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37002) 作品数:13 被引量:217 H指数:7 相关作者: 孙红文 周尊隆 李阳 张闻 刘妮 更多>> 相关机构: 南开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农业科学 更多>>
3种多环芳烃在木炭上的吸附/解吸行为 被引量:36 2008年 通过控制氧化时间自制了3种结构不同的木炭(charcoal),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3种典型多环芳烃菲、蒽、芘在木炭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加热处理时间,可以制得结构和性质不同的木炭。多环芳烃在木炭上的吸附/解吸均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吸附系数(Koc)在105.7-106.6之间,而吸附的线性因子(n)在0.4-0.7之间。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共同控制着多环芳烃在木炭样品中的吸附,因此,Koc及n与木炭的结构、多环芳烃的疏水性及分子大小有关。多环芳烃在木炭上的解吸出现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解吸滞后程度与多环芳烃分子大小有关,表现为芘的解吸滞后程度大于其余两种三环芳烃;芳香碳及极性都会影响解吸滞后程度,而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致密脂肪碳是关键的结构因素。 周尊隆 吴文玲 李阳 孙红文关键词:多环芳烃 非线性 猪粪制备的生物碳对西维因的吸附-催化水解作用 以猪粪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制备生物碳,并对其进行除灰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灰分含量生物碳与西维因的相互作用。生物碳含有无机矿物,不定型有机质和结晶态芳香碳,且随温度升高,灰分含量增加,BET比表面积增加。生物碳对西维因的... 张鹏 孙红文关键词:生物碳 猪粪 西维因 催化水解 文献传递 人工纳米材料对菲的吸附 <正>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生产和使用,纳米材料将会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环境中,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纳米材料将影响其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硅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人工纳米材料,菲是典型的多环芳... 罗沛 孙红文文献传递 水稻秸秆主要组分的提取及其对芘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6 2010年 从水稻秸秆中提取主要组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芘在秸秆及其3种组分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各组分性质差异很大,木质素具有较高的芳香性和较低的极性,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较高的极性和脂肪性.不同组分对芘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但吸附能力因其结构的差异而不同,木质素对芘的吸附能力最强,吸附容量KF为5.04×104,比纤维素高100倍左右,而芘在半纤维素上的吸附能力略低于纤维素.低浓度(水相平衡浓度ce=0.01Sw)下,秸秆对芘的吸附主要受木质素的控制,而且分配系数Kd略低于按照木质素质量分数计算的预测值,可能是由于木质素的烷基和芳香结构被周围的极性结构所覆盖.但在高浓度(ce=0.5Sw)时,秸秆对芘的吸附高于各组分的加和,芘向秸秆其他组分的分配作用不能忽略.芘在木质素上的吸附表现为非线性(非线性指数,n=0.89),而其它3种吸附剂对芘的吸附更趋向于线性(n>0.96).n值与芳香性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极性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芳香性导致的特殊作用力是造成吸附非线性的主要原因.有机碳标化分配系数Koc随吸附剂芳香性的增强而增大,但随极性的增强而减小. 赵莉 孙红文 何娜关键词:秸秆 木质素 非线性 多环芳烃 蚯蚓消化过程引起的土壤有机质结构变化:对于污染物吸附行为的作用 <正>蚯蚓是热带和亚热带土壤中最重要的土壤生物。蚯蚓摄入土壤通过消化作用引起土壤有机质的形态发生改变。土壤有机质对于进入土壤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本次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蚯蚓(Eisenia fetida)消化作... 