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966)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3
相关作者:何余容陈科伟潘雪红潘飞盘梅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西甘蔗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赤眼蜂
  • 3篇玉米
  • 3篇玉米螟
  • 3篇玉米螟赤眼蜂
  • 2篇生殖力
  • 2篇拟澳洲赤眼蜂
  • 2篇沃尔巴克氏体
  • 2篇繁殖
  • 2篇繁殖力
  • 2篇高温
  • 2篇WOLBAC...
  • 1篇嗅觉反应
  • 1篇生命表
  • 1篇实验种群
  • 1篇四环素
  • 1篇年龄
  • 1篇种间
  • 1篇种群
  • 1篇卵量
  • 1篇环素

机构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6篇何余容
  • 4篇潘雪红
  • 4篇陈科伟
  • 1篇吕燕青
  • 1篇黄寿山
  • 1篇盘梅
  • 1篇潘飞
  • 1篇龚静
  • 1篇周靖
  • 1篇刘惠珍

传媒

  • 3篇昆虫学报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温和四环素对Wolbachia诱导孤雌产雌短管赤眼蜂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持续高温(30℃和33℃恒温)饲养生长24 h后的短管赤眼蜂和不同质量浓度四环素(四环素+30%的蜂蜜水配成)喂养成虫的方法,观察各处理对孤雌产雌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Riley)性别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短管赤眼蜂由原来的完全孤雌产雌变成了完全孤雌产雄,并只出现少量雌雄嵌合体(数量不到1%),其产卵量也比未处理的显著降低,说明高温能将短管赤眼蜂体内的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完全并快速杀死;用1、10、100 mg/mL 3个质量浓度的四环素对完全产雌孤雌生殖的短管赤眼蜂连续处理8代后,每代均出现少量的雄蜂和雌雄嵌合体,且随着处理代数的增加,短管赤眼蜂平均产卵量开始有下降的趋势,在F2代达到最低,随后又呈上升趋势,在F7和F8代平均产卵量甚至高于F1代,各处理代产卵量较不处理代F0均显著降低。
潘雪红何余容
关键词:高温四环素沃尔巴克氏体生殖力
Wolbachia在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种间的水平传递被引量:2
2011年
用米蛾卵作为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共寄生的寄主,实现Wolbachia在赤眼蜂种间的水平传递。对Wolbachia的wsp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这4头处女雌蜂体内有Wolbachia的存在,且在由这4头处女雌蜂为单系所建立第1~5代拟澳洲赤眼蜂群体内,Wolbachia的检测均为阳性;wsp基因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体内Wolbachia的wsp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证明未感染Wolbachia的拟澳洲赤眼蜂和感染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在同一米蛾卵体内共同发育时,Wolbachia能从供体短管赤眼蜂成功地水平传递到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体内,并能在新宿主体内垂直传递5代。
潘雪红何余容
关键词:赤眼蜂沃尔巴克氏体
Wolbachia感染对拟澳洲赤眼蜂寿命、生殖力和嗅觉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5
2007年
研究了通过共享同一寄主卵,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体内共生的Wolbachia被水平传递到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体内后,Wolbachia对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的影响。结果表明:Wolbachia的侵染能使拟澳洲赤眼蜂进行不完全的产雌孤雌生殖,增加拟澳洲赤眼蜂子代雌性比例,但却导致了雌蜂寿命缩短和繁殖力降低的生理损失。Wolbachia感染的当代处女蜂及其建立的种群连续5代(F1~F5),其子代雌蜂百分率分别为79.17%、76.60%、68.66%、72.58%、68.15%和64.06%,基本上呈现出逐代降低的趋势,并越来越接近对照的63.85%。处女蜂及F1~F5代雌蜂的平均寿命分别为4.33、5.50、5.60、6.68、7.32和7.50天,而未感染交配雌蜂寿命为7.59天;处女蜂及F1~F5代雌蜂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1.33、70.00、86.41、93.90、102.92和124.38粒/雌,除F5代外,均显著低于未感染交配雌蜂的产卵量134.81粒/雌。