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041110002)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陈滨朱佳音宋晓明陈俊田维治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篇建筑
  • 2篇生态
  • 2篇住宅
  • 1篇低碳
  • 1篇低碳住宅
  • 1篇阴燃
  • 1篇设计计算方法
  • 1篇生命周期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足迹
  • 1篇生态足迹法
  • 1篇生物承载力
  • 1篇生物质
  • 1篇生物质能
  • 1篇生物质能利用
  • 1篇生物质燃料
  • 1篇室温
  • 1篇太阳能
  • 1篇气候
  • 1篇全生命周期

机构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陈滨
  • 2篇陈俊
  • 2篇朱佳音
  • 2篇宋晓明
  • 1篇李翔
  • 1篇张雪研
  • 1篇韩旭亮
  • 1篇田维治

传媒

  • 5篇建筑科学
  • 1篇太阳能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太阳能空气供暖住宅建筑自然运行室温的可视化描述方法研究
2013年
太阳能空气供暖住宅建筑自然运行室温的可视化可以帮助建筑师评价其设计方案的性能,也可以帮助工程师分析太阳能建筑的供暖效果。本文以太阳能空气供暖足尺寸大实验房为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实验房室内多点实时温度变化数据进行可视化描述,得出了针对太阳能空气供暖住宅建筑自然运行室温的可视化描述方法。
陈俊陈滨宋晓明
中西方建筑环境史观演变浅析被引量:1
2012年
从历史和系统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室内环境构筑的策略和技术是保证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时期建筑用能的变化趋势,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不同生产力发展时期生活方式对建筑环境营造策略和技术发展变化趋势的影响,总结了不同时期建筑环境营造策略和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在面临能源、环境、健康三大危机时,集成式的自然调节建筑设计方法和理论、建筑室内环境适应性热舒适标准理论和基于中医理论的室内环境健康标准理论是现代中国建筑环境营造策略和技术的必然之选和发展方向。
李翔陈滨
关键词:传统民居生态环境
基于生物质能利用燃池-热水采暖系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解决燃池采暖地面散热量集中,房间局部过热,热量损失严重等实际工程的应用问题,基于能源梯级利用原则构建燃池-热水采暖系统。在该系统运行期间,采用耐高温多点温度自动巡回检测系统,对系统内部及燃池壁面的温度变化进行实测;研究并探讨燃料阴燃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管径及管间距对系统传热性能的影响以及系统结构的优化方案;计算并分析燃烧面与热水管及燃池顶板之间的换热量;并为使燃池由民间凭经验搭建向依据专业技术规程搭建转变提供参考依据。
张雪研陈滨田维治
关键词:燃池热水采暖系统生物质燃料阴燃
建筑系统性能的案例分析
2013年
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今,建筑系统性能的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对某高层建筑及其改造方案进行了性能的综合分析。首先,对建筑的全年能耗及自然采光进行了分析;其次,研究了设计计算方法对设备系统容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气候条件如何选取适合的被动式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利用被动式技术,全年供暖热需求可以降低28.3%;改变建筑设计手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照明能耗可以降低44.04%;另外,线传热系数法和面积加权法计算墙体平均传热系数时相对误差达到11.07%。
陈俊陈滨宋晓明
关键词:设计计算方法建筑节能
建筑热设计优化经济性分析及案例研究
2014年
针对建筑早期设计阶段的建筑热设计优化方案的经济性评价,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提出了基于费用年值及追加投资回收期的经济性评价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上述经济性评价方法选择确定了经济性最佳的建筑热设计优化方案,并运用能耗分析软件对该方案及原有热设计方案的建筑能耗进行模拟,同时对上述2个方案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性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前者相对于后者更有利于建筑项目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韩旭亮陈滨朱佳音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费用年值
基于生态足迹法低碳住宅系统构筑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衡量自然资本可持续利用的生物物理定量评价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一栋建筑从设计、建设到运营、拆毁,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本文选取2种类型的低碳住宅和对比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以及生态足迹指数等的计算分析,阐述了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生态足迹比重的变化以及各项资源所占生态足迹比重的对比,为明确低碳建筑的设计方向提供了参考依据。
朱佳音陈滨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物承载力低碳住宅可持续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