘芳朵海瑞李迪强
关键词:插值TPS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柴达木盆地为例被引量:13
2011年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从能值流量、能值经济、资源投入产出、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五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柴达木盆地1998-2007年循环经济发展概况,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的不可更新资源,属于资源输出型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可持续性也较差,但潜力较大。因此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不可更新资源,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的发展。
刘志杰陈克龙赵志强苏茂新韩艳莉
关键词:能值分析循环经济柴达木盆地
基于粪便DNA的雪豹种群调查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2
2008年
雪豹(Pantherauncia)是仅分布于亚洲高海拔山区的珍稀濒危猫科动物。本研究在印度西南部(Ladakh)、中国青海和蒙古国的南部(南Gobi)3个独立的雪豹分布区共采集109份粪便样品。应用线粒体DNA(mtDNA)cytb基因特异性引物对109份粪便样品进行鉴定,发现有31份粪便来自雪豹,其中印度Ladakh、我国青海和蒙古国南Gobi的雪豹样品分别为17份、3份和11份。利用重新筛选设计的7对家猫(Feliscatus)微卫星引物,对雪豹粪便样品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结果发现在Ladakh和南Gobi检测到的雪豹粪便样品分别来自4只和5只不同的雪豹个体,而青海的样品则来自同一只雪豹;遗传多样性统计分析表明,蒙古国南Gobi的雪豹微卫星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印度的Ladakh。研究结果表明了粪便DNA在雪豹种群监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可行性。
张于光Jan E.JANECKA李迪强朵海瑞R.JACKSONW.J.MURPHY
关键词:雪豹粪便DNA种群
基于能值分析的西宁市城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运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西宁市2007年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货币比率、环境负载率、人均能值使用量、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国内其他城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西宁市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资源,属资源输出型城市,城市环境压力相对较小;2)2007年西宁市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25.3,说明西宁市经济不发达,可持续性较差,但潜力较大。因此未来西宁市的发展除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引进外部资源,促进物流、能流、货币流的合理流动,来实现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刘志杰陈克龙赵志强苏茂新张斐
关键词:能值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
基于景观结构变化的青海湖流域湿地空间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以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景观指数为空间分析方法,从流域和县域两级水平对青海湖流域1977-2000年湿地景观变化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青海湖流域湿地面积净减少101247hm2,斑块数目增加了1099个,破碎程度明显增加,分离度呈上升趋势,分维数逐渐变小趋近于1,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青海湖流域湿地景观空间结构变化。
陈克龙朵海瑞李准杨龙
关键词:湿地景观
达日县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与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利用55个1m×1m的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达日县高寒草甸3种植被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及其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pH值和养分全量含量越低,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越高。(2)在9个样地55个1m×1m的样方中共出现105种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为27种/m2,最低为4种/m2。(3)对于所有群落而言,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群落间,除矮嵩草群落外,小嵩草群落和山生柳+金露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除山生柳+金露梅群落中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外,矮嵩草群落和小嵩草群落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4)对于所有群落,土壤速效氮对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速效氮含量越高,物种多样性越丰富,地上生物量越高。
杨龙陈克龙李双成曹生奎武彦朋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高寒草甸
半干旱区小城镇周边沙丘水分的时空变化——以乌审旗达布察克镇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水分是影响干旱区沙丘植被分布、生长和生存的关键因素.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达布察克镇周边8km范围为研究区域,对不同类型沙丘的土壤水分进行连续观测,研究城镇周边沙丘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丘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化分为春季积累期、水分消耗期、秋季积累期、稳定期4个阶段.在空间分布上,不同沙丘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纯蒿)>固定沙丘(柳蒿混生);沙丘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速变层、土壤水分活跃层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个层次;从沙丘地形部位看,丘间低地地下水位高,而背风坡土壤含水量接近植物凋萎系数.
石莎冯金朝
关键词:半干旱区
贵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秃杉天然种群生命表被引量:18
2009年
运用相邻格子法,对雷公山秃杉种群进行生态学调查,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编制秃杉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秃杉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成年阶段的个体较丰富,种群趋于DeeveyⅡ型;秃杉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出现2个高峰,一个出现在第6龄级阶段,另一个出现在第12龄级阶段;秃杉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生存率下降趋势前期高于后期,累计死亡率则相反;生存函数曲线表明,秃杉具有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
冯金朝袁飞徐刚
关键词:种群生命表存活曲线种群数量动态秃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