徐晓阳 孙红文文献传递 杭州钢铁工业区PAHs的时空分布与土-气交换 <正>我国每年工业过程排放的PAHs超过4700吨。PAHs时空分布呈现以工业区和城市为污染中心向周边区域辐射递减的特点。研究典型工业区环境PAHs源汇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杭州钢铁工业区(有钢铁、焦化、玻璃制造和炼... 钟宇驰 朱利中文献传递 半透膜微萃取方法的建立及其在测定土壤间隙水中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应用 被引量:3 2010年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半透膜被动采样技术的微萃取方法(semi-permeable membrane based micro-extraction,SPM-ME),并以菲为模型污染物,测试了SPM-ME用于测定土壤间隙水中自由溶解态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菲在该SPE-ME装置与水相间的平衡可在6h内达到,并且随着装置中三油酸甘油酯含量的增加,单元SPE-ME对于菲的富集系数也相应增加。该装置对土壤间隙水中菲的富集在10d内能达到平衡,整个过程主要受菲从土壤向间隙水的传质控制。该装置测得间隙水中菲的浓度与实际测得间隙水浓度十分吻合,而由传统的相平衡分配法计算所得间隙水浓度则高出实测值4~5倍。同时,该装置对体系中污染物的耗竭小于体系中污染物总量的1%。因此,SPE-ME是一种准确、有效、非耗竭式的微萃取技术。 徐晓阳 孙红文 张志远土壤中芳烃化合物水解吸和热解吸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为开发一种表征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流动性和生物有效性的新型方法,建立了一套热解吸装置,并对甲苯和芘在3种土壤中的水解吸和热解吸进行了比较研究.2种解吸行为均呈现二元模式,表明吸附态芳烃化合物在土壤中处于不同的结合状态.用两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指数衰减平衡方程对甲苯和芘的水、热解吸行为进行分析,分别得到水解吸易解吸部分所占百分数Frap和水、热解吸速率常数bw、bt等参数.甲苯在1、2、3号土中的Frap分别是27.9%、12.5%、16.0%;芘的分别是2.4%、22.0%、19.1%;甲苯3种土中的bw的值分别是0.241、0.018、0.038;芘的分别是0.008、0.013、0.012.Frap与bw呈正相关(甲苯:R2=0.982;芘:R2=0.991).250℃时,甲苯在3种土中的bt的值分别是0.167、0.064、0.141;芘的分别是0.036、0.062、0.047;400℃时,甲苯的bt值分别是0.429、0.084、0.398;芘的分别是0.066、0.162、0.153.bw与bt有一定的相关性(250℃:R2=0.985;400℃:R2=1.848),且Frap与bt有正相关关系.由于水解吸所得的Frap可被用于表征生物可利用性,因此可以通过热解吸技术预测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生物可利用性. 张闻 张瑜 孙红文关键词:热解吸 甲苯 生物可利用性 蚯蚓辅助微生物修复芘污染土壤 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微宇宙实验,研究了蚯蚓对不同土壤中芘的微生物降解率的影响及蚯蚓对芘的富集率.结果表明,有机质较高土壤中芘的微生物降解率和蚯蚓富集率都低于有机质低的土壤,而老化作用降低了芘的生物有效性.无论在新鲜染毒还是老化的土壤中,蚯蚓均可提高土壤中芘的去除率和微生物降解率.在新鲜染毒的红壤和潮土中,蚯蚓可使芘的去除率由41.78%和27.02%分别提高到89.24%和57.53%,其中分别有51.48%和41.63%是蚯蚓促进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引起的,37.76%和15.90%归因于蚯蚓富集作用.而在老化的红壤和潮土中,蚯蚓可使芘的去除率由36.53%和20.50%分别提高到91.93%和45.46%,其中分别有54.43%和32.83%是蚯蚓促进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引起的,37.50%和12.63%归因于蚯蚓富集作用. 李洁明 孙红文 李阳 王翠苹 张彦峰 张清敏关键词:蚯蚓 微生物 生物修复 荧光显微法观察芘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和积累 <正>本文以芘做为有机污染物的代表,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了芘在植物体内的迁移方式和赋存状态,试图为了解植物吸收有机污染物的机理提供参考。发现饱和芘水溶液中浸泡了0.5小时后洋葱表皮细胞的荧光显微图像表明,芘从样品切口处进入... 张明 朱利中关键词:PAHS 迁移 细胞壁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