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6054)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则恒王凯张卫新张俊王强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化学工程
  • 4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电池
  • 8篇电化学
  • 7篇锂离子
  • 7篇锂离子电池
  • 7篇离子电池
  • 6篇电化学性能
  • 5篇离子
  • 4篇磷酸铁
  • 4篇磷酸铁锂
  • 4篇纳米
  • 3篇阵列
  • 3篇
  • 2篇性能研究
  • 2篇水热
  • 2篇水热反应
  • 2篇热反应
  • 2篇废旧
  • 2篇废旧锂离子电...
  • 2篇LIFEPO
  • 2篇TIO2

机构

  • 1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杨则恒
  • 5篇王凯
  • 3篇张卫新
  • 2篇王强
  • 2篇张俊
  • 2篇汪琨
  • 2篇陈飞
  • 2篇郭冰
  • 1篇程贺
  • 1篇王建民
  • 1篇翁韶迎
  • 1篇吴情
  • 1篇姚宏旭
  • 1篇陈公德
  • 1篇卞都成
  • 1篇夏青
  • 1篇朱倩
  • 1篇刘树林
  • 1篇邵宗明
  • 1篇江苗苗

传媒

  • 7篇无机盐工业
  • 2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Fronti...
  • 1篇中部四省化学...

年份

  • 6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e_2O_3阵列薄膜的制备及润湿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出不同形貌的Fe_2O_3阵列薄膜,测试了其对液体的润湿性能。结果表明,Fe_2O_3多级结构阵列薄膜比Fe_2O_3纳米棒阵列薄膜表现出更好的润湿性能。Fe_2O_3多级结构阵列薄膜接触角变小,极性力变大,表面自由能增加。而Fe_2O_3纳米棒阵列薄膜接触角变大,色散力减小,表面自由能降低。与Fe_2O_3多级结构阵列相比,Fe_2O_3纳米棒阵列的纳米棒之间具有更多小的纳米尺寸的缝隙空间,使得较多的空气滞留其中,而空气具有很好的异质性,因此Fe_2O_3纳米棒阵列薄膜的润湿性相对较差。
田院汪琨王凯王磊王建民杨则恒
关键词:FE2O3阵列润湿性表面自由能
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V_2O_5复合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7年
采用分步共沉淀反应并通过控温煅烧制备得到了均匀的具有微纳结构的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微米棒,借助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微米棒表面多孔结构吸附偏钒酸铵溶液并通过后期煅烧制备了Li[Li_(0.2)Mn_(0.54)Ni_(0.13)Co_(0.13)]O_2-V_2O_5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表征了产物成分、形貌和结构。通过计算得到的晶胞参数表明,与10%(质量分数)偏钒酸铵复合得到的产物具有更好的层状结构。通过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质量分数为10%五氧化二钒复合的富锂材料首次库伦效率从86%提高到111%,放电容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种方法是解决富锂首次效率低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张伟波郭冰陈飞徐江生
关键词:电化学性能
Nanostructured hollow spheres of hydroxyapatite: preparation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drug delivery被引量:3
2012年
一个 solvothermal 方法成功地被用来准备 nanostructured hydroxyapatite (哈) 有大约 500 nm 的平均直径和在甘油 / 水的大约 100 nm 的壳厚度的空范围混合了溶剂。传播电子显微镜学(TEM ) 和 HA 空范围的壳实际上是的图象表演与大约 10 nm 的厚度 nanosheets 填写了的地排放扫描电子显微镜学(FESEM ) 。由调节甘油 / 水体积比率,有大约 6 或 20 m 的平均直径的二个其它种 HA 稳固的范围从 nanoflakes 被装配。药交货搬运人被评估的范围的不同类型的性质。布洛芬(IBU ) 被选择为模型药到负担进 HA 样品。nanostructured 哈样品显示出 IBU 的一个慢、支撑的版本。HA 空范围展出了比 HA 稳固的范围并且这样装载能力和更有利的版本性质的更高的药为控制的药版本应用是很有希望的。
Xiaojing ZHANGWeixin ZHANGZeheng YANGZhao ZHANG
关键词:纳米空心球药物输送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药物控制释放
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的电化学修复再生被引量:22
2013年
将经过1500次循环的废旧LiFePO4电池正极材料进行回收处理后,与导电碳黑、聚偏氟乙烯(PVDF)黏结剂按质量比80:15:5混合均匀重新制成正极片。以金属锂片为负极与其组装成半电池,通过充放电过程让负极的锂补充到待修复正极材料LixFePO4/C(0
杨则恒张俊吴情支莉华张卫新
关键词:废旧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高电压正极材料镍锰酸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微乳液法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新型制备方法,通过将反应物原料配制成微乳液,然后加入沉淀剂H2C2O4溶液,使反应在其水核内部比较温和的发生发生,有效地控制产物的尺寸和形貌,制备得到形貌均匀的径向纳米尺寸产物LiNi0...
刘树林田院孙永辉
关键词:微乳液法锂离子电池
文献传递
二氧化锰纳米片的高原子效率制备及其电容器性能被引量:2
2017年
Hummers法是较为常用的制备氧化石墨的一种方法,然而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含有大量Mn2+的废液。对废液中Mn2+的浓度进行调控,然后加碱液沉淀,分别得到了四氧化三锰纳米颗粒和二氧化锰纳米片。将具有较大比表面的二氧化锰纳米片作为电极材料,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当电流密度为0.1 A/g时,二氧化锰纳米片比容量可达315.0 F/g。在1 A/g下循环1 000次,其比容量保持率为93.3%。此种方法不仅大大降低了废液排放的危害,而且高原子效率制备了高性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徐江生夏青邵宗明王凯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
