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20130110)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孙悦华毕中霖李金林蒋迎昕贾陈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耶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英文
  • 3篇榛鸡
  • 3篇斑尾榛鸡
  • 2篇食性
  • 2篇繁殖
  • 2篇孵卵
  • 2篇孵卵行为
  • 1篇亚种
  • 1篇占有率
  • 1篇占有率分析
  • 1篇针叶
  • 1篇针叶林
  • 1篇植食性
  • 1篇声谱
  • 1篇声谱分析
  • 1篇生活史
  • 1篇生活史特征
  • 1篇生态报道
  • 1篇生态学
  • 1篇欧亚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耶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篇孙悦华
  • 3篇蒋迎昕
  • 3篇毕中霖
  • 3篇吕楠
  • 3篇方昀
  • 3篇贾陈喜
  • 3篇李金林
  • 2篇王杰
  • 2篇杨陈
  • 2篇朱永智
  • 1篇朱磊

传媒

  • 5篇动物学杂志
  • 3篇Chines...
  • 2篇四川动物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斑尾榛鸡消化系统的解剖学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对7只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成体的消化系统进行了解剖、测量。消化管总长(161±21)cm,其中小肠、盲肠分别约占消化管总长的40.2%±3.2%和44.9%±2.4%。嗉囊容量约(42±9)ml。相对于其他体重接近的松鸡科鸟类,斑尾榛鸡的盲肠与小肠之比较大,可能与适应消化高纤维的食物有关。
王杰吕楠杨陈常海忠孙悦华
关键词:斑尾榛鸡盲肠植食性
斑尾榛鸡的生活史特征、行为和保护(英文)
2010年
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仅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的高山针叶林中,为我国的特有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被《中国鸟类红皮书》列为濒危鸟类,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和分布最南的松鸡科鸟类。1995年以来,作者运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斑尾榛鸡的婚配行为、巢址选择、孵卵节律、冬季社群行为、食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景观生态学手段分析了斑尾榛鸡的栖息地破碎化和种群生存状况,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孙悦华方昀
关键词:生活史食性
甘肃卓尼橙翅噪鹛繁殖生态报道被引量:5
2007年
2005年5—7月,在甘肃省卓尼县洮河林业局卡车林场对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橙翅哚鹛多选择在较小的云杉树上营巢,巢距地面高为1.56±0.38m(n=10),其窝卵数平均为3.4±0.5枚(n=10),卵重为5.8±0.2g(n=17)。橙翅噪鹛孵卵期为14天,育雏期为15天,孵化率为67.6%。
蒋迎昕朱永智孙悦华
关键词:繁殖生态
甘肃莲花山淡眉柳莺的繁殖记录及其孵卵行为被引量:3
2009年
2001年6~7月,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记录了淡眉柳莺(Phylloscopus humei)繁殖,研究了其孵卵行为。结果表明,窝卵数为(4.3±0.5)枚(4~5,n=4),卵的大小为(14.0±0.4)mm×(11.2±0.4)mm(n=17)。育雏期为(13.8±0.5)d(13~14,n=4)。孵化期内雌鸟日活动期的平均长度为(833.2±40.0)min,平均每天离巢(46.6±12.2)次(n=27),每次离巢时间为(5.3±2.8)min(n=1435),每次在巢时间为(12.7±7.5)min(n=1409),在巢率为72.4%±11.6%(n=21)。雨天在巢和离巢的时间与晴天有显著差异,晴天在巢率为71.5%±12.1%(n=13),雨天在巢率为75.1%±9.0%(n=8)。在整个孵卵期间所有记录到的卵温平均为31.2℃(49066min内连续记录58879次)。雌鸟每次离巢,卵温平均下降(9.4±3.4)℃(n=1450)。
毕中霖孙悦华蒋迎昕贾陈喜
关键词:孵卵行为
微卫星位点TUT1的性别连锁检验(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微卫星位点TUT1曾被认为位于松鸡科鸟类的常染色体上,只是多态性低于期望值,然而最近发现存在空基因现象.通过在45只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亲本和5巢双亲已知的幼鸟上扩增,发现TUT1在异配体的雌性中为纯合体,在84%的雄性中为杂合体,而且可从父本遗传给雌性和雄性后代,但从母本只能遗传给雄性后代.通过BLAST查询,含TUT1位点的序列(460 bp)与鸡Z染色体的序列最相似,分值329,期望值8e-87.以上结果表明TUT1位点位于松鸡科鸟类的Z染色体上;提示微卫星位点的空基因现象可能来自性别连锁,因此,在发表和应用微卫星位点时应当进行性别连锁检验.
