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943)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韩召军陈茂华董双林蓝家样曲明静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胆碱
  • 2篇乙酰
  • 2篇乙酰胆碱
  • 2篇乙酰胆碱酯酶
  • 2篇片段
  • 2篇缢管蚜
  • 2篇克隆与序列分...
  • 2篇基因
  • 2篇禾谷
  • 2篇禾谷缢管蚜
  • 1篇羧酸酯酶
  • 1篇酯酶
  • 1篇麦长管蚜
  • 1篇棉蚜
  • 1篇克隆
  • 1篇基因克隆
  • 1篇基因片段
  • 1篇BAC-TO...
  • 1篇CDNA片段

机构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作者

  • 3篇韩召军
  • 2篇陈茂华
  • 1篇乔宪凤
  • 1篇曲明静
  • 1篇蓝家样
  • 1篇董双林

传媒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Zoolog...

年份

  • 3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用Bac-to-Bac系统表达棉蚜的乙酰胆碱酯酶被引量:8
2006年
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一种高效真核表达系统。采用重组DNA技术构建棉蚜乙酰胆碱酯酶1(AChE1)表达质粒,应用该系统在昆虫Sf9细胞系中成功表达了棉蚜的AChE1。表达的AChE以可溶性形式释放于细胞培养液中,对其自然底物类似物ATCh1的Km值为(144.5±28.6)μm;对抗蚜威、唑蚜威、氧化乐果和灭赐松等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指数(Ki值)分别为513、l883、5和23(mM·min)^-1,与文献报道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昆虫细胞被重组病毒感染后第2-3天所得产物的活性最高;该产物在-20℃保存90d后活性没有明显下降,4℃保存60d后下降40%,室温(22℃)保存7d后即下降70%。
董双林韩召军Martin S WILLIAMSON
关键词:棉蚜乙酰胆碱酯酶
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RT-PCR技术,设计简并上、下游引物,从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 innaeus))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 ius))中均克隆出2种不同乙酰胆碱酯酶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Rp.ace1、Rp.ace2和Sa.ace1、Sa.ace2。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Rp.ace1、Sa.ace1与棉蚜(Aphis 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e)的Ⅰ型乙酰胆碱酯酶(Ace1)基因序列具有96%以上的相似性,Rp.ace2和Sa.ace2与棉蚜和桃蚜的Ⅱ型乙酰胆碱酯酶(Ace2)以及从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 inum)中克隆出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序列具有95%以上的相似性。说明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体内都存在2种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而且预示蚜虫体内可能普遍存在2种不同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这2种基因都具有相应的功能。
陈茂华韩召军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乙酰胆碱酯酶
禾谷缢管蚜羧酸酯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为开展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抗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设计简并引物并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长度分别为260、331、337bp的3个禾谷缢管蚜的羧酸酯酶cDNA片段,命名为Rp.est1、Rp.est2、Rp.est3;3个片段推导氨基酸残基分别为87、110、112个;同源性分析表明,Rp.est1、Rp.est2、Rp.est3之间的相似性在40%左右,表明其分别代表不同基因;Rp.est1、Rp.est2、Rp.est3与其他昆虫羧酸酯酶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GeneBank登录号分别为AY622997、AY869713、AY869714。
陈茂华蓝家样韩召军乔宪凤曲明静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羧酸酯酶基因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