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6A008)

作品数:19 被引量:501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廷轩王永东余海英张锡洲庞夙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双流县农村发展局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土壤
  • 5篇地统计
  • 5篇地统计学
  • 5篇茶园
  • 4篇栽培
  • 4篇温室
  • 4篇茶园土壤
  • 3篇农田
  • 3篇温室土壤
  • 3篇县域
  • 3篇县域农田
  • 2篇氮肥
  • 2篇氮素
  • 2篇低山丘陵
  • 2篇低山丘陵区
  • 2篇养分
  • 2篇有机碳
  • 2篇栽培条件
  • 2篇设施土壤
  • 2篇速效

机构

  • 19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双流县农村发...

作者

  • 19篇李廷轩
  • 12篇王永东
  • 10篇余海英
  • 10篇张锡洲
  • 3篇何燕
  • 3篇庞夙
  • 2篇冯娜娜
  • 2篇张树金
  • 2篇吴德勇
  • 2篇廖桂堂
  • 1篇兰全美
  • 1篇黄平
  • 1篇唐华
  • 1篇黄立梅
  • 1篇郑子成
  • 1篇刘媛媛
  • 1篇康欧
  • 1篇黄霞
  • 1篇杨丽萍
  • 1篇宋莎

传媒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土壤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茶叶科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蒙顶山低山茶园土壤主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亚热带低山区是我国茶园的主要分布区域,微量元素对茶叶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空间变异特性是实现低山茶园精确管理的基础。利用地统计学、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影响因素及多元素综合制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蒙顶山茶园土壤四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具有相似性。四种元素均为指数模型,步长间距为120 m时变程为206~1860m,铁、锰和锌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C0/(C0+C)值在25.1%~49.6%之间],锰和铜在NE111o方向上具有相似的各向异性特征,铁和锌则具有各向同性的趋势。(2)主成分综合制图较好地反映了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规律。两种主成分均具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其插值图体现了微量元素特性沿坡面方向的带状变化特点,与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完全吻合。(3)土壤条件对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影响较大,而坡度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形态的主要地形因素。
王永东廖桂堂李廷轩张锡洲黄平
关键词:地统计学微量元素茶园土壤
县域农田土壤铜含量的协同克里格插值及采样数量优化被引量:35
2009年
【目的】研究县域农田土壤铜含量的空间分布和采样数量,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协同克里格方法,以初始的623个土壤铜含量数据及在此基础上随机抽取的560、498和432个数据为目标变量,并以初始的623个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为辅助变量,对四川省双流县农田土壤铜含量进行插值分析,并对不同样点数量下协同克里格法在县域尺度农田土壤铜含量空间分布研究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相同取样数量下,协同克里格法的均方根误差相对于普通克里格法可降低0.9%~7.77%,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可提高1.76%至9.76%。利用协同克里格法,在土壤铜含量数据量缩减10%的情况下,其估值精度仍高于初始的623个土壤铜含量数据的普通克里格估值,且二者的分布图具有高度相似性。【结论】协同克里格作为一种更为精确和经济的方法,可为县域尺度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帮助。
庞夙李廷轩王永东余海英
关键词:农田土壤县域
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碳库变化特征及其与养分有效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为揭示温室生产对土壤质量及其肥力状况的影响,选取辽宁沈阳、北宁两地具有代表性的温室为对象,通过对温室生产现状的详细调查和测土分析,研究了土壤有机碳、相关碳库指标与土壤肥力的演变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温室土壤耕层(0~20cm)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较露地土壤有明显增加,20cm以下则逐渐降低且低于露地土壤,其中活性有机碳的增减变化是温室土壤碳库变化的主体部分,表现出随温室使用年限延长的波动变化特征。(2)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碳库活度及碳库管理指数均随使用年限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4年左右,与实际生产中温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周期具有一致性。(3)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镁、有效铁和有效锌等养分因子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含量变化特征可为研究温室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提供重要参考。
余海英李廷轩张锡洲杨丽萍
关键词:温室土壤有机碳养分剖面
温室土壤磷素迁移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典型温室栽培地区山东寿光土壤磷素状况及其迁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除Ca10-P外,温室土壤耕层(0~20 cm)全磷及无机磷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土壤,其平均含量分别为露地土壤的2.9、3.7、5.6、4.1、3.4倍和6.1倍,且以耕层累积为主,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并有向下迁移的趋势;(2)在温室栽培的前期,磷素累积较快,连续种植了4~8 a时,全磷含量达到一个较高范围,为露地土壤的2~4倍,随着种植年限的继续增加,其再累积磷素的能力较差,甚至略有下降;(3)Ca8-P、Al-P和O-P是温室土壤磷素累积的主要形态,与露地土壤相比,其在0~20 cm耕层的平均增加量分别为296.5、288.5、306.0 mg.kg-1;(4)温室土壤耕层水溶性磷和速效磷的平均含量为10.9 mg.kg-1和248.4 mg.kg-1,分别为露地土壤的8.7倍和5.4倍,磷淋失并造成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很大。
张树金余海英李廷轩张锡洲
关键词:温室土壤无机磷分级全磷速效磷水溶性磷
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无机磷组分的累积、迁移特征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揭示温室栽培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大,但利用率低的原因,探明磷素养分淋溶损失的主体成分,为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辽宁沈阳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温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使用年限温室土壤剖面全磷及无机磷各组分含量的分析测定,探讨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无机磷的累积、迁移特点。【结果】(1)温室土壤全磷、无机磷、速效磷的含量均较露地土壤有明显增加,且耕层(0—20 cm)的累积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露地土壤的3.1倍、3.3倍、3.6倍,无机磷占全磷含量的92.1%,速效磷仅占全磷含量的16.6%。(2)温室土壤各无机磷组分的含量及其相对组成均较露地土壤变化明显,Ca8-P、Al-P、Ca2-P、Fe-P、O-P、Ca10-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露地土壤的10.2、5.9、5.0、3.1、2.7、1.5倍,温室土壤无机磷各组分占全磷含量的比例表现为Al-P(26.1%)>Fe-P(18.1%)>O-P(17.6%)>Ca10-P(14.4%)>Ca8-P(10.5%)>Ca2-P(5.6%)。其中Ca2-P的有效性最高,但累积量最低;O-P、Ca10-P的有效性低,但累积量高,从而导致土壤磷素的利用率降低。(3)温室土壤中,Al-P和Fe-P是耕层土壤(0—20 cm)磷素养分的主要累积形态,两者可占无机磷总量的49.8%;O-P、Ca10-P是底层土壤磷素养分的主要累积形态,两者在20—100 cm土层的累积量可达无机磷总量的46.6%—78.2%,且该比例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结论】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磷素养分虽有大量累积,但其迁移、转化的主要存在形态均以有效性较低的Ca10-P、O-P、Fe-P为主,如何提高这部分磷源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其环境风险,是温室土壤磷素养分管理的关键。