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Wolbachia新宿主拟澳洲赤眼蜂对寄主小菜蛾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Wolbachia的侵染具轻微干扰拟澳洲赤眼蜂嗅觉反应的负面影响。未感染Wolbachia的拟澳洲赤眼蜂及Wolbachia供体短管赤眼蜂对寄主小菜蛾具较强的嗅觉反应,其雌蜂在小菜蛾腹部鳞片正己烷提取液和小菜蛾卵表正己烷提取液处理区内滞留时间显著或极显著长于对照区。而感染Wolbachia的拟澳洲赤眼蜂F2代和F3代雌蜂,尽管在小菜蛾腹部鳞片正己烷提取液处理区内滞留时间比对照区长,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其F2代雌蜂在小菜蛾卵表正己烷提取液处理区内滞留时间与对照区相比,也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随Wolbachia在拟澳洲赤眼蜂种群中垂直感染代数的增加,拟澳洲赤眼蜂对寄主小菜蛾的嗅觉反应恢复正常,在Wolbachia感染后的F4~F6代,雌蜂在两种提取液处理区内的滞留时间均显著或极显著长于对照区。
潘雪红何余容陈科伟潘飞盘梅
关键词:拟澳洲赤眼蜂WOLBACHIA嗅觉反应
高温对玉米螟赤眼蜂实验种群的影响被引量:21
2006年
以米蛾卵为繁育寄主,组建了玉米螟赤眼蜂在26、29、32和35℃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探讨了高温对玉米螟赤眼蜂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32℃-35℃对玉米螟赤眼蜂各虫态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卵.幼虫的存活率在26℃和29℃分别为94.2%和88.6%,32℃时下降至80.2%,而35℃时仅为53.2%,蛹的存活率也表现出相应的下降趋势.玉米螟赤眼蜂羽化后12h内的抱卵量、体长及卵粒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或变小.26℃时,玉米螟赤眼蜂羽化后0-12h的抱卵量为37.9粒,随着温度的升高,抱卵量急剧下降,29℃、32℃和35℃的抱卵量分别为29.6、21.6和13.7粒,在26℃及29℃时,所有雌蜂均能进行正常交配和产卵,32℃时有6.7%的个体不产卵,至35℃时,则有60%的个体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殖活动。
陈科伟周靖龚静何余容黄寿山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高温繁殖力生命表
玉米螟赤眼蜂雌蜂繁殖力与年龄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以米蛾卵作为繁育寄主,通过系统解剖不同发育期(0~144 h)玉米螟赤眼蜂的卵巢,探讨了雌蜂抱卵量、繁殖力与其年龄和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羽化初期(0~3 h),卵巢中只有部分卵处于成熟状态,随着雌蜂年龄的增加,其抱卵量不断增加,至72 h时接近其卵巢容纳量.抱卵量与雌蜂年龄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y=a{1-exp[-b(x+c)]}.用后足胫节长度(HTL)来表示雌蜂个体大小时,HTL短于0.150 mm、介于0.150~0.159 mm之间以及长于0.160 mm的个体羽化后24 h的平均抱卵量分别为40.4、50.5和58.2粒,各占其卵巢容纳量的72.8%、79.3%和86.9%,占整个成虫期总产卵量的49.4%、47.9%及51.9%.玉米螟赤眼蜂羽化后24 h内的产卵量接近于羽化后24 h的抱卵量.雌蜂个体大小与抱卵量及总产卵量之间关系密切,抱卵量与总产卵量随着雌蜂个体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呈线性正相关.个体大小可以作为评估玉米螟赤眼蜂生殖潜能高低的一个良好的指标.
陈科伟刘惠珍何余容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抱卵量繁殖力
玉米螟赤眼蜂雄性生殖力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根据膜翅目寄生蜂未受精的卵发育为雄性个体,受精卵发育成雌性个体这一性别决定机制,考察了玉米螟赤眼蜂雄蜂生殖力的大小,探讨了雄蜂授精能力与个体大小、年龄及交配次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雄蜂在羽化时或羽化后很短的时间内其精巢就已发育成熟,成虫期不再形成新的精子。雄蜂在羽化后立即可与雌蜂进行交配,在雌蜂过量的情况下,24h内就可能将体内的精子或精液消耗尽,24h后的雄蜂虽能与雌蜂继续交尾,但雌蜂所繁育的子代中未见有雌性个体。同一雄蜂能与多头雌蜂进行交尾,授精8~23头雌蜂,平均能繁育出346.15头雌性后代。雄蜂的授精能力与交配次数密切相关,授精量随交配次数增加而逐渐下降。首次交配时,雄蜂能给雌蜂提供较多的精子,约能繁育出58.85头雌性后代,但随着交配次数的增加,雄蜂向雌蜂输送的精子越来越少,10次交配之后,雄蜂所能授精、繁育的子代雌性数将不超过10头。以后足胫节长度表示个体大小时,体型较大的雄性个体进行多次交配的能力强,能繁育更多的雌性后代。
陈科伟吕燕青潘雪红何余容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交配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