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119201)

作品数:13 被引量:126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梅万方浩谭建文任慧陈国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紫茎泽兰
  • 3篇多样性
  • 3篇学成
  • 3篇松材
  • 3篇松材线虫
  • 3篇线虫
  • 3篇化学成分
  • 2篇入侵
  • 2篇生态学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基因
  • 2篇宏基因组
  • 2篇伴生细菌
  • 1篇悬铃木
  • 1篇悬铃木方翅网...
  • 1篇芽胞
  • 1篇芽胞杆菌
  • 1篇烟草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上海市园林科...
  • 1篇北京市理化分...

作者

  • 4篇万方浩
  • 4篇张梅
  • 3篇谢丙炎
  • 3篇陈国华
  • 3篇任慧
  • 3篇谭建文
  • 2篇田雪亮
  • 2篇茆振川
  • 2篇程红梅
  • 2篇周忠玉
  • 2篇郭惠明
  • 2篇李博
  • 2篇裴熙祥
  • 2篇张祺玲
  • 1篇潘晓云
  • 1篇陈家宽
  • 1篇刘伟丽
  • 1篇聂小军
  • 1篇杨家荣
  • 1篇王殿东

传媒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茎泽兰中的酚类化学成分被引量:11
2013年
从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酚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芥子醛(3)、苯乙基阿魏酯(4)、3,4-二羟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6)、3,4-二甲氧基苯甲酸(7)、没食子酸(8)、3-(3,4-二羟基苯基)-1-丙醇(9)、2-香豆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0)和4-O-β-D-葡萄糖苷-3,5-二甲氧基苯基-乙基酮(11)。化合物3~9和11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
张梅周忠玉任慧谭建文万方浩
关键词:紫茎泽兰泽兰属酚类化合物化学成分
过量表达紫茎泽兰类黄酮3’-羟化酶基因对转基因烟草POD、PAL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紫茎泽兰具有强烈的化感作用,可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生长。类黄酮3’-羟化酶(F3’H)属于细胞色素P450(CYP)单加氧酶,具有催化多种依赖NADPH或NADH的底物氧化反应的功能,在植物化感作用中行使一定的功能。利用转F3’H基因的烟草为实验材料,分别测定转F3’H基因植株、转pB I121空载体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结果表明,转F3’H基因植株的POD活性分别是野生型植株和转空载体植株的3.8倍和2.0倍,而PAL活性则相应为4.0倍和2.0倍。由此推断F3’H基因在抵御伤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张松焕李春奇郭惠明裴熙祥程红梅
关键词:过表达PODPAL
紫茎泽兰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解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化学成分,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 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万寿菊苷 (1)、7-O-(6-methoxykaempferol)-β-D-glucopranoside (2)、4′-甲基醚万寿菊苷 (3)、3-O-(6-methoxykaempferol)-β-D-glucopranoside (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6)、1,4-bis(2-benzoxazolyl)naphthalene (7).其中化合物1~4 为首次从紫茎泽兰中分离得到.
张梅刘伟丽高峡谭建文万方浩
关键词:紫茎泽兰黄酮类化合物化学成分
转Bt cry6A基因的灰葡萄孢菌对松材线虫致死效应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松材线虫是重要的外来入侵物种,给我国松林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目前尚没有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苏云金芽胞杆菌(Bt)晶体蛋白对秀丽杆线虫及根结线虫具有一定的致死作用。为验证Bt晶体蛋白是否对松材线虫具有致死作用,本研究构建农杆菌介导的丝状真菌转化载体pHD-OH,将苏云金芽胞杆菌晶体蛋白(Bt)cry6A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sGFP基因转化至灰葡萄孢菌中,用灰葡萄孢菌转化子喂饲松材线虫,分析Bt晶体蛋白对松材线虫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GFP基因和cry6A基因均转入灰葡萄孢菌中,且能够稳定表达,3个cry6A基因转化子为单拷贝。cry6A基因转化子喂饲松材线虫后,对松材线虫产生致死效应,抑制线虫的种群增长,而sGFP转化子和野生型灰葡萄孢菌对松材线虫的种群增长量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cry6A基因对松材线虫具有生防潜力。
王殿东周梦溪罗中钦谢丙炎杨宇红茆振川刘二明陈国华
关键词:苏云金芽胞杆菌灰葡萄孢菌松材线虫致死效应
紫茎泽兰叶绿体基因RNA编辑位点的鉴定及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RNA编辑是陆生植物叶绿体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本试验以紫茎泽兰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结合分子克隆及测序方法对其叶绿体的RNA编辑位点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共预测到分布于19个基因的42个编辑位点,所有位点均为C到U的转换。编辑位点的发生位置分析发现,8个位于密码子第1位,34个位于密码子第2位,而密码子第3位未发现RNA编辑事件。同时,利用RT-PCR方法对其中4个基因的编辑位点进行验证,鉴定发现10个真实发生的编辑位点。进一步分析这10个位点发生编辑后对其编码蛋白质跨膜结构域和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ndhB-467的编辑会引起蛋白质跨膜结构的增加,ndhB-149的编辑会引起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
吕萌荔王梦醒贾晓鸥邓平川聂小军宋卫宁
关键词:紫茎泽兰叶绿体RNA编辑
紫茎泽兰中的酚酸衍生物和甾类化学成分被引量:8
2014年