基于铜基底的TiO_2纳米管阵列储锂性能(英文)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了基于铜基底的TiO2纳米管阵列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的储锂性能。以铜基底上生长的Cu(OH)2纳米棒阵列为模板,采用自牺牲模板法,通过外向包覆与内向刻蚀,制备了非晶态的TiO2纳米管阵列,然后将其在500℃下退火处理4 h,获得锐钛矿型TiO2纳米管阵列。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重分析对样品进行表征;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谱测试对退火前后TiO2纳米管阵列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非晶态的TiO2纳米管阵列相比,锐钛矿型TiO2纳米管阵列吸附水的含量低,结晶度高,电荷迁移阻力小,锂离子扩散系数大,结构稳定,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在0.2C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53 mAh·g-1,经过4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仍为243 mAh·g-1,在8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90 mAh·g-1。
陈公德张卫新杨则恒王强姚宏旭
关键词:TIO2纳米管阵列锂离子电池
多孔氧化镍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简单的热分解前驱化合物的方法制备了多孔氧化镍纳米颗粒,产物由具有多孔的纳米颗粒组成.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技术表征了多孔氧化镍纳米颗粒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多孔氧化镍纳米颗粒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高的比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500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20圈,其比容量能保持在835 mA h/g.多孔结构的引入增加了电极和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提供空间来缓解循环过程中引起的体积膨胀效应,从而提高了电化学性能.
黄涛李晓娜杨则恒
关键词:氧化镍锂离子电池多孔负极材料丁二酮肟
氧化锰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2017年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锰氧化物薄膜前驱体,并结合后期热还原处理制备了基于镍基底的氧化锰薄膜材料,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成分、形貌和结构。通过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等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做了测试。由于纳米结构的活性物质直接生长在导电性基底上,该氧化锰薄膜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0.2C放电比容量为684 m A·h/g),优越的倍率性能(5C和20C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450 m A·h/g和174 m A·h/g)和良好的循环性能,在0.5C下经过60次循环,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470 m A·h/g。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氧化锰纳米结构薄膜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朱倩江苗苗陈飞王凯
关键词:水热反应氧化锰锂离子电池
基于β-FeOOH纳米棒制备LiFePO_4/C和Fe_2O_3纳米电极材料及其电池性能被引量:3
2012年
自制直径为90nm、长为500nm的β-FeOOH纳米棒为前驱物,通过碳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分别制备出形貌均匀、粒径为300nm的LiFePO4/C正极材料和粒径为100nm的Fe2O3负极材料,并研究它们对金属锂组成半电池和构造LiFePO4/C vs.Fe2O3全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FePO4/C半电池在0.1C、0.5C、1.0C、5.0C、10.0C和15.0C(1C=170 mA g–1)倍率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8.8、153.2、144.3、126.8、111.0 mA h g–1和92.9mA h g–1。经过不同倍率循环后,返回0.1 C放电比容量为157.5mA h g–1,为初始0.1 C放电比容量的99.2%。Fe2O3半电池在50mA g–1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55.5mA h g–1,循环50次后,仍保持460mA h g–1的放电比容量。LiFePO4/C vs.Fe2O3全电池在0.1 C倍率下,相对于LiFePO4活性物质,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8.7mA h g–1;相对于Fe2O3活性物质,首次放电比容量为441.7mA h g–1。由LiFePO4/C纳米粒子作为正极材料、Fe2O3纳米粒子作为负极材料组成的全电池在0.1 C到2.0 C不同倍率下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且返回0.1 C后其放电比容量相对于初始0.1 C放电比容量无衰减。可见,以β-FeOOH纳米棒为前驱物控制制备的LiFePO4/C正极纳米材料和Fe2O3负极纳米材料可以有效地提升电池的性能。
张卫新翁韶迎张俊杨则恒王强
关键词:磷酸铁锂三氧化二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