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1212010532901)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华荣辉李伯春吴德来秦志刚张家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地质特征
  • 2篇多金属
  • 2篇多金属矿
  • 2篇铜多金属
  • 2篇铜多金属矿
  • 2篇矽卡岩
  • 2篇矽卡岩型
  • 2篇金属矿
  • 2篇成矿
  • 2篇成矿地质
  • 2篇成矿地质特征
  • 1篇找矿
  • 1篇找矿方向
  • 1篇控矿
  • 1篇控矿因素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江西省地质矿...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2篇吴德来
  • 2篇李伯春
  • 2篇华荣辉
  • 1篇张家菁
  • 1篇秦志刚

传媒

  • 1篇资源调查与环...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北武夷梁家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被引量:5
2008年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梁家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分析研究,得出矿区矿化类型有四种:接触带矽卡岩型、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其中石炭纪藕塘底组(C2o)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茅口组(P1m)地层中主要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为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液分别来源于侏罗纪早世梁家单元(γJ1L)黑云母花岗岩体及白垩纪晚世五府岗独立单元(γπK2W)花岗斑岩体。深部的含矿流体随岩浆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含矿流体不断分离、富集,逐步形成富矿热液。在岩浆演化的晚期,富矿热液在近地表附近沿着被交代岩石的接触面或甚至脱离岩浆体系沿着有利围岩层间破碎带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矿床。结合其它控矿因素得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吴德来张家菁华荣辉李伯春秦志刚秦梅芳
关键词: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控矿因素
北武夷陈坊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被引量:3
2008年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陈坊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陈坊地区石炭纪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地层中主要为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分布特征,探讨该区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分析,表明陈坊矿区成矿潜力巨大,并提出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吴德来华荣辉李伯春
关键词: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