为了解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化学成分,从其地上部分茎和叶中分离得到4个酚酸衍生物和5个甾体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2-羟基苯丙醇(1)、香豆素(2)、去甲氧基英西卡林(3)、英西卡林(4)、3β-acetoxy-25-hydroxydammara-20,23-diene (5)、3β-acetoxy-24-hydroxydammara-20,25-diene (6)、豆甾-4,22-二烯-3-酮(7)、豆甾醇(8)和β-胡萝卜苷(9)。化合物1、2、5--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任慧张梅周忠玉谭建文万方浩
关键词:紫茎泽兰甾体化学成分
紫茎泽兰一种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紫茎泽兰潜在的化感效应可能是其具有极强入侵性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偏小极性的萜烯类化合物,而对大极性化学物质的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采用活性跟踪分析法对紫茎泽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大极性亚组分进行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的跟踪分离,并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其化学结构,最后就分离获得的单体成分与已报道的化感活性物质羟基泽兰酮(2)和泽兰二酮(3)以及信号分子JA-Ile在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生长方面进行潜在化感活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一个具有潜在强化感活性的大极性化合物2-香豆酸葡萄糖苷(1),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虽然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在0.1mmol·L-1的浓度条件下对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却有着比羟基泽兰酮和泽兰二酮更为显著的抑制活性,且其抑制作用的浓度—活性关系与信号分子JA-Ile类似。【结论与意义】紫茎泽兰中潜在大极性的非萜烯类化感活性物质对于紫茎泽兰的综合化感效应可能同样具有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化合物1等潜在大极性化感活性物质的逐步揭示对于系统解析紫茎泽兰的化感效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张梅毕海红任慧谭建文万方浩
关键词:紫茎泽兰化感拟南芥种子萌发根生长
悬铃木方翅网蝽:一种正在迅速扩张的城市外来入侵害虫被引量:38
2010年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新近入侵我国城市生态系统的外来害虫,严重危害城市行道树悬铃木(Platanus spp.),自2002年该虫在湖南长沙首度报道以来,已在我国11个省(直辖市)的25个城市发生,尤其在长江流域呈现爆发态势。本文系统介绍了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活史、生活习性、繁殖潜力等生物学特性,以及扩散速度与方式、影响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种群的耐寒耐热能力等生态学特性。最后,在分析该虫的寄主及危害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控制与管理对策进行了综述,以为其管理提供参考。
鞠瑞亭李博
关键词:入侵生物学生态学
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特性被引量:20
2010年
构建包含基本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的外来物种数据库不仅对理解生物入侵分布格局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制定外来种管理策略和解释生物入侵过程的重要一步。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数据库,共收集到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800种,分属37目72科;其中约有60%集中在菊科、豆科、仙人掌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等10个优势科。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407种,占总数的47%),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热带区(46%,密度为4种/104km2),其次为温带湿润区(26%,密度约2种/104km2)和亚热带区(23%,密度约2种/104km2),旱—寒区(5%,密度小于1种/104km2)分布较少。从生活型上看,以多年生(293种,40%)和一年生(272种,37%)为主;而从生境类型来看,约有一半(46%)分布于"高养分高干扰"类型的生境。约有80%的物种属有意引入,因此有意引入是陆生外来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主要途径。近2个世纪来,外来陆生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速度快速增加,约90%的物种在这个时期进入;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外来陆生草本植物进入中国的速度快速增长,约60%的物种在这个时期进入中国。本文所提供的中国外来陆生草本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可以为管理层制定外来种相关管理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信息。
杨博央金卓嘎潘晓云徐海根李博
关键词:多样性外来种
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下喜旱莲子草与同属种生长状况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入侵已在中国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为揭示喜旱莲子草成功入侵的生态机制并预测其种群扩张趋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作者比较了喜旱莲子草与其同属的外来弱入侵种刺花莲子草(A.pungens)以及土著种莲子草(A.sessilis)在不同土壤水分、养分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显示:在高水高肥条件下,喜旱莲子草的生物量要高于刺花莲子草和莲子草,而在低水低肥条件下却不如这两个同属种;弱入侵种刺花莲子草在低水条件下的生物量要高于强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和土著种莲子草,说明植物的入侵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另外,强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形态学性状的可塑性较高,在各种条件下都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暗示这两个指标可作为莲子草属外来植物入侵性的预测指标。
王坤杨继陈家宽
关键词:比叶面积表型可塑性入侵预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