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科技大学预研基金

作品数:252 被引量:1,328H指数:19
相关作者:雷勇军王正明孟云鹤冯志刚卢芳云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9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自动化与计算...
  • 62篇理学
  • 50篇电子电信
  • 3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0篇经济管理
  • 9篇军事
  • 8篇机械工程
  • 7篇化学工程
  • 7篇电气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网络
  • 10篇信号
  • 9篇导弹
  • 9篇路由
  • 8篇军民融合
  • 8篇复合材料
  • 8篇复合材
  • 7篇有限元
  • 7篇光学
  • 6篇航天
  • 6篇航天器
  • 6篇传递函数
  • 5篇信息系统
  • 5篇性能研究
  • 5篇制导
  • 4篇导弹发动机
  • 4篇药柱
  • 4篇应力
  • 4篇正极
  • 4篇正极材料

机构

  • 234篇国防科学技术...
  • 36篇国防科技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4篇深圳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国际工程...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桂林陆军学院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省社会科...
  • 1篇江南计算技术...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湘潭大学
  • 1篇湖南涉外经济...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零陵师范高等...

作者

  • 12篇雷勇军
  • 10篇王正明
  • 10篇孟云鹤
  • 10篇卢芳云
  • 9篇郑春满
  • 9篇冯志刚
  • 8篇唐国金
  • 7篇汤国建
  • 7篇黄知涛
  • 7篇谢凯
  • 7篇周建平
  • 6篇袁端才
  • 6篇蒙上阳
  • 6篇吴文健
  • 6篇张学骜
  • 6篇杨俊波
  • 6篇沙基昌
  • 6篇李修建
  • 6篇杨建坤
  • 6篇王杉

