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GSF11715)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杨杰张凤杨丽徐茜张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建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建筑
  • 3篇绿色建筑
  • 1篇大学科
  • 1篇大学科技
  • 1篇大学科技园
  • 1篇电网
  • 1篇学科
  • 1篇政府
  • 1篇政府经济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品牌美誉度
  • 1篇评分
  • 1篇相关方
  • 1篇利益相关方
  • 1篇绿色供应链
  • 1篇美誉
  • 1篇美誉度

机构

  • 5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张凤
  • 2篇杨杰
  • 1篇杨丽
  • 1篇张琳
  • 1篇杨杰
  • 1篇徐茜

传媒

  • 3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农村经济
  • 1篇工程管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体制机制的绿色建筑推广责任归属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为实现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广,从绿色建筑的推广现状入手,通过构建基于体制机制的分析框架,对各利益相关方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了责任划分的基本原则,并分析了不同阶段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以列表的形式分析了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推广政策,分析结果表明,推广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不合理、各利益相关方责任归属不明晰是造成各方没有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进而从政策、市场两方面探讨促进推广的举措,体制机制的革新有必要采用新的思路。
杨杰李洪砚崔秀瑞
关键词:利益相关方
基于粗糙集的绿色建筑供应商价值诊断被引量:2
2013年
为实现绿色建筑供应商价值诊断的客观评价,文章结合绿色供应链和建筑供应商的特点,构建了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包括产品优势、运营管理、合作潜力和绿色管理的绿色建筑供应商价值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理论建立了绿色建筑供应商的规范化决策矩阵,通过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了绿色建筑供应商价值体系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以计算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用于绿色建筑供应商价值诊断的适用性。
徐茜张琳岳广飞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粗糙集
国家电网品牌美誉度测评分析与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追赶性竞争演变为淘汰性竞争,品牌知名度是至关重要的,但品牌美誉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章通过对山东青州供电公司品牌建设的实地调研,在国内外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并构建了品牌美誉度的三级测评体系,针对测评体系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电网品牌美誉度小范围测评结果为84.5分,客户对国家电网这一品牌已经逐渐形成正面的评价;随着供电质量和供电服务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品牌美誉度已进入良性循环的态势;供电企业提升美誉度的方案为核心业务提升+品牌传播创新。
张凤韩丽娜
关键词:国家电网
面向绿色建筑推广的政府经济激励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绿色建筑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推广绿色建筑,必须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文章以经济学外部性分析与系统动力学为工具,分析了开发商因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而失去开发积极性,产生了"市场失灵"现象,并应用博弈论模型,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调研数据对激励机制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出了当前不合理的政府经济激励机制成为了绿色建筑推广的瓶颈。并针对绿色建筑推广难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构建激励的长效机制,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等建议。
杨杰李洪砚杨丽
关键词:绿色建筑博弈论政府开发商激励机制
建筑业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大学科技园建设研究——以某大学科技园为例
产业集群是建筑业实现行业创新的一种新思路,在介绍产业集群理论及集群效应的基础上,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建筑业产业集群与大学科技园的耦合机理与集群效应。以某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为案例实证,重点探讨了基于大学科技园模式的服务型建筑业...
李洪砚牛犇杨杰崔榕健
关键词:产业集群大学科技园产业链
文献传递
基于持久收入假说的城镇和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居民住房消费方面的支出亦成不断上涨趋势,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支撑,利用1998年~2011年度数据,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持久收入暂时收入与居住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居住消费支出对持久收入的敏感性较强,即两者的相关程度较高。农村尤其高,也就是说农村居民的居住消费支出与持久收入的相关程度更高一些。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居住消费支出对暂时收入的敏感性都较弱,农村居民的居住消费支出与暂时收入的敏感性尤为弱。
张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