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WW011)

作品数:13 被引量:193H指数:6
相关作者:胡安江胡晨飞梁燕彭红艳祝一舒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6篇文学

主题

  • 6篇翻译
  • 5篇英译
  • 5篇文学
  • 4篇译本
  • 4篇英译本
  • 3篇英语
  • 3篇英语世界
  • 3篇中国文学
  • 3篇走出去
  • 3篇可接受性
  • 3篇国文
  • 3篇国文学
  • 2篇译介
  • 2篇寒山
  • 2篇寒山诗
  • 2篇翻译策略
  • 1篇大众
  • 1篇大众读者
  • 1篇代文
  • 1篇当代文学

机构

  • 8篇四川外国语大...
  • 5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作者

  • 9篇胡安江
  • 5篇胡晨飞
  • 1篇李艺
  • 1篇祝一舒
  • 1篇谢柯
  • 1篇梁燕
  • 1篇周晓琳
  • 1篇周晓琳
  • 1篇梁秀利
  • 1篇彭红艳

传媒

  • 4篇外国语文
  • 3篇岭南师范学院...
  • 2篇小说评论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中国翻译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外语教学理论...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求同”还是“存异”?——以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日本汉诗英译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在当下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对于"异"的强调似乎成了保留"文化多样性"的代名词。从理论上讲,源语文本中的"异质性"正是源语文化有别于他者文化的独特文化印迹,但与此同时这些文化印迹往往因为其唯一性和独特性,在现实层面却鲜有成功迻译入目标文化的例子,尤其对于非学术翻译的文学翻译而言,情况更是如此。因此,这种单纯"存异"的翻译"表述"方式,姑且不论其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作者"本意",却往往容易违逆目标文化的"文化常规"与"可接受性"。这种现象无疑是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尤其需要高度警惕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胡安江周晓琳
关键词:可接受性跨文化传播
“中国形象”的书写与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去”——从《一地鸡毛》英译本谈起被引量:2
2015年
"世界需要通过文学观察中国,中国也需要通过文字来展示自己的真实形象",伴随着中国作家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步伐,"世界阅读中国的时代"已然到来。然而,在"世界阅读中国"的迫切诉求之下,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却步履维艰。这其中,翻译所扮演的角色同样耐人寻味。基于此,拟以当代作家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的英译过程为考察对象,探讨"中国形象"的书写以及中国文学"走出去"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译介的诸多问题,提出"零度翻译"的概念,同时关照译者模式选择的相关议题。
胡晨飞
关键词:《一地鸡毛》
中国文学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基于两大英文图书网站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在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翻译活动中,译作在海外的接受及影响力一直是备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Goodreads和Amazon两大英文图书网站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用观察式实证调查研究的方法,从西方普通读者的视角来考察中国文学作品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可以作为传统翻译研究资料的一个补充。同时,通过这种途径来考察西方普通读者的阅读取向以及反映在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颇有意义。
梁秀利
关键词:中国文学作品
美国主流媒体与大众读者对毕飞宇小说的阐释与接受——以《青衣》和《玉米》为考察对象被引量:5
2015年
一、毕飞宇的经验世界与文学表达 关于毕飞宇的小说,有论者指出:"毕飞宇的小说确立的是一种摇摆不定的青春成长经验。而且在这种成长经验中,很少有正面的、激动人心的、昂扬向上的力量,似乎所有人生的榜样都在讲述或以自己的经验提醒人们,没有完美的世界,人生是一声叹息,诗就是那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胡安江胡晨飞
关键词:《玉米》大众读者美国主流媒体女性世界
布迪厄社会学视野下的《孙子兵法》英译被引量:5
2014年
论文介绍了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及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接着从布迪厄社会学视角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探讨了《孙子兵法》的英译情况,借助这种独特的视角,翻译研究者可以从一个更接近于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孙子兵法》的英译活动并阐释其翻译与社会、文化、全球化等方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艺谢柯
关键词:布迪厄社会学场域惯习《孙子兵法》
译介动机与阐释维度——试论阎连科作品法译及其阐释被引量:10
2013年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梁丽芳(LaifongLeung)在2011年发表的《阎连科:一位作家的道义》(“YanLianke:AWriter’sMoralDuty”)的开篇,曾这样描述中国作家阎连科:“阎连科是一位精力充沛、悲天悯人和开拓创新的作家,他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最高产、最成功和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①梁丽芳认为,正是由于阎连科的“悲天悯人”以及他在描写中国农村图景时带给读者的持续“创新手法”②,阎连科近年来受到海内外读者的高度瞩目与持续关注。梁丽芳甚至认为,阎连科的文学成就毫不逊色于有着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作家莫言。
胡安江祝一舒
关键词:中国作家维度译介创新手法文学批评家
异域的他者:葛浩文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葛浩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译介领域的成就无可比拟,然而,光环之下,其成就与地位是否在无形当中被夸大与抬高?葛浩文译笔之下的中国,有着怎样的"形象"?这种"形象",又是如何被建构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或许正可以为中国文学的"走出去"提供某些有益的思考。
胡晨飞
关键词:翻译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走出去”研究——以市场机制和翻译选材为视角被引量:28
2015年
文化势差、民族心理、文化心态,"精英主义"态度合力促成了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世界对于翻译及翻译作品的事实性歧视。中国现当代文学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所进行的一系列"走出去"探索,深刻反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的种种现代性焦虑与文化复兴压力。在当下的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要实现实质性的跨越与突破,必须建立以市场为主要导向的文学传播机制、同时兼顾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以及译者翻译模式和读者阅读方式的新变化、新特点,在传播机制和翻译选材方面尊重市场机制和目标读者,实施多元并举的立体推介策略,从而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胡安江梁燕
关键词:翻译选材
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与思考被引量:27
2017年
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关于"走出去"的尝试,深刻反映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过程中所承受的种种现代性焦虑与文化复兴压力。然而,中国读者对于本土文学的极端漠视、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认知空白、英语世界对于翻译作品的先天歧视,以及翻译策略的决策偏失与本土传媒的制度缺陷,更是让此种焦虑与压力有增无减。这些症结性问题,是我们在走出去进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现实问题和决策问题,它们共同制约着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步伐。
胡安江
关键词:出版业翻译策略中国文学
法国汉学家吴其昱的寒山诗英译本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如果从传统翻译研究的"对等"或"等值"视角来审视法国汉学家吴其昱的寒山诗译本,读者会发现其译诗中某些背离所谓"充分性"翻译原则的地方,但如果从翻译规范论的相关理论视角来进行观照,则会发现吴氏译本对于译诗"可接受性"的充分彰扬。
胡安江周晓琳
关键词:可接受性翻译规范寒山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