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KS1235)
-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露远张炎王万华吴亚平鲍治诚更多>>
- 相关机构: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昆山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梗死溶栓再通的血浆标志物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脑梗死的严重性和预后与很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闭塞血管能否及时再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神经影像学的一些检查都对判断血管再通有一定帮助。有很多研究关于溶栓再通的血浆标志物(包括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及其以外的生物标志物,如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脂蛋白磷脂酶A2,但真正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却不多。
- 张露远张炎周金方王万华
-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再通血浆标志物
- 不同溶栓效果患者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溶栓效果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动态变化。方法根据治疗24 h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减分率比较溶栓组33例与未溶栓组20例的疗效,采集溶栓组溶栓前,溶栓后2 h、6 h、12 h、24 h及1周的血液检查FIB、DD水平,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溶栓患者24 h后NIHSS减分率较未溶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26,P<0.05)。溶栓效果好组FIB在12 h达到低点,明显低于溶栓效果差组(t=4.47,P<0.01),DD在6 h达到高点,明显高于溶栓效果差组(t=6.374,P<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溶栓效果好的患者FIB下降明显,DD上升明显,为临床观察病情转归,预测预后提供依据。
- 张露远张炎周金芳王万华
- 关键词:溶栓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 免疫球蛋白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在病毒性脑膜炎(VM)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78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常规治疗,观察组辅以免疫球蛋白,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脑脊液T细胞亚群、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86.11%,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脑脊液CD3^+、CD4^+水平和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脑脊液炎症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能有效改善VM患者CD3^+、CD4^+、CD8^+水平,调节CD4/CD8平衡,抑制Th1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发挥辅助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疗效。
- 鲍治诚夏雪龙吴亚平刘丹
- 关键词:病毒性脑膜炎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炎症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