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LJ201132)
-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曲国立汪伟戴建荣邢云天梁幼生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艾津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制备及其杀螺效果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杀螺效果。方法通过对润湿剂、分散剂、黏合剂和载体进行筛选,得出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最佳配方。将制得的氯硝柳胺乙醇胺盐颗粒剂进行堆密度、松密度、水分和热储稳定性评价,调查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喷撒法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结果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的最佳配方和制备方法为:5%的杀螺胺乙醇胺盐、0.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1%的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混合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得到粉末;再与93.7%的石英砂和0.1%的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均匀,烘干,得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所制得的颗粒剂为干燥、自由流动的黄色颗粒,无可见外来物和硬块,粉尘少,适于机器施药;堆密度、松密度和水分分别为1.4、1.3g/ml和2.4%,热储稳定性合格。实验室采用0.5 g/m2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喷撒7 d后,或>1.0 g/m2剂量喷撒1 d后,钉螺死亡率均>95%;现场采用0.5 g/m2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喷撒7 d后,或>1.0 g/m2剂量喷撒1 d后,钉螺死亡率均>85%。结论5%杀螺胺乙醇胺盐颗粒剂杀螺效果较好,是一种适合现场应用的新型杀螺剂型。
- 邢云天戴建荣戴洋杨振坤王飞梁晓天马波曲国立汪伟梁幼生
- 关键词:钉螺颗粒剂杀螺效果
- 杀螺剂室内筛选实验方法标准化的研究Ⅳ不同月份钉螺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的敏感性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不同月份钉螺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的敏感性,为制定杀螺药筛选与药效评价标准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每月采集江苏省镇江市江滩钉螺,实验室饲养24h后随机分组,用现配制的WPN药液在温度(25±1)℃、湿度60%、光照充足的培养箱内对上述钉螺进行浸杀试验,采用敲击法鉴别钉螺死活并计数,计算钉螺死亡率及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 0.5mg/L及以上浓度WPN浸杀钉螺24h,各月采集的钉螺死亡率均为100%;浓度为0.25mg/L时,钉螺死亡率为60%~100%;浓度为0.125mg/L时,钉螺死亡率为3%~27%;浓度为0.0625mg/L时,钉螺死亡率为3%~20%;0.032mg/L及以下浓度钉螺死亡率均为0;浸杀24h钉螺LC50为0.140~0.209mg/L。0.5mg/L及以上浓度WPN浸杀钉螺48h,各月采集的钉螺死亡率均为100%;浓度为0.25mg/L时,钉螺死亡率为90%~100%;浓度为0.125mg/L时,钉螺死亡率为3%~57%;浓度为0.0625mg/L时,钉螺死亡率为3%~13%;浓度为0.032mg/L时,钉螺死亡率为0~10%;0.016mg/L及以下浓度时,钉螺死亡率均为0;浸杀48h钉螺LC50为0.112~0.170mg/L。不同月份钉螺经WPN浸杀24h与48h时的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年不同月份采集的钉螺对WPN的LC50波动范围不大,敏感性变化较小,对杀螺药筛选以及药效评价结果影响有限,在实验误差范围内。
- 李幼子邢云天李洪军曲国立汪伟魏剑英梁幼生戴建荣
- 关键词:湖北钉螺杀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