传媒

  • 37篇国防科技大学...
  • 6篇信号处理
  • 6篇弹箭与制导学...
  • 5篇科技进步与对...
  • 5篇系统仿真学报
  • 4篇系统工程与电...
  • 4篇红外与激光工...
  • 4篇宇航学报
  • 4篇电子学报
  • 4篇中国激光
  • 4篇软件学报
  • 4篇中国科学:技...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系统工程
  • 3篇物理学报
  • 3篇计算机研究与...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核聚变与等离...
  • 3篇计算机应用研...
  • 3篇小型微型计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1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20篇2011
  • 23篇2010
  • 14篇2009
  • 30篇2008
  • 32篇2007
  • 15篇2006
  • 8篇2005
  • 9篇2004
  • 6篇2003
2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二次抽样的地面资源配置RBF建模
2010年
在地面站合理配置站上设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对地面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主要评价因子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仿真求解模型。并提出了二次抽样的思想,利用正交抽样获取样本作为径向基函数的中心,利用随机抽样选取样本测试网络。最后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模型的输出进行分析与评价。算例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输入配置与输出评价值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出优化配置的一些有益结论。
冯宏胜武小悦
关键词:径向基神经网络
基于Radon变换的具有线性调频特性的多相编码信号参数估计被引量:19
2008年
基于线性调频(LFM)信号产生的多相编码信号(Frank码、P1、P2、P3、P4码)由于具有较好的脉冲压缩特性而在低截获概率(LPI)雷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这类多相编码信号具有与线性调频信号相似的模糊函数(Ambiguity Function)和Wigner-Ville分布的特性,提出了基于Radon-Ambiguity变换和改进的Radon-Wigner变换的多相编码信号参数估计方法。推导了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并以P4码信号为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低信噪比下均具有较好的参数估计精度。
徐海源黄知涛周一宇
关键词:参数估计RADON-AMBIGUITY变换RADON-WIGNER变换
长期贮存的固体发动机药柱脱粘界面裂纹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为了分析长期贮存的固体导弹发动机药柱脱粘层界面裂纹在燃气内压和轴向过载联合作用下的扩展情况,建立了发动机药柱在包覆层与推进剂之间脱粘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并于脱粘界面的裂纹尖端设置三维奇异裂纹元,模拟脱粘界面裂纹扩展。在包覆层与推进剂之间设置不同深度脱粘,计算了在燃气内压和轴向过载联合作用下不同贮存期、不同深度的界面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得到了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随贮存时间、脱粘深度的变化规律,对长期贮存的固体发动机脱粘界面裂纹的扩展进行了分析。
袁端才雷勇军唐国金蒙上阳
关键词:固体导弹发动机应力强度因子脱粘
基于DSP导弹预警系统的导弹弹道确定及落点预报精度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系统分析了DSP导弹预警系统的工作流程,研究了DSP导弹预警熊对战略导弹的弹道确定和落点预报原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DSP系统在双星凝视跟踪模式下的观测模型,并根据战略导弹主动段动力学模型特性和自由端导弹动力学方程,构建了导弹实时弹道确定中的简化状态模型和落点预报模型。在观测模型和状态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双星观测模式下的弹道导弹主动段实时弹道确定方法。基于UKF非线性滤波技术,通过随机采样点逼近非线性观测方程和导弹主动段,在不必求解雅克比矩阵的情况下,实现了DSP导弹防御系统对战略导弹主动段的实时弹道确定和实时落点预报功能。最后,基于STK仿真实现了DSP导弹预警的全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双星观测模式下,DSP导弹预警系统对战略导弹的落点预警精度能达到10~50 km,完全满足战术需求。
潘晓刚刘靖
基于L1正则化反卷积网络的遥感图像表述与复原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L1正则化约束的反卷积网络模型,详细叙述和分析该模型实现过程中包含的网络结构构建、模型训练、以及基于模型的重构方法。将反卷积网络模型应用于遥感图像表述与复原,通过实验分析模型用于遥感图像稀疏化表述以及去除高斯噪声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了反卷积网络模型用于遥感图像的可行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陈扬钛钟平
关键词:反卷积正则化遥感图像
关于“理论力学”高等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3
2020年
“理论力学”高等课程曾经是一门传统的研究生课程,后因内容陈旧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现在国内鲜有高校开设。本文对该门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论述,指出本科阶段的“理论力学”课程并不能满足物理系研究生的需求,并对授课内容进行了探索,尝试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
刘娟石嵩
关键词:分析力学量子力学
重思网络技术对国际体系变革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围绕网络技术对国际政治究竟带来何种影响的问题,以国际体系为着眼点,从排列原则、单元特性和能力分配三个方面考察了网络技术的变革意义,认为网络技术虽带来一些新元素新现象,但其对国际体系变革的整体影响仍然有限。在排列原则上,网络空间展现出多重权威结构并行发展的态势。在单元特性上,网络技术虽然使更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但国家行为体在网络时代的国际体系中仍然扮演着主导角色。而从能力分配来看,网络技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权力结构的现状。在某种程度上,网络空间内嵌于国际体系的诸多进程之中,并受到后者的约束和塑造。重新思考网络技术与国际体系的互动关系,有助于科学审视网络空间安全等新的难题。
刘杨钺
关键词:网络政治
基于FPGA的定点LMS算法的实现被引量:22
2005年
LMS算法的FPGA实现是自适应天线阵用于实践的关键之一。提出了一种在FPGA内实现定点LMS算法的方法。在满足系统实时性的前提下,该方法不但实现起来相对容易,而且算法的精度和动态范围也有一定的保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朱亮韩方景张尔扬陈国良
关键词:FPGALMS算法自适应天线阵
205A铝合金的动态断裂韧性研究
205A铝合金在兵工、航空领域应用广泛,但其动态断裂性能的研究非常不足。本文采用改造的分离式Hopkinson杆(简称SHB)动态断裂韧性实验技术,对205A铝合金进行了动态断裂韧性实验,测试得到了该材料在动态加载条件下...
王晓峰卢芳云林玉亮郑全平
关键词:动态断裂韧性应变率
文献传递
应用镁金属化学还原法制备多孔Si/Si-O-C负极材料机理研究
2016年
以二乙烯基苯和聚硅氧烷为原料经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O-C材料,利用镁金属在惰性气氛保护下高温还原制备多孔的Si/Si-O-C负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元素分析和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多孔Si/Si-O-C负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从而研究利用镁金属化学还原法制备多孔Si/Si-O-C负极材料的机理。结果表明,镁金属在还原过程中生成MgO和Mg_2SiO_4等产物,经HCl洗涤后可形成多孔的Si/Si-O-C负极材料。Si/Si-O-C材料中的单质硅分布于多孔的Si-O-C相中,一定程度上可缓解Si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利用镁金属还原Si-O-C材料制备多孔Si/Si-O-C材料是一种可行的制备方法。
郑春满刘相谢凯韩喻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