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4110)

作品数:26 被引量:137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来贵崔铁军马云东刘向峰赵娜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矿业工程
  • 8篇建筑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颗粒流
  • 4篇地震
  • 4篇煤矿
  • 3篇露天
  • 3篇安全工程
  • 2篇地压
  • 2篇岩爆
  • 2篇尾矿
  • 2篇矿井
  • 2篇建筑
  • 2篇核心筒
  • 2篇高层建筑
  • 2篇采场
  • 2篇冲击地压
  • 1篇大型露天煤矿
  • 1篇弹射
  • 1篇低煤阶
  • 1篇地震倒塌
  • 1篇地震荷载
  • 1篇地震稳定性

机构

  • 25篇辽宁工程技术...
  • 9篇大连交通大学
  • 4篇教育部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沈阳焦煤股份...
  • 1篇煤科集团沈阳...
  • 1篇中建一局集团...

作者

  • 20篇王来贵
  • 9篇崔铁军
  • 7篇马云东
  • 5篇刘向峰
  • 4篇赵娜
  • 4篇潘纪伟
  • 2篇宋子岭
  • 2篇杨建林
  • 2篇李莎莎
  • 1篇陈峰
  • 1篇冯东梅
  • 1篇苏猛
  • 1篇林雪松
  • 1篇纪玉石
  • 1篇齐庆杰
  • 1篇朱新平
  • 1篇李和万
  • 1篇王振伟
  • 1篇李建新
  • 1篇王建国