余海英李廷轩张树金张锡洲
关键词:温室土壤无机磷组分迁移
县域农田土壤铜、锌、铬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研究县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可为保护农田环境质量提供有效信息。【方法】本研究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双流县623个土样铜、锌、铬含量空间结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1)农田土壤铜、锌、铬含量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明显;(2)土壤铜、锌、铬含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28281、45613、45892m,且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子的共同影响。【结论】普通Kriging插值表明,土壤铜、锌、铬含量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接近,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县境内西北部。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土壤铜含量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呈极显著差异;成土母质对铜和锌含量空间变异有重要影响;有机肥使用量是影响土壤铜、锌、铬含量空间变异的重要因子;社会经济条件中,农业基础条件和化肥使用量对土壤铜、锌、铬含量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最高。
庞夙李廷轩王永东余海英郭其灵陈东明
关键词:农田土壤
氮肥种类和用量对川西蒙山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以四川雅安蒙山茶园土壤和四川省名山县当地选育的4年生蒙选131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试验探讨了不同种类氮肥、用量对川西蒙山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类型氮肥均在0.50gkg-1土时增产效果最明显,其中,碳酸氢铵效果最好,能达到对照的2.91倍。三种类型氮肥对春茶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有较大影响,0.50gkg-1土的碳酸氢铵能显著降低春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提高春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是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最理想的氮肥种类和用量。
张锡洲王永东李廷轩黄立梅吴德勇
关键词:氮肥种类春茶
低山茶园土壤的氮素空间变异与其颗粒组成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低山茶园土壤氮素的空间变异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对提高茶园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损失及茶园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蒙顶山茶园土壤的氮素空间变异与其土壤颗粒组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C0/(C0+C)分别为35.5%和28.5%,自相关距离分别达到了843和1149m,结构性因子是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二者的空间变异方向并不完全相同,但都在东南方向有明显的空间变异,在东北方向的变异较小。②Kriging插值分析说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均在东北至西南方向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在垂直方向均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③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0.0001mm土壤颗粒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0001-0.0005mm粒径土壤颗粒相关不显著,与0.0005-0.01mm粒径土壤颗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王永东冯娜娜李廷轩唐华
关键词:地统计学全氮碱解氮三次样条插值茶园
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和离子组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尿素、碳酸氢铵和硝酸钙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和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土壤含盐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施肥处理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CK)明显增加,但不同氮肥处理与未施氮肥处理(N0)间的土壤含盐量在整个培养期间内总体差异不显著,且氮肥用量对含盐量的影响也不显著。(2)设施土壤中尿素和碳酸氢铵处理的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硝酸钙处理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波浪状变化,其电导率显著高于相同氮用量时的其他两种氮肥处理;电导率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不同形态氮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组成相近,均以阴离子为主,设施土壤阴离子占盐分总量的76.29%-93.81%,露地土壤为75.16%-96.63%,以SO42-含量最高,分别占67.37%和67.28%,NO3-含量次之;土壤中阳离子含量较少,以Ca2+为主,K+,Na+,Ca2+,Mg2+的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4)土壤电导率受阳离子的影响较大,阴离子的影响较小。设施土壤的电导率与Ca2+,Mg2+,K+,NO3-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l-呈显著正相关。露地土壤电导率与Ca2+,Mg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HCO3-呈显著负相关。
张锡洲王永东余海英李廷轩郑子成刘媛媛
关键词:氮肥设施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电导率
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85
2009年
利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双流县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分别达38754 m和56187 m,结构性因子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土壤速效磷含量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相关距离为24210 m,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性因子共同影响。2)土壤速效氮禽量主要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速效磷含量主要在东北向西南及东南向西北方向上逐渐降低,而速效钾含量主要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3)土壤速效氮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及地形地貌间呈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及地形地貌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不同成土母质间呈极显著差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高值区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明显高于低值区。
庞夙李廷轩王永东余海英吴德勇
关键词:地统计学土壤速效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