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010-00049)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许迅王雯秋汪枫桦孙晓东王泓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光学相干
  • 2篇断层扫描
  • 2篇源性
  • 2篇视网膜脱离
  • 2篇曲安奈德
  • 2篇相干
  • 2篇孔源性
  • 2篇孔源性视网膜...
  • 2篇光学
  • 2篇B型超声
  • 2篇玻璃体
  • 2篇玻璃体后脱离
  • 2篇超声
  • 1篇人体测量术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中心凹
  • 1篇中央凹

机构

  • 3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张皙
  • 3篇王泓
  • 3篇孙晓东
  • 3篇汪枫桦
  • 3篇王雯秋
  • 3篇许迅
  • 2篇俞素勤
  • 2篇姜媛
  • 2篇张磊
  • 2篇莫亚南
  • 2篇刘海芸
  • 1篇罗大卫
  • 1篇许斐平

传媒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相干光断层扫描中黄斑中心凹定位及其对视网膜厚度测量结果的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中,黄斑中心凹定位及其对视网膜厚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应用频域OCT的512×128区域扫描模式,测量50例正常人和50例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均纳入1只眼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黄斑中心凹位置根据常用的扫描中心(SC)、自动检测黄斑中心凹(AF)、手动检测黄斑中心凹(MF)3种模式确定。以MF为标准点,计算sc和AF至MF的距离偏差;分析黄斑中心凹定位对视网膜厚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对黄斑中心凹定位偏差和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偏差进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两样本秩和检验。结果(1)正常人组:黄斑中心凹定位可以通过频域OCT断面扫描特征确定。SC至MF距离为(35.04-23.0)μm,经过软件校正的AF至MF距离为(6.04-9.0)μm,偏差较小(t=-3.732,P〈0.05)。SC的视网膜厚度偏差为(7.44-10.4)μm;AF的视网膜厚度偏差范围为0~3μm,中位数为0,偏差较小(Z=-2.956,P〈0.05)。(2)黄斑水肿患者组:黄斑中心凹定位相对困难,SC至MF距离为(59.0±26.0)μm,AF至MF距离为(34.0±23.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5,P〈0.05)。SC的视网膜厚度偏差为(28.0±36.0)μm,AF的视网膜厚度偏差为(23.0±31.0)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8,P〉0.05)。结论频域OCT检测中的黄斑中心凹定位能够影响视网膜厚度的测量结果,通过软件校正的黄斑中心凹位置能够提高视网膜厚度测量的准确性。(中华聪群杂志,2012,48:883—887)
汪枫桦许斐平罗大卫王雯秋王泓张皙许迅孙晓东
关键词:光学相干视网膜中央凹人体测量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评价
2012年
目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RRD中PVD发生率以及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采用前置镜、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PVD,与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A)染色观察PVD进行比较。我院住院治疗RRD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术前行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超声和OCT检查玻璃体情况。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采用TA辅助玻璃体染色作观察PVD的金标准,比较各种术前玻璃体检查方法对于诊断PVD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数据采用Kapp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各种诊断方法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术中TA染色中发现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0.0%;B超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76.7%.眼底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36.7%,OCT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3-3%,其中B超检查与术中发现的差异性最大。结论在RRD中完全性PVD发生率较低。现有各种术前检查方法有其局限性,而术中TA染色,能够更好的显示玻璃体皮质残留。
汪枫桦王雯秋俞素勤莫亚南张磊姜媛刘海芸王泓张皙许迅孙晓东
关键词:玻璃体后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B型超声曲安奈德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评价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RRD中PVD发生率以及不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采用前置镜、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诊断PVD,与术中采用曲安奈德(TA)染色观察PVD进行比较。我院住院治疗RRD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术前行裂隙灯下前置镜眼底、超声和OCT检查玻璃体情况。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采用TA辅助玻璃体染色作观察PVD的金标准,比较各种术前玻璃体检查方法对于诊断PVD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数据采用Kapp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各种诊断方法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术中TA染色中发现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0.0%;B超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76.7%,眼底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36.7%,OCT检查诊断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3-3%,其中B超检查与术中发现的差异性最大。结论在RRD中完全性PVD发生率较低。现有各种术前检查方法有其局限性,而术中TA染色,能够更好的显示玻璃体应质残留.
汪枫桦王雯秋俞素勤莫亚南张磊姜媛刘海芸王泓张皙许迅孙晓东
关键词:玻璃体后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光学相干断层扫描B型超声曲安奈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