王杰杨陈朱磊贾陈喜孙悦华
关键词:微卫星
棕眉柳莺鸣唱声谱分析及其地理差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2002、2005、2007年5~8月,在甘肃莲花山、宁夏贺兰山和内蒙阿拉善贺兰山等自然保护区对棕眉柳莺(Phylloscopus armandii)的鸣唱进行了采集,共录到18只108min的鸣声。通过声谱分析,棕眉柳莺鸣唱的频率范围在2.63~6.32kHz之间;音素数平均为5.56±2.47(n=124);持续时间为(1.07±0.30)s(n=124),最长可达2.68s。棕眉柳莺鸣唱音节之间的间隔时间差异较大,范围在2~18s之间;从18只个体共589个音节中总结出61种音节类型,其中37种为共享音节,24种为特有音节,分别占总数的60.7%和39.3%。不同棕眉柳莺个体的鸣唱音节类型组成不同,没有任何两只棕眉柳莺个体的音节曲目完全一致。莲花山和内蒙贺兰山两个地区内个体之间的音节相似性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01)。通过对棕眉柳莺鸣唱的地理变异分析,发现越是邻近分布的个体其鸣唱也越相似。
李金林吕楠MARTENS Jochen孙悦华
关键词:声谱分析
甘肃莲花山四川林鸮初步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Supported by BP Conservation Programme, we mounted 40 nest for Strix davidi in suitable habitat at Lianhuashan Natural Reserve, Gansu in 2002-2003. Those nest boxes enable us close observing of breeding success of this rare species in 2005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The first pair bred laid 2 eggs in a nest box and both young were fledged. In May 2006, we monitored 3 territorial males in an area around 500 hm2 by playback method. In mid-June, we found droppings and pellets at the side of a vertical precipice, with hint that an active breeding site there. Two young owls were detected in the crown of a tall spruce tree, situated directly at the base the precipice, on which was thought to be their nest site.
方昀孙悦华Wolfgang Scherzinger
关键词:DAVID欧亚大陆针叶林生态学
三趾啄木鸟西南亚种(Picoides tridactylus funebris)的取食行为分析(英文)
2012年
三趾啄木鸟西南亚种(Picoides tridactylus funebris)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类。自从1870年被发现后,未见关于该鸟生活史的报道。在2007年4月至7月,我们对一对三趾啄木鸟西南亚种的取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通过无线电遥测跟踪,共获得117个取食记录样本,其中28个是雄鸟的,89个是雌鸟的。结果显示,该鸟更加偏好在云杉和枯树上取食,胸径平均为32.7±9.2cm该鸟主要采用啄取的方式进食(39.8%),其次是剥皮(13.2%)。在关于取食基质的4个调查参数中有3个存在差异显著,因此推断该鸟存在雌雄鸟生态位分离现象。这可能与二者喙的性二态有关,雄鸟喙略微大于雌鸟。三趾啄木鸟吸取树汁的比例(4.1%)要高于高山亚种(P.t. alpinus),说明西南亚种的生活环境由于缺乏食物,更加依赖吸食树汁来维持生存。总体来讲,三趾啄木鸟西南亚种的取食行为与其他亚种还是十分相似的。
朱永智吕楠吕楠李金林孙悦华
关键词:取食行为青藏高原
破碎化景观下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斑块占有率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3年
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是生活在高山针叶林中的中国特有鸟种,种群数量稀少。自然形成的斑块生境和原始林的过度采伐导致斑尾榛鸡的栖息地出现严重破碎化。本研究利用SPO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包括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冶力关森林公园的12万hm2的研究地区进行了栖息地分类,主要分为开阔地、针叶林及阔叶林地。共划定了229个、共4111 hm2成熟针叶林斑块(最大斑块面积332 hm2,平均18 hm2),作为斑尾榛鸡可全年利用的栖息地。通过对31个不同大小及隔离度的森林斑块是否有斑尾榛鸡生存的调查,利用广义线性模型的二项误差分布和Logit连接函数来估计斑尾榛鸡在破碎化森林中的占有率。结果发现斑块大小、被斑尾榛鸡占有的最临近斑块之间的距离是估算占有率的有效变量,较小的斑块内有斑尾榛鸡的概率远低于较大且相邻的斑块的概率,而超过40 hm2的斑块被占有的概率明显较高。一般来说斑尾榛鸡不能在距离超过2 km的斑块间迁徙扩散。本研究对如何在研究区域内造林并建立有效的生态廊道提供了理论依据。
Siegfried KLAUSWinfried VOIGT方昀Peter SELSAM孙悦华
关键词:斑尾榛鸡栖息地破碎化隔离度
云南柳莺鸣声特点及地理差异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1997、2002和2005年5~7月,在陕西省、四川省和甘肃省内共7个地区采集云南柳莺(Phylloscopus yunnanensis)的鸣声样本,并分析采自不同地区的共40只个体的鸣声。发现云南柳莺的鸣唱(song)和鸣叫(calls)在同一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比较99段云南柳莺的鸣唱声,发现持续时间与间隔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earson,r=-0.276,P=0.006,n=99)。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区云南柳莺鸣唱的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和持续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音节的间隔时间及音素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6;P=0.000)。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地区之间个体鸣唱音节间隔时间与海拔成正相关(Pearson,r=0.425,P=0.03,n=26)。
李金林孙悦华Jochen MARTENS毕中霖
关键词:鸣声分析海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