传媒

  • 6篇辽宁工程技术...
  • 4篇实验力学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中国安全科学...
  • 2篇露天采矿技术
  • 2篇采矿与安全工...
  • 1篇力学季刊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Intern...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震边坡超低摩擦效应启滑机理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含结构面边坡的超低摩擦效应及启滑机制,将含单一结构面边坡简化为等效质量-粘弹性模型,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以结构面法向应力状态及滑体与基岩的相对法向速度和位移为研究对象,得到了地震作用下基岩-滑体相对法向速度和位移以及结构面法向应力变化规律,揭示了含单一结构面边坡系统超低摩擦效应的实质。结果表明:地震载荷的波动造成滑体与基岩法向相对位移正负交替,结构面法向动应力正负变换,当结构面法向动应力为负时,系统出现超低摩擦效应,坡体发生累进性变形破坏。
王来贵习彦会周向潘纪伟杨建林
关键词:地震载荷
考虑人因失误和状态检修的事故链式模型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为预防和减少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以功能共振事故模型(FRAM)为基础,考虑人因失误对事故的诱导作用,构建与FRAM兼容的状态检修(CBM)优化模型(即事故链式模型)。以CBM功能模块和煤矿生产过程划分出的功能模块作为链式模型中的功能模块及维度。用该事故链式模型,分析阜新某矿的生产过程。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包括数据收集、诊断、预测、决策制定、维护工作和生产工作6个功能模块,各模块的维度数量及其含义不同,覆盖了从功能角度考虑的煤矿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部分,能有效处理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
崔铁军马云东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人因失误
中空-四核心筒-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地震倒塌过程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解含有多核心筒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坍塌过程及特征,基于颗粒流构建建筑模型并实施地震模拟。模拟建筑结构为中空-四核心筒-框架结构,施加地震荷载为正弦波,其峰值加速度分别为a=0.4 g、0.3 g、0.2 g且持续时间为9 s。模拟上述3种峰值加速度时的建筑破坏坍塌过程,模拟表明:加速度较大(a=0.4 g)时建筑坍塌特点是建筑向左倾倒,建筑中4个核心筒瓦解。该现象的必要条件是核心筒的非同步破坏,充分条件是核心筒底部破坏。加速度较小(a=0.3 g、a=0.2 g)时建筑坍塌特点为建筑显整体性的坐塌,震动未使建筑核心筒瓦解。在建筑整体坐塌情况下,建筑倾倒时间受震动影响较小;而坐塌经历时间受震动影响较大。
崔铁军李莎莎马云东王来贵
关键词:建筑安全地震荷载颗粒流
急倾斜煤层开采方案模拟与岩层运移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解复杂构造情况下开采急倾斜煤层对周围岩体的影响,使用基于颗粒流的PFC3D对开采过程进行了模拟。该煤层赋存于向斜左翼,同时岩体也有水平方向裂隙,且煤层倾角为87°。开采方案分11个周期,开采的模拟深度为240 m。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岩体破坏的特点,提出了可能的治理措施。模拟结果表明:40 m宽采空区右侧岩体最稳定;左侧岩体向左倾倒后向右弯曲。30 m宽采空区左侧岩体较稳定;右侧岩体破坏最严重。两采空区中部岩体向左倾倒,导致该部分地表明显沉降。可对30 m宽煤层开采前加固煤层右侧岩体,或对岩体施加水平约束;而40 m宽煤层右侧岩体可以不进行加固。
韩光齐庆杰崔铁军王来贵
关键词:煤矿开采急倾斜煤层颗粒流
不同围压下含天然贯通节理岩石卸载破坏机理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二郎山特长高速公路隧道断裂带较多,受此影响,隧道开挖后岩爆灾害十分严重.从此隧道中取样制备成含天然贯通节理试件,进行常规单轴压缩室内试验,获取基本力学参数和破坏模式.本文以室内实验结果为依据,确定数值试验时所采用的岩石和节理的力学参数,利用RFPA软件开展数值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同轴向荷载下卸掉围压诱发岩石失稳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五种不同围压(5、10、15、20、25 MPa)卸载后应力—应变曲线均呈"断崖式"跌落,试样均突然破坏,与现场岩爆情况吻合;受贯通节理影响,不同围压试样的具体破坏形态、声发射数量最大值出现时刻有所差异;在卸载阶段五种试样声发射累积数量都突然急剧增大.
杜艳红刘向峰陈峰
关键词:岩爆RFPA
巴西圆盘泥岩试件裂纹扩展及应变演化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为了研究准静态加载条件下岩石试件巴西劈裂裂纹扩展规律,采用MTS试验机进行准静态加载,同时用高速摄像机记录裂纹扩展过程。采用白光数字散斑处理软件对摄像机记录的照片进行处理,得到试件裂纹扩展过程中应变场的演化情况。通过实验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端部效应及加载方式的原因,因此裂纹起裂点在底部加载部位;泥岩试件表面裂纹的平均扩展速度为252m/s;岩石的非均质性即内部微缺陷、微裂纹使得泥岩试样的开裂并不是沿着中心直径方向,而是偏离一定的角度,初始偏离角度约为17°。裂纹扩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泥岩试件宏观变形阶段(宏观无裂纹)、宏观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宏观裂纹动态张裂阶段。同时,在裂纹扩展过程中,表面第一主应变场、水平位移场等变化明显,在开裂部位第一主应变最大。通过对圆盘泥岩试件裂纹扩展实验研究,可为研究岩石破裂及其演化规律提供依据。
赵娜王来贵习彦会
关键词:变形场
不同采深及倾角条件下煤(岩)体冲击地压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研究不同采深和倾角对煤(岩)体开采诱发的冲击地压过程,利用颗粒流方法进行模拟。将煤层倾角设置为7种,分别为0°,5°,10°,15°,20°,30°,40°;煤层采深设置为8种,分别为-120^-820 m,间隔100 m。基于能量理论提出颗粒流形式下的冲击地压能量计算方法。分别研究采深820 m的7种倾角条件下冲击地压过程,及不同采深的不同倾角条件下56种冲击地压过程。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到一致性高且次数较低的多项式表征定量特征。模拟结果表明:1)采深820 m时,冲击地压过程总体相同,但小倾角易于发生岩体拉伸破坏;大倾角主要以下部岩体失稳为主;随倾角增加,飞石数量和释放能量分别按指数和线性规律增长。2)不同采深和倾角时,颗粒分布与多项式拟合结论相同。变形颗粒数量关系和飞石数量关系中,埋深量均为2次的指数关系,倾角均为1次的线性关系。最后通过相关文献对比,对结果进行了论证。
韩光崔铁军王来贵
关键词:冲击地压颗粒流
列车动载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为研究列车动载荷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概化运行列车和采空区顶板力学模型,分析采空区顶板在以一定速度运动的常力作用下的运动方程,用移动的恒定载荷模拟理想情况下运行列车对采空区顶板及地表的作用过程,进行动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受外部载荷影响条件下相比,在列车动载荷作用下,地表最大竖向位移和煤柱所承受的最大压应力都有大幅增加,并随着列车的前行最大值逐渐增大,且相应向前移动,列车运行到采空区中部达到最大,然后随着列车的前行最大值开始逐渐减小.
李建新王来贵李帅
关键词:采空区力学模型竖向位移煤柱压应力
矿井突水水源的SVM识别方法被引量:16
2017年
为解决在有限监测信息下,矿井突水水源识别中原始指标众多,识别矩阵呈现出的高维、稀疏性问题,采用相关性理论和支持向量机(SVM),提出了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计算训练样本相关性及单指标误判个数.依据误判数对各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构建指标组合并约简出测试正确率最高的指标组合,再利用构建的基于相关性理论的矿井突水水源SVM识别模型,实现高维小样本评价.结果表明:Ca^(2+),Mg^(2+),K^++Na^+彼此间相关性较高;K^++Na^+和CL^-,HCO_3^-和SO_4^(2-)相关性均较低;Ca^(2+)较重要,SO_4^(2-)和CL-较不重要;约简评价体系的冗余指标,可节约监测成本,且能够在有限监测信息下,保证识别正确率.
冯东梅吴健伟
关键词:矿井突水SVM
坚硬顶板初次垮落中的能量转化及释放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坚硬顶板岩梁的破裂及演化规律,基于能量法分析坚硬顶板岩梁初次垮落时的能量种类及其转化。应用弹-脆性双支梁模型分析基本顶岩梁破裂过程中能量的种类,并计算储存积聚的能量和释放的能量。储存积聚的弹性势能一部分转化为辐射能和热能,这部分能量等价于岩石破裂克服抗拉强度所耗散的能量,另一部分弹性势能将转化为破裂岩块所释放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给出基本顶单一裂纹破裂的能量判据,并计算能量释放率。通过分析可知,基本顶岩梁储存积聚的弹性势能随上覆岩层重量及开采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基本顶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能量释放率与岩梁的抗拉强度、岩梁的厚度成正比,与裂纹扩展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赵娜王来贵
关键词:基本顶初次垮落能量释放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