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6030)

作品数:22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刘琳钱建华张强邢锦娟潘晓娜更多>>
相关机构:渤海大学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金属学及工艺
  • 8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1篇缓蚀
  • 9篇缓蚀性
  • 9篇缓蚀性能
  • 8篇缓蚀剂
  • 7篇性能研究
  • 7篇分子
  • 6篇电化学
  • 6篇动力学
  • 5篇动力学模拟
  • 5篇噻二唑
  • 5篇分子动力学
  • 5篇分子动力学模...
  • 4篇自组装
  • 4篇自组装膜
  • 4篇极化曲线
  • 4篇
  • 3篇电化学阻抗
  • 3篇喷气燃料
  • 3篇咪唑
  • 3篇接触角

机构

  • 23篇渤海大学
  • 5篇学研究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四川...

作者

  • 22篇刘琳
  • 19篇钱建华
  • 9篇邢锦娟
  • 8篇张强
  • 7篇张艳萍
  • 6篇潘晓娜
  • 5篇刘璐
  • 5篇张思倩
  • 4篇彭丹
  • 3篇张月
  • 2篇郑艳秋
  • 1篇姚文生
  • 1篇刘娇
  • 1篇俞卓汗
  • 1篇李玉君
  • 1篇阴翔宇

传媒

  • 7篇材料导报
  • 5篇化学通报
  • 3篇化学研究与应...
  • 3篇渤海大学学报...
  • 2篇化工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5-二芳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被引量:9
2015年
合成4种2,5-二芳基-1,3,4-噻二唑化合物,即2,5-二苯基-1,3,4-噻二唑(DPTD),2,5-二(2-羟基苯)-1,3,4-噻二唑(2-DHPTD),2,5-二(3-羟基苯)-1,3,4-噻二唑(3-DHPTD)和2,5-二(4-羟基苯)-1,3,4-噻二唑(4-DHPTD)。通过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研究4种油溶型噻二唑衍生物在50 mg·L-1硫-乙醇体系中的缓蚀性能,电化学测试表明:腐蚀液中添加噻二唑衍生物后,银片腐蚀得到抑制;随着缓蚀剂浓度增大,腐蚀电流密度减小,缓蚀效率增大;当缓蚀剂浓度为90 mg·L-1时,4种缓蚀剂DPTD、2-DHPTD、3-DHPTD和4-DHPTD的缓蚀效率分别为85.8%、94.6%、96.4%和97.1%。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形貌,可知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腐蚀物质与金属表面的接触,从而抑制银片腐蚀。经分子动力学分析可知,4种噻二唑衍生物吸附于金属表面遵循Langmuir等温方程,且吸附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混合型吸附。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4种缓蚀剂均具有很好的缓蚀作用,且4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大小顺序是[4-DHPDT]>[3-DHPDT]>[2-DHPDT]>[DPDT],这与实验结果一致。
钱建华潘晓娜张强刘琳
关键词:缓蚀剂分子动力学模拟量子化学计算
氯化亚锡低共熔离子液体萃取油品脱硫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用四丁基溴化铵,盐酸三乙胺和甲基吡咯烷酮分别与氯化亚锡按不同的摩尔比合成了一系列的离子液体,并对苯并噻吩模拟油和FCC汽油进行了脱硫研究。对三种不同离子液体的脱硫性能进行了初步比较,并针对1.2Bu4NBr.SnCl2离子液体详尽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剂油质量比、起始硫浓度、循环使用次数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时间为20 min,温度为25℃,剂油质量比1∶1时,1.2Bu4NBr.SnCl2离子液体萃取苯并噻吩模拟油脱硫率为68.8%,FCC汽油萃取处理3次,脱硫率达到89.1%,同时离子液体无需再生重复使用3次,脱硫率仍能达到38.3%。
姚文生邱瀟杨钱建华刘琳邢锦娟
关键词:氯化亚锡离子液体萃取脱硫
L-赖氨酸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用电化学测量法研究不同组装时间和不同组装浓度时L-赖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在0.5mol·L-1 H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进行了吸附等温线拟合,并通过分子模拟探讨L-赖氨酸在铜表面的吸附模型。结果表明,L-赖氨酸自组装膜的最佳组装条件是在10mmol·L-1组装液中组装8h,缓蚀率达87%。等温吸附线拟合表明L-赖氨酸在Cu表面的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分子模拟表明,L-赖氨酸分子通过末端-NH2上的N原子与Cu原子结合,并且以近似垂直的方式吸附在Cu(111)表面。
钱建华张思倩刘琳张强
关键词:L-赖氨酸自组装膜分子模拟
油溶性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研究
2014年
合成了5-苯基-2-氨基-1,3,4-噻二唑(PATD)和2,5-二苯基-1,3,4-噻二唑(DPTD)两种噻二唑衍生物。通过电化学技术研究了这两种物质在50mg/L S-乙醇溶液中对银电极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种油溶性化合物对银产生明显的缓蚀作用,PATD和DPTD的缓蚀效率分别为93.0%和90.8%。采用金相显微镜和表面接触角观察了银片在未添加和添加缓蚀剂的溶液中腐蚀前后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通过金相显微镜可以看到,两种缓蚀剂在银片表面形成了保护膜,有效地抑制了银片的腐蚀;PATD和DPTD在银片表面的接触角分别为84.2°和100°,接触角明显增大,也说明缓蚀剂吸附到了金属的表面,形成了疏水膜。两种缓蚀剂吸附到银表面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计算得PATD和DPTD的ΔG0ad分别为-34.3kJ/mol和-36.7kJ/mol,吸附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混合型吸附。
刘琳潘晓娜彭丹钱建华
关键词:接触角金相LANGMUIR吸附
钢表面2-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自组装膜的缓蚀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运用自组装技术在钢片表面制备了2-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分子膜,并用倒置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其自组装分子膜的膜形貌;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自组装膜在1mol/L HCl中对钢片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这种2-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缓蚀剂自组装膜对钢片有良好的缓蚀能力。
郑艳秋邢锦娟刘琳钱建华
关键词:缓蚀剂电化学
硫、氮杂环类衍生物对铜缓蚀性能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5-巯基-1-甲基四唑(MMT)和1-(2-二甲基氨基乙基)-1H-5巯基四氮唑(MTZ)2种四氮唑化合物在1mol/L H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电化学结果表明,缓蚀剂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铜电极的腐蚀电流密度,提高铜的耐腐蚀性能,且2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为MTZ>MMT。量化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两种缓蚀剂均以平行于铜表面的方式吸附在金属表面,并且MTZ比MMT具有更强的反应活性和更稳定的吸附性能。两种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的理论评价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刘琳彭丹张艳萍张强钱建华
关键词:铜腐蚀极化曲线分子动力学模拟
噻二唑衍生物对银的缓蚀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研究了主要成分为5-甲基-2-戊基二硫代-1,3,4-噻二唑的复配型缓蚀剂TSJ-T6,在浓度为5.0×10-5g/g的H2S中对银的缓蚀性能。通过增重实验、接触角分析、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该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及缓蚀机理。增重实验结果证明,缓蚀剂TSJ-T6对银片在H2S中的腐蚀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缓蚀剂浓度为2.5×10-5g/g时,缓蚀效率高达94.51%。接触角分析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分子在银片和腐蚀液的界面形成了一层疏水保护膜。极化曲线结果表明,缓蚀剂TSJ-T6的存在降低了阴、阳极的塔菲尔斜率,为混合型缓蚀剂;同时,该缓蚀剂的存在显著降低了腐蚀电流密度,表明该缓蚀剂对银片在H2S中的腐蚀有良好的缓蚀效果。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缓蚀剂分子通过噻二唑环和链上的硫、氮原子吸附在银表面,烷基链则以一定角度指向溶液。
刘琳刘璐张艳萍张强
关键词:噻二唑喷气燃料增重接触角分子反应动力学
硅烷自组装膜对碳钢表面的改性及缓蚀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碳钢表面制备了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MPTS-SAM).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碳钢表面成膜过程,并对其表面粗糙度进行了分析;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该自组装膜对碳钢的缓蚀性能.结果显示:该自组装膜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且经MPTS自组装分子膜改性处理的碳钢表面较平滑,粗糙度明显降低;硅烷分子的水解程度对自组装有一定影响,且随着组装时间的延长,自组装膜更完整,对碳钢的缓蚀效率更高.
邢锦娟俞卓汗张思倩刘琳钱建华
关键词:自组装膜碳钢缓蚀
2-苯并噻唑基-4-甲氧基苯腙自组装膜对45#钢的缓蚀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合成了2-苯并噻唑基-4-甲氧基苯腙,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液质联用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运用自组装技术在钢片表面形成了2-苯并噻唑基-4-甲氧基苯腙自组装膜,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自组装膜的表面形貌,并采用静态失重试验和电化学分析手段研究了2-苯并噻唑基-4-甲氧基苯腙自组装膜在1mol/L HCl中对45#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自组装溶液浓度的增加和自组装时间的延长,2-苯并噻唑基-4-甲氧基苯腙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逐渐增大。当自组装溶液浓度为0.1mol/L、时间为18h时,缓蚀效果达到最佳。
刘琳郑艳秋钱建华邢锦娟
关键词:自组装膜电化学分析
油溶性缓蚀剂ω,ω'-双(1-辛基苯并咪唑-2-基)烷烃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合成了系列ω,ω'-双(1-辛基苯并咪唑-2-基)烷烃油溶性缓蚀剂,并通过红外、质谱等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恒电位极化曲线,考察了此类缓蚀剂在2×10-4mol/L H2S-乙醇溶液中对铜电极极化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系列油溶性缓蚀剂对铜电极具有明显的缓蚀作用,且对金属铜的缓蚀效率高,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钱建华张月